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全力推进交通重大项目规划建设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印发。今年9月,《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正式发布。经积极争取,10月,交通运输部将深圳正式列入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单位。为深圳交通未来发展带来新的战略机遇。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背景之下,围绕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为代表的对外交通,和公交、地铁等为代表的城市交通,深圳对照打造交通强国首批试点城市的标准、对照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标准,大胆谋划、前瞻谋划、科学谋划,正在加速推进一系列有重大影响、重大支撑作用的重点工程项目,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战略通道体系,建设覆盖全省、通达全国、连通世界的国际性枢纽。目前,市交通运输局组织开展的《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正在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

道路

超前布局 开展重大通道规划建设

《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公众咨询稿)中提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背景下,深圳要积极推动稀缺通道的预留与复合利用,重构湾区交通时空格局,面向珠江西岸构建布局完善、复合集约的跨江通道体系,面向粤东地区加快打通深圳东向沿海通道,面向深莞惠都市圈持续强化跨市道路网络衔接,全面支撑“一核一带一区”发展。

全面统筹推进深汕第二高速、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等重点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经多轮次方案比选与沟通协调,深惠两市对深汕第二高速近期建设方案基本达成共识,机荷-惠盐高速改扩建正在加快推进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修编与报批。开展深莞惠路网衔接规划研究,已形成中期成果,正在征求相邻城市意见。全力配合省交通运输厅开展广深高速改扩建、伶仃洋通道等项目前期规划研究工作。

在深圳机场福永码头的海面上,深中通道这座超级工程施工正在紧张有序地推进。按计划,工程将于2024年全线建成通车,届时深圳至中山车程将缩短至半小时以内,构建与大湾区各大城市“1小时通勤圈”目标又近一步。

位于深圳光明中大深圳校区,连接光明至东莞的交通要道——公常路正在进行下穿改造工程。项目建成之后,将对推进光明区北片区转型升级,促进深莞惠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集中开建 优化内外道路网系统

今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深圳交通运输工作以建设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制定深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综合交通实施方案。

今年2月13日,新年开工的第三天,深圳就先发而动。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上,集中开工10个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是对外联系通道或者重要交通立交节点,包括妈湾跨海通道工程、梅观高速清湖南段市政道路工程、新城立交完善工程等,涉及多个片区。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宝明在开工仪式现场介绍,这批开工建设项目是深入落实市委全会提出的“东进、西协、南联、北拓、中优”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原特区外交通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完善深圳市“十横十三纵”路网结构、促进全市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增强深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核心引擎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年以来,深圳不断完善城市路网布局,优化路网结构,打通扩容重要通道,不断推进坂银通道、龙澜大道、沙江西路延伸段等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滨海大道(总部基地段)交通综合改造、坪盐通道、梅观市政化改造等项目,取得一定进展。坂银通道工程隧道已全部贯通,已完成北环立交、泥岗立交、南坪立交主体工程建设;龙澜大道工程桥梁建设基本完成,沥青路面铺设已过半,力争年底完工;坪盐通道工程马峦山特长隧道已贯通,坪山区域道路、桥梁完成95%,继续开展盐田区域桥梁及B匝道边坡施工;桂庙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非共线段桥梁匝道改造已全部完成,隧道主体结构完成90%;春风隧道工程于8月13日盾构始发,目前稳步掘进;东部沿海高速MB匝道工程已全部完工并通过竣工验收工作;沙江西路延伸段市政工程及凤塘大道扩建工程总形象进度分别达到78%和90%。

打通“断头路”是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要民生工程。2015至2018年间,深圳市共打通“断头路”150多条。今年初,按照市政府民生事实工作安排,深圳市计划打通10条“断头路”。今年,深圳市预计有18条道路告别“断头”的尴尬,远超既定目标,给更多市民出行带来更多便利。

轨道

推进多个铁路项目规划 强化国家铁路枢纽辐射

《深圳建设交通强国城市范例行动方案(2019-2035)》(公众咨询稿)中提出,深圳以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积极谋划对外高铁新通道,形成多向贯通的对外铁路通道格局,发展通道经济引领深圳辐射能级提升,重点打造京广深港、赣深、贵广-南广、沿海(厦深)、珠江-西江五大铁路走廊,强化深圳与长三角、长江中游、大西南等重要城市群的快速联系。

今年8月,穗莞深城际铁路实现全线通电。深圳市民关注的这条城际线路预计于今年内实现通车。届时,可实现深圳机场和广州机场,穗莞深三城的快速通达。

深圳火车站开出第一趟跨线动车,赣深高铁深圳段迎来新的进展,深圳火车站和深圳北站改造工程全面施工,西丽综合交通枢启动设计方案征集……今年深圳铁路建设捷报频传。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深圳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深圳将布局建设包括,深圳北、西丽、深圳站及深圳东、福田、深圳机场、坪山站“三主四辅”铁路枢纽,形成衔接广州、赣州、汕尾(厦门)、茂名、香港等方向,广深港、赣深、厦深、深茂高铁、广深铁路等干线和穗莞深、深惠、虎龙、深珠等珠三角城际铁路引入的“双十字”放射形枢纽。

今年以来,深圳通过协调稳定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方案,深化深汕、深永、深肇、深南等高铁规划,力争启动深茂铁路深圳到江门段、穗莞深城际机场至前海段建设,大力推动赣深客专建设,建成穗莞深城际机场以北段等,加快推进布局对外铁路通道,强化国家公铁枢纽辐射。

2条地铁延长线今年开通 15条线同时在建

今年9月28日,深圳地铁5号线二期正式开通初期运营。这条线不仅让深圳地铁再添新成员,更是让前海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地铁时代,是深圳地铁版图的点睛之笔。9号线西延也将于今年年内开通初期运营。

今年是深圳地铁全面建设的重要一年。根据统计,目前,深圳在建线路共15条(段),包括三期及三期修编工程10条段(含2号线东延、3号线南延、4号线北延、5号线西延、6号线、6号线二期、8号线一期、8号线二期、9号线西延、10号线),四期工程5条(含6号线支线、12号线、13号线、14号线、16号线),长度为277公里。深圳迎来地铁建设“井喷”期。

其中,有7条线路计划明年开通。具体包括,6号线、6号线二期、10号线计划于2020年6月开通;2号线东延、3号线南延、4号线北延、8号线一期计划于2020年年底开通。

根据规划远景,深圳全市城市轨道共33条线路,总长约1335公里(含弹性发展线路112公里),其中市域快线9条,总长494.5公里,普速线路24条,总长840.5公里,将形成城际铁路、市域快线、普速线路三层次的轨道线网体系。

航空

国际客运航线通达全球50多城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步入新阶段

今年,深圳机场国际客运新通航约翰内斯堡、特拉维夫、名古屋、云屯、罗马、德黑兰、内比都等多个城市。深圳机场国际客运通航城市超过50个,其中洲际航线接近20条。深圳机场国际航线网络实现了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全覆盖,直飞航线连通了洛杉矶、伦敦、巴黎、法兰克福等著名航空枢纽。这在深圳机场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深圳机场国际化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也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事实上,随着国际航线的增多,深圳机场国际乘机服务及设施也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旅客选择在深圳机场出入境。今年1-10月,深圳机场国际(不含地区)旅客吞吐量达到431.1万人次,同比增长32%,国际旅客指标连续第四年保持三成以上的增长率,全年国际旅客量有望首次突破500万人次。同时,随着外国人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自助安检服务、机场新国际中转区和中转流程启用、部分国际航班实现“无纸化”乘机,旅客从深圳机场飞世界,不仅可以享受到直飞航线的便利,乘机体验也越来越好。

今年以来,随着深圳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各航空公司纷纷看好深圳航空出行市场,不少国内外航空公司加大在深运力投入,参与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年内深圳机场还将新开深圳至暹粒、济州、槟城和富国岛等国际客运航线;同时,釜山航空、越南航空等国外航空公司也将首次在深投入运力,进一步加密首尔、胡志明、河内等国际客运航线。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和新定位,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深圳特区对外开放门户,当前深圳机场正不断“换挡升级”,按照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以“四型机场”建设为引领,全面推进卫星厅、三跑道等新一期扩建工程建设,并携手华为,通过数字化转型驱动智慧机场建设,提升机场运行和服务水平,引领行业发展,为打造高质量、高水平国际航空枢纽提供了支撑。

今年5月,深圳机场卫星厅配套站坪工程正式开工。根据规划,卫星厅站坪设计远、近机位共63个,预计将于2021年与卫星厅主体同时投入使用。深圳机场T4航站楼也正在规划报批。同时,深圳机场“未来机场”一期30多个项目已全部落地,其中包括“智能安检通道”“一证通关”“5G+4K场景应用”等一批富有影响力的项目,深圳机场已成为国内智慧机场和新技术应用的标杆。

此外,深圳机场大力倡导践行“同一个空港,同一个梦想”理念,通过升级运管委平台等举措,加强与航空公司和驻场单位的协同联动,机场运行水平持续提升。今年1-10月,深圳机场航班放行正常率超过86%,首次实现连续14个月航班放行正常率突破80%,达到近年历史最好水平。

城市候机楼增至34座 发挥多式联运优势

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三五”规划中提到,发挥水运交通优势和便利,升级联系珠江西岸水上客运服务。11月8日,深圳机场珠海九洲港城市候机楼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继香洲、拱北后,深圳机场在珠海设立的第3座城市候机楼,也是深圳机场在珠海首座实现“空海联运”的城市候机楼。至此,深圳机场城市候机楼增至34座,遍布深圳、广州、香港、东莞、惠州、中山、佛山、珠海、河源等9个城市,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深圳国际航空枢纽在粤港澳大湾区内的辐射集聚作用。

作为内地唯一集海、陆、空、铁联运于一体的现代化空港,充分发挥“机场+码头”的空海联运优势,是深圳机场在粤港澳大湾区内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举措。今年4月,深圳机场码头开通了至珠海九洲港的船班,每天往返16班次,单程仅需65分钟,进一步密切了珠江东西两岸的互联互通。截至目前,该航线已累计运送旅客近18万人次。

目前,深圳机场在深圳、广州、香港、东莞、惠州、中山、佛山、珠海、河源等地均设有城市候机楼,总数已达到34座。统计数据显示,仅2018年,经各城市候机楼从深圳机场出行的旅客即超过300万人次。

通过日益完善的国际航线网络与更多城市候机楼的启用,深圳机场将更好发挥多式联运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间经贸商旅往来和市民出行,助力打造粤港澳便捷航空生态圈。

港口

谋划建设高水平国际中转贸易港,强化深圳港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地位

自特区成立以来,深圳港就承担了深圳市绝大部分能源、粮食、建材等重点物资调运任务。数据显示,港口对深圳市经济和就业的拉动分别达到了11%和10%。

深圳港共划分为盐田、南山、大铲湾、大小铲岛、宝安、大鹏六个港区,目前拥有8个20万吨级靠泊能力的集装箱泊位,位居华南地区首位。凭借着天然深水泊位条件和超大型船舶服务能力,深圳港已成为华南地区超大型船舶首选港。全球超过1万标箱以上的集装箱船舶80%靠泊深圳港。

同时,深圳还在加快港航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盐田港区东作业区、南山港区妈湾作业区、铜鼓航道二期工程建设,提升码头航道服务能力。

目前深圳港已与鹿特丹港等26个国际港口建立了友好港口关系。在中央赋予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使命的背景下,深圳将继续依托港口优势,深入落实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政策措施,以新加坡等先进城市为标杆,以发展现代航运服务业为重点,努力建成国际一流的现代航运市场体系和服务体系。

加快产业转型 建设绿色港口、智慧港口

今年,深圳港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港口发展经验,深化数字港口、智慧港口建设,全面提升港口服务功能,深圳港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进一步加快。7月23日,全长399.9米、宽61.5米、最大载箱量23756标准箱、总吨位23万吨的“地中海古尔松”轮首航抵达深圳,靠泊盐田港。这也是当下全球航运市场最大的集装箱船舶。

位于宝安的大铲湾码头也有了新变化。今年9月底,大铲湾码头岸电二期工程实现竣工验收。10月,停靠在大铲湾码头5#泊位的“HMM PROMISE”号船舶顺利接驳码头岸电,持续使用岸电时间超过10小时,成为改造后岸电实船接驳使用的首条班轮。截至2019年9月,深圳港已建成覆盖30个大型泊位共计15套岸电设施。

为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我国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工作要求,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牵头于今年10月底推动实现了深圳港进口提货单无纸化试点工作。

深圳港作为华南地区第一大港,每年进口货物约500万标准箱,近20万票进口提货单。深圳港进入进口全流程无纸化时代后,将彻底改变目前海运进口串联式作业现状。船代、码头在第一时间将提货单信息进行共享,货主和拖车司机不再需要在船代和码头间往返,平均提货时间将从原来的1天左右(海关放行后)提速至海关放行即可提货,疏港时效得到大幅提升。同时,在提高口岸通关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避免港区拥堵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有助于推动智慧港口、绿色港口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港航行业生态链。

目前,深圳东部港区已实现了海运进口集装箱提货单无纸化,货主提柜时无需再提供纸质提货单。西部港区也已按照预期完成测试并实现了进口提货单无纸化试点,并预计于年底前全面实现提货单无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