河钢宣钢王树海:八米炉台熔铸火热钢魂

十余载岁月更迭,他用一腔激情和热爱守护着脚下的火红炉台;打破经验,扎实推进新技术,他为河钢宣钢百吨炉区实现自动炼钢做出贡献;面对困难,冲锋在前,他在效率提升的征途上展现出钢铁人的魄力,他就是河钢宣钢棒材事业部1#转炉乙班炉长、高级技师王树海。

走进百吨炉区1#转炉8.3米平台,“激情飞扬、钢花曼舞”八个大字在炉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耀眼。炉台上,王树海面带微笑却不失严谨,在合金工翻倒钢水大样的瞬间,他迅速翻下安全帽上的炼钢镜,仔细观察着钢花舞动的姿态,判断着钢水终点碳含量情况。

作为一名有着十余年炼钢经验的转炉炉长,无论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凛寒冬,王树海始终坚守在炼钢一线,把自己对炼钢事业的热爱和激情融入到产线。他积极推广新工艺、新技术,在产线效率提升、指标改善等重点工作中屡创佳绩。2018年,王树海带领下的1#转炉乙班月度技经指标排名达到7次第一,实现了全年综合指标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打破经验推动科学炼钢

过去,炼钢操作采用经验炼钢模式,在冶炼过程中加入的各种造渣材料、冷却剂等基本上是凭经验粗略估算,冶炼终点命中率低,各项指标不理想。如何实现在无副枪设备下的自动炼钢,成为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6年该事业部在产线引进智能炼钢技术,作为炼钢团队的“领头羊”,王树海打破传统经验束缚,积极投身“两化融合”建设,在产线扎实推进科学炼钢新技术,支撑产线高效率、高质量运行。

那段时间,他一上班就主动与智能炼钢技术攻关团队人员交流,学习自动炼钢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有时为了弄懂一个技术点,即使下了班他也要追着技术人员请教学习。“技术人员传授的先进炼钢经验给了我莫大的启示,一些经验误区迅速得到了转变,‘科学炼钢’理念已经扎根在我的内心。”王树海回忆起当时的经历,满是自豪。

在项目试验过程中,他带领自己的班组按照智能炼钢技术攻关团队要求,从转炉氧枪枪位控制到加料过程控制,不断试验尝试。此后,在深入研究冶炼不同品种钢时,各种原材料的成分和加入时机,为技术人员优化系统积累了大量数据。最终,在大家的努力下,1#转炉在无副枪、无炉气定碳等动态检测装置的前提条件下,成功实现了“一键式”自动炼钢控制技术水平。

目前,智能炼钢技术已经在产线成熟应用,有力推动了客户与产品“两个结构”再优化走向快车道。

冲锋在前在优化中提升效率

2018年是河钢宣钢大力践行“提高效率、提档晋级”的关键之年,为有效提高转炉生产效率,王树海把重点放在缩短生产周期上,严格执行“一分钟管理”,持续推进系统优化,最大限度缩短转炉冶炼时间和辅助时间。

攻关中,王树海带领班组找差距,补短板,积极开展“一倒放钢”率攻关,不断优化操作,大胆尝试新设备、新工艺,使转炉生产节奏不断加快。特别是在推行大流量氧枪试验过程中,王树海冲锋在前,他准确掌握新氧枪喷头参数,针对氧枪供氧强度增大的实际,合理调整氧枪控制枪位和冷料加入时机以及加入量,确保冶炼过程稳定、高效。经过近一个月的试验,转炉吹炼时间缩短了近1分钟。

接下来的关键就是减少辅助时间。为此,他们想到了增大出钢口内径,减少出钢时间的方案。为准确掌握好出钢时间与合金料加入时机,保证钢水成份均匀,王树海逐步增加出钢口内径,从160毫米到170毫米,再到180毫米,每一次试验他都精准统计出钢时间,仔细计算合金料加入时机,认真分析每种口径优缺点,最终使放钢时间缩短了近2分钟。

百舸争流勇者胜!“作为一名老炉长,我将进一步弘扬河钢塞钢‘时代楷模’精神,永葆河钢人的激情和活力,持续推进科学炼钢、完善关键指标,最大限度释放“一炉一机”潜能,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再创佳绩!”

关键词: 河钢宣钢 炉台 钢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