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板带生产需抓紧推进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

我国钢材的品种结构中长期以来一直是长材强板带材弱,这既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钢铁工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产量数据看,2016年国内首次出现板带材占比(45.6%)超过长材占比(42.7%),后续板带材占比就一直高于长材。但2016年以后,长材占比逐年提高,至今年上半年上升至45.7%,又超过板带材占比(44.9%)0.8个百分点,返回长材强板带材弱状态。其中,热轧板带占比逐年增长,2014年、2015年、2017年分别为21.7%、22.2%、25.2%,但2018年下降0.1个百分点至25.1%,至今年上半年继续下降至24%。其价格也与钢筋价格时有上下,吨材利润普遍低于长材。

近日,由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世界金属导报和中国宝武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19年全国热轧板带生产技术交流会暨智能制造技术推介会提出,热轧板带生产必须推进高效化、智能化、绿色化,率先践行高质量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康永林,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春政,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分会秘书长丁波,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副院长冯超,首钢国际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杨等出席会议,来自热轧领域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行业专家共160余人参与了会议。会议围绕热轧板带生产及智能制造方面的创新技术展开探讨,为企业和科研人员搭建了高层次交流互鉴平台,推动我国热轧板带生产向更高水平迈进。

“要实现流程型制造业工厂的智能化,就要从制造流程的顶层概念构架出发,在数字信息和物理系统两方面同步推进,最终达到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三流’协同和物质流网络、能量流网络和信息流网络‘三网’融合”,殷瑞钰在会上如是强调。康永林提出,高效、绿色轧钢更应关注新一代TMCP技术,热宽带钢无头轧制技术、半无头轧制技术,低碳、超低碳钢铁素体轧制技术,热轧板带表面氧化铁皮控制技术,热轧板带数字化技术,板坯连铸凝固末端大压下技术,小方坯免加热直轧技术,棒材多线切分轧制技术,轧后钢材在线热处理技术等轧钢生产绿色化制造技术的进展情况,并积极推广应用。杨春政对世界首条具有单坯、半无头、全无头多种生产模式的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的基本构成、产品定位、工艺技术特点、建设与调试运行情况进行介绍,为高效、热轧、短流程工艺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马钢技术中心热轧结构钢研究所所长胡学文介绍的低碳钢铁素体轧制的组织性能和织构特征表明,铁素体轧制工艺可粗化低碳钢晶粒尺寸,提高延伸率,改善性能均匀性;同时显著降低酸轧机架的轧制力,有利于轧制更薄规格冷轧产品。

北京科技大学何安瑞教授介绍的非对称参数测控技术、炉区集中控制与智能燃烧系统、工序能源介质智能管控系统 ,为宽带钢热连轧智能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思路。北京科技大学邵健教授提出的基于工业互联的热轧工艺质量管控技术,通过挖掘大数据,获得知识模型和工艺规律,对于企业实现质量一贯制具有积极的意义。东北大学刘振宇教授指出,通过机器学习、金属学理论、组织性能演变的高精度数字孪生,开发出高精度模型及机器学习方法,能实现在线性能预测及针对用户要求的快速工艺参数寻优,实现动态质量控制,满足智能化生产需求。河钢唐钢首席专家赵振锐介绍,河钢唐钢从冶金车间的运转方式出发,通过钢区智能动态计划排程、钢包动态调配、动态调配天车、自动炼钢,实现了炼钢车间信息流、物流、能源流三流同步管理,实现了对生产的全流程追踪,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损失,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

会议还研讨了其他智能化装备的效果,以及高效、绿色化技术的进展。丁波在大会总结中指出,轧钢生产尤其是热轧工序要关注高效的课题;对于绿色化,更要强调产品的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开发能使下游应用、再利用、回收过程中具有全流程节能减排效应的生态钢铁产品,相较于钢铁生产过程绿色,这是钢铁界对地球更大的贡献,需要钢铁人士形成共识,更需要让社会和民众形成共识,需要通过媒体多做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