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动能的韧性还能保持多久?

主要观点:2021年12月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出口韧性犹在,内需放缓拖累进口。在强大的贸易顺差支撑下,人民币汇率维持强势。展望后市,预计Omicron变异毒株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或小于Delta变异毒株,在没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前,预计我国出口阶段性仍有一定的韧性,给予人民币汇率一定的支撑,但出口回落将是大概率事件,出口边际回落或出现在二、三季度,但需注意新的未知变异毒株出现带来的不确定性。

一、回顾:2021年12月,我国出口韧性犹在,内需放缓拖累进口,贸易顺差支撑人民币汇率维持强势

Omicron变异毒株带来海外疫情反复,我国作为全球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防疫物资、居家办公等需求的增长构筑了近期出口的韧性。2021年12月进出口数据显示,我国当月出口增速依然维持高位,进口增速有所回落。按美元计价,12月进出口总值5865.3亿美元,同比增长20.3%。其中,出口3405.0亿美元,同比增长20.9%;进口2460.4亿美元,同比增长19.5%;贸易顺差944.6亿美元。

出口方面,12月份我国出口增速之所以依旧保持高位,除了季节性因素和价格因素外,海外供需缺口亦是支撑出口的重要因素。由于一些变异毒株的再次拖累和生产原材料和劳动力的短缺,美国制造业从2021年10月开始表现疲软,从而导致供给难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缺口部分由进口满足。虽然欧元区制造业较美国表现较好,但趋缓迹象有所显现。因此,12月份我国对美国出口保持强势,且美国对出口增长的贡献排位也有所回升,对其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出口增速则呈现不同程度的回落。具体来看,12月份,对美国、韩国、东盟以及欧元区的当月出口两年复合增速分别为27.7%、21.8%、15.1%、14.5%,分别较前值上升了3.7%、-1.6%、-0.8%及-5.9%。在剔除基数效应后,对东盟、欧元区、金砖国家、拉美等经济体出口增速仍保持高位。产品方面,纺织纱线等防疫物资和居家办公类产品出口增速提升,但纺织服装、鞋帽、汽车、箱包(剔除基数后)等出行经济相关商品出口增速明显下降。

进口方面,受国内需求疲软和主要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收窄的影响,我国12月进口金额增速再次下滑。

贸易差额方面,12月贸易顺差规模达到近年来较高水平。在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支撑下,人民币汇率维持强势。分国别来看,美国、欧洲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

二、展望:关注海外需求的边际放缓及贸易顺差转化为结售汇顺差的能力

1.累计贸易顺差或将继续给予人民币汇率支撑力量,但需关注贸易顺差转化为结售汇顺差的能力

从我国累计贸易顺差来看,2021年全年累计值为顺差6764.3亿美元,较2020年增加1524.4亿美元,较2019年增加2553.57亿美元,较历史均值(计算起点为1995年1月)增加4535.18亿美元。因此,从我国整体贸易顺差情况来看,其将继续支撑人民币一段时间。但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贸易顺差转化为结售汇顺差的能力。据统计,2021年的转化率为49.7%,环比上升4.0%,但该转化率仅略高于前五年(2016年至2020年)转化率平均值(49.3%)0.4%。近年来,我国年出口金额基本保持在三万亿美元的水平,进口金额保持在二万亿美元的水平,因此市场结汇或售汇意愿每变动1个百分点,都会涉及两三百亿的变动,若市场的结汇意愿下降的同时购汇意愿增强,那么结售汇差额变动也会是巨大的。12月结售汇数据显示,年关前的结汇需求依旧旺盛,但后续来看,结汇旺季即将结束,那么供求关系对人民币的支撑也会逐步消退。

2.预计Omicron变异毒株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或小于Delta变异毒株,出口阶段性仍有韧性,二季度或边际回落

目前,我国受疫情红利的影响,导致出口替代效应持续,在大量的出口创汇背景下,不断释放的结汇力量给予人民币汇率强有劲的韧性。那么疫情红利还能支撑人民币汇率多长时间?

新冠疫情从2019年暴发至今已有两年之久,COVID—19的病原体—新型冠状病毒(SAR—CoV—2)不断进化和变异,产生传播力和毒力增强的变异毒株,如Alpha(B.1.1.7)、Beta(B.1.351)、Gamma(P.1)、Delta(B.1.617.2)及Omicron(B.1.1.529)变异毒株。疫情对全球的冲击逐步表现为周期性和反复性,目前还未能看到结束的迹象。疫情反复加剧全球供应链危机,凸显我国供应链优势。展望后续,我们认为全球供应链情况依旧是今年我国今年出口表现的核心逻辑,因此需关注全球疫情情况及各国抗疫政策。从过去的表现上来看,在全球疫情较严重的时期,我国出口表现往往超出预期。

从全球疫情来看,截至2022年2月4日,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为3.81亿例,累计死亡为568.14万例,每日新增确诊病例为310万例。其中,法国、瑞典、比利时、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智利、波兰、英国、澳大利亚是全球新增确诊病例数前十的国家。从Omicron变异毒株的占比来看,在上述多个国家的新增占比均超过80%,因此,Omicron变异毒株已代替Delta变异毒株成为主流毒株。据了解,奥密克戎(Omicron,B.1.1.529)变异毒株于2021年11月24日首次报告给世界卫生组织,并于11月26日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关切变异株(VOC)。目前研究发现,Omicron变异毒株有更多突变,很可能产生了比Delta变异毒株更强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且Omicron变异毒株在造成重复感染方面的能力可能更强。但Omicron变异毒株感染者症状表现多为轻症,重症和死亡情况相对较低,因此市场主流认为Omicron疫情大概率会成为泛流感化。根据世卫组织报道,最近发现一个被命名为BA.2的Omicron变异亚型,迄今为止其已在全球57个国家传播。免疫学家丹尼斯(Denis Kinane)表示,Omicron BA.2传染性似乎是原始毒株的1.5倍,但人们不太可能同时受到两种变异毒株的影响,因为在短时间内对第一种变异毒株的免疫将起到保护作用,因此不会导致更多的人入院,但需要关注新变异病毒出现的速度,因为如此快速的出现Omicron BA.2预示着还会有更多的变异。不过目前为止,还未有确凿的证据显示需要对Omicron BA.2变异亚型产生过分的关注和担忧。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预计,从Omicron变异毒株暴发到触顶再到消退,预计发达国家将至少持续3个月左右的时间,发展中国家持续的时间大概率会更长一些。我们以Delta疫情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为参照,考虑到Omicron变异毒株与Delta变异毒株的差异,我们预计Omicron疫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强化中国出口动能的作用,但该变异毒株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大概率弱于Delta变异毒株。

各国抗疫政策方面,我们通过万得公布的严格性指数来观察各国防疫管控松紧度的变化趋势。该指数是一个综合衡量指标,基于九个响应指标(学校关闭、工作场所关闭和旅行禁令等),调整为0到100的值,100为最严格。截至2022年2月4日,该指标显示全球主要国家中,除美国之外,其余国家的防疫管控松紧度均呈现趋松或维持当前状态。牛津大学研发的全球COVID—19疫情干预措施追踪器显示,截至2022年2月4日,严格指数高于80的有缅甸等国,表明这些国家正采取较为严格的干预措施;严格指数在60—80间的有加拿大、哈萨克斯坦、印度、德国、意大利、希腊、不丹、中国、法国等国家,表明这些国家正采取一般严格的干预措施;严格指数小于等于60的国家有美国、澳大利亚、巴西和大部分欧洲及非洲国家等,表明这些国家目前正采取较为宽松的干预措施。

全球物流效率方面,通过观察综合准班率指标,我们发现,疫情暴发以来,综合准班率指数大幅下跌。截至2021年12月,全球综合准班率为20.5%,虽较上月有所提升,但仍处于历史低位。我们可以看到,像对我国出口贡献较大的美国,其在贸易运输和公用事业上离职率不断攀升,表明物流效率依旧是个棘手的问题,预计短期内全球供应链压力还将持续。

从目前对我国出口贡献度较大的美国来看,其四季度GDP环比折年率为6.9%,其中国内私人投资中的私人存货拉动GDP环比4.9%,占比较大,为71%。

现阶段,零售商库存、批发商库存皆依旧明显偏低,美国或有补库空间,从而在日后我国出口回落的过程中给予一定支撑,放缓我国出口回落的节奏。

3.RCEP正式落地,长期来看有利于扩大我国出口增长

2022年1月1日,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正式落地,也意味着全球经济规模总量和人口总量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RCEP缔约方为东盟十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共计15个国家。根据世界银行标准,RCEP区域内包含6个高收入国家、4个中高收入国家和5个中低收入国家。RCEP涵盖关税减免、贸易便利化、服务投资开放、商务人员往来、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广泛领域,将有效降低RCEP成员国之间贸易成本,并且目前RCEP成员国GDP总量约为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因此长期来看有利于扩大我国出口的增长。

综上,在没有新的变异毒株出现前,我们预计我国出口在全球供应链上的优势至少维持在2022年第一季度,在此期间仍将给予人民币汇率一定的支撑,但出口回落将是大概率事件,二、三季度或边际回落。但需警惕新的未知变异毒株的出现带来的不确定性。(南华期货)

关键词: 我国 出口 韧性 保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