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图作战 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过半

盛夏时节,稻浪翻滚,稻香正浓,在大山深处的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紫阳乡长岭村处处呈现出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

“当初一种就是100多亩,我非常担心自己种不好水稻。”村民吴洪建说。原是超市老板的他,今年年初,在长岭村流转100多亩高标准农田种植双季稻。如今,他站在高标准农田里,看着翻滚的稻浪,不再担忧。

29日,记者从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获悉,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338.5万亩,占年度8000万亩任务量的54.2%,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过半。

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2年,全国要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要保障粮食生产能力,确保需要的时候能够产得出、供得上。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够新增粮食产能,而且能够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在严重气象灾害年份,项目区粮食产能稳定性水平要明显高于非项目区。”此前,在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时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

据农业农村部测算,到2022年全国建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以此可以稳定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0%。评估数据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能够提升1到2个等级,粮食产能平均提高10%到20%,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实现“一季千斤,两季吨粮”。

“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要以保障粮食产能为首要任务,确保‘吃得饱’,而且要为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奠定良好的资源环境基础,实现‘吃得好、吃得健康’。”余欣荣说。据专家调研测算,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农药施用量减少19.1%,化肥施用量减少13.8%。

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来自江西省农业农村厅的最新数据显示:全省58.7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设施受淹。

尽管受灾损失大,但随着天气的逐渐好转,江西省各灾区干部群众生产自救行动快、信心足。“已经抢种了300亩,剩下的100亩,等水位再退一些,应该在7月底前栽插到位。”永修县白槎镇种粮大户匡源星说。

此次暴雨洪涝,永修县仅高标准农田受淹面积就达16.78万亩,水毁面积4.96万亩。为不耽误农业生产,永修县紧急划拨96万元用于高标准农田水毁工程修复,并及时调配150余台机械设备和200余名施工工人,抢修水毁工程。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农田建设工作。

目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两个渠道已全部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867亿元,比上年增加7.8亿元。黑龙江、江西、山东、河南、广东等5省今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每省获得激励资金2亿元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农村部全面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信息在线填报工作,明确要求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按时完成数据填报,实行全程动态监测监管。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指导和督促各地对标年度农田建设任务,加快建设进度,加强工程质量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年度建设硬任务。”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