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流通领域存在较大市场机制缺陷
近日,上海钢结构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庆平在接受《中国冶金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下半年要想钢市平稳向好运行,就要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市场机制,制止人为炒作行为。
任庆平表示,这段时间钢材价格忽涨忽跌,且涨跌幅度大,震荡频率高,行情变化快,加大了贸易商的经营难度,也对整个钢铁产业链上下游行业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不利影响。
“如果没有需求支撑和人为拉涨,这样的行情就不可能出现。”任庆平分析道,“河北省唐山地区环保限产政策和措施公布后,期货市场的螺纹钢价格大幅攀升,现货市场跟风而上,仅用1天时间涨幅最大就达100元/吨。但唐山地区环保限产早已成为常态,当地部分钢铁企业受到限产或错峰生产影响极为正常,不至于导致现货市场每吨日涨百元。由此可见,炒作氛围浓。”
现在,贸易商不敢贸然向钢厂订货,因为有时刚下了订单,货还没有拿到,钢价就下跌了,不仅对钢贸企业经营造成严重影响,钢价的震荡波动同样也不利于钢厂正常生产经营。
对此,任庆平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目前钢材流通领域存在较大市场机制缺陷所造成的。
一是相应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不健全,管理不严,监管失控,钢材交易中的不规范现象难以根除。任庆平说:“现在还没有一个具有权威性的真正意义上的第三方钢材市场信息发布平台,现有的一些平台本身也在从事钢材经营,有自身经营效益的考虑,其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让人怀疑。”
二是钢材定价机制不完善、不规范、不科学。钢材定价随意性很大,出现各种定价模式,钢厂的出厂价格随时变化。对于与钢厂有协议订货关系的钢贸企业,钢厂的原则是“全年有总量,每月无定量,钢价无商量”,在钢市急剧震荡、钢价跌宕起伏时,贸易商经营面临很大风险。当钢价大跌时,钢厂的出厂价格高于市场销售价格,出现严重的价格“倒挂”,使钢贸商亏本经营。即使遇到上涨行情,一些钢厂也有少发货、晚发货的情况出现,导致贸易商进货成本难以控制,盈利也难有保障。
钢材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其价格涨跌直接关系到下游众多行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因此,应当有一个科学、合理、公正、公平的定价机制。当钢材价格大幅上涨时,也应设立听证制度,避免产生由一方说了算的单边定价。
对此,任庆平建议,一是要建立与完善规范钢材市场流通秩序、企业经营行为的法律法规,建立钢铁流通领域管理体系、统计体系、价格体系、标准体系、诚信体系、市场监测体系与市场预警机制等。二是要制止人为炒作行为,这是导致钢价跌宕起伏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排除个别市场参与者,进行投机性强的市场操作,促使市场价格进一步上涨。三是对钢贸企业而言,要保持良好心态,自觉维护钢材市场的稳定,不要跟风追涨。钢价下跌的时候,不要盲目低价销售。同时,钢贸企业要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做到“掌控上游资源,稳定终端客户,扩大营销网络,拓宽发展空间”,还要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实现从贸易商向服务商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