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预期落地 二季度全球风险资产阶段性修复

一季度全球经济在供应链仍较脆弱,经营成本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总体韧性仍较强。但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地缘政治冲突使得全球大类资产价格波动剧烈。各主要经济体权益市场多以下跌为主,美股较非美权益市场更为抗跌,价值表现强于成长。季末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落地,全球权益市场出现止跌明显反弹,部分修复年初以来跌幅。债券市场方面,一季度全球主要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集体上行。我国债市走势相对独立,长端利率上行幅度最小。美元指数一季度走强,除加元,澳元和巴西雷亚尔外,全球其他主要货币兑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贬值。大宗商品是一季度收益率最高的大类资产,其中原油价格涨幅居前。

展望二季度,美债长短端利率将进一步上行,期限利差有望出现短期走扩,美债配置价值下降。全球股票市场将迎来阶段性修复行情,成长板块表现将强于价值。国内债券市场短期回调后仍具多配价值,但性价比不及国内权益市场。商品方面,随着加息预期的落地,原油和基本金属价格有望进入新一轮上行周期,农产品价格仍将维持高位运行。总体而言,下一阶段风险资产回报率将好于固收。外汇市场方面,二季度主要非美货币汇率多数有望出现阶段性走强。

一、全球宏观经济综述

一季度全球经济在供应链仍较脆弱,但经营成本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总体韧性仍较强。1月全球制造业PMI虽然延续小幅下降,但2月出现止跌回升,1—2月始终维持在54%上方的高位水平,均值为54.8%,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不同地区之间仍表现出不平衡性,美国经济较非美发达经济体更为强劲。各国在恢复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谨慎权衡,精准施策。

分区域来看,1月欧洲制造业 PMI 环比持平,亚洲和非洲制造业 PMI 环比略有下降,美洲制造业 PMI 环比降幅较为明显。进入2月后,美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增速呈现此消彼长。欧洲制造业PMI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56.9%,美洲制造业PMI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57.4%,结束了之前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的趋势。其中美国2月ISM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58.6%,结束了之前连续3个月的还比下降。亚洲制造业PMI在2月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51.6%。主要是由于日本,印尼等地受疫情影响制造业增幅明显放缓。今年1—2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分别报50.1和50.2,依旧维持在荣枯线上方运行。

受劳动力和原料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在一季度进一步提升。欧元区1—2月调和CPI增速加快,从5.1%升至5.8%,高于预期,连续4个月创历史新高。通胀压力的进一步提升使得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后续可能会加快货币正常化的进程。欧洲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决议将缩减常规资产购买计划的行动提前了数月,并承诺如果后续通胀依旧保持高位,将在今年三季度结束购债,但加息短期仍难以开启。美国今年1—2月核心CPI从6%升至至6.4%,继续刷新1982年以来的新高。而受此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持续回落,至2月已降至62.8.另一方面,美国今年一季度失业率持续下降,2月已降至3.8%。至3月19日当周申请失业金人数已降至18.7万人,为1969年以来的新低。就业市场的强劲和通胀压力的高企使得美联储加息的迫切性提升,在3月中旬如预期上调联邦基准利率25bp。美联储加息的预期是一季度全球各类资产交易的最主要逻辑。

展望二季度,欧洲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步淡化,经济将迎来加速复苏。2 月16日,瑞士联邦政府宣布从2 月17日起逐步取消包括室内佩戴口罩、检查新冠证书在内的绝大多数防疫措施。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于2月21日宣布了“与新冠共存”的新计划。德国 3月20日之前分三阶段解除限制,引入“疫苗通行证”的场所减少或取消。而英国已在美联储加息之前提前开启加息,从侧面反映出其自身经济恢复的速度较快。美国经济在二季度预计将进入过热阶段的尾声,投资增速仍将维持高位,消费仍具韧性。加息暂不会对经济形成重大冲击。

我国一季度投资增速超预期,今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长12.2%,前值为4.9%。其中基建投资同比增长8.61%,前值为0.21%,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20.9%,前值为13.5%,地产开发投资14499亿元,同比增长3.7%。今年基建提前发力,从年初至3月11日,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到9676亿元,占提前下达专项债额度的66.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3.65万亿。出口方面,今年1—2 月我国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加 16.3%,预估值为 14%,但环比去年12月的20.9%有所回落,其中对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信用方面,一季度社融和信贷数据波动剧烈,1月的高水平未能延续,2月国内社融和信贷数据明显不及预期。人民币新增贷款仅 12300亿,同比下降1300亿,其中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史上首次转负,社融规模增量仅 11900 亿,同比下降 5343 亿。一季度货币政策整体维持宽松,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3.1万亿元,同比增长9.8%,市场预期9.4%,前值9.0%。2月增速虽有小幅回落,但符合季节性特征,且M1增速开始加快,2 月由负转正升至 4.7%,M1—M2价差出现明显收敛。展望二季度,在稳增长预期下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地产销售有望改善,信用有望逐步企稳回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将维持高位,出口下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二、股票市场

一季度全球权益市场波动较为剧烈,各主要经济体中除英国,巴西和南非外,权益资产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调。一方面是由于美联储加息预期临近,引发全球权益市场估值回调。另一方面地缘政治冲突的爆发催生资金短期避险情绪,减配风险资产。具体来看,美股较非美权益市场更为抗跌,美联储加息预期和短期避险需求使得美元资产短期受到青睐。但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落地,全球权益市场临近季末出现明显反弹,部分修复年初以来跌幅。从风格来看,一季度价值表现强于成长。美股纳斯达克以及国内创业板跌幅明显大于道琼斯指数和上证综指。

美国经济基本面仍将较为坚挺。当前无论是居民消费数据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表现均可印证美国经济在大周期上仍处于过热阶段。美国2月ISM 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 58.6%,结束了之前连续3个月的环比下降,稳定维持在荣枯线上方。投资方面,去年四季度美国私人投资季调环比增长折年化增加33.5%,增幅明显走扩。库存投资大幅增加,且从当前的库销比来看后续仍有进一步补库空间。2月美国房屋新开工进一步增加。预计二季度美股整体ROE水平仍可维持高位。

从历次美联储加息周期内权益资产的变化来看,加息对美股冲击最大的时刻一般出现在每轮加息周期的末端以及首次加息之前。其余时间内美股整体走势仍受较强的基本面支撑,首次加息落地后往往会出现预期落地后的止跌反弹。背后主要逻辑是加息周期多处于美国经济过热时候,企业盈利的高景气可抵消流动性趋紧导致估值的回落。本次加息前后,美股的表现也符合这一规律。本次上调联邦基准利率25BP符合市场预期,该预期之前已被市场充分计价,三大股指从高点回调幅度超过15%,与上一轮加息之前的调整幅度大体一致。随着加息的靴子落地,美股迎来短期快速修复。尤其是前期杀估值更为明显的纳斯达克指数,反弹幅度居前。对于国内权益市场来说,对美联储每轮加息的反应较美股相对滞后,且走势相对独立,更多地受当时国内经济基本面和政策面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美联储首次加息落地后A股会面临短期承压,但随后往往会有较为强劲的反弹,修复前期跌幅。2004年6月—2006年7月的加息周期中,A股在加息开启的一年后见底,而后开启了一波波澜壮阔的大牛市。2015年12月—2018年12月的加息周期中,A股在首次加息后的2—3个月后见底,而后持续上涨2年。本次加息的开启同样对我国权益市场造成了短期冲击,但本次A股对加息预期的提前反应,调整时间和调整幅度与美股基本一致。随着加息预期的落地,当前已开启修复行情。

展望二季度,当前的美债期限利率结构制约美联储后续的加息节奏。美联储后续将更多地尝试通过较为鹰派的预期管理对通胀形成压制,随着地缘政治冲突对油价影响的边际减弱,后续通胀压力可能有所缓解。届时美联储将有较为充分的理由减缓加息节奏。预计2022年实际加息4次,每次25BP,大体与2018年的加息力度一致。但今年受地缘政治冲突影响,美元资产吸引力相对更强,离岸美元的回流将在一定程度减轻在岸美元流动性收紧对美股的冲击。在上半年美股ROE将维持高位,美国权益资产价格仍具韧性,甚至有望修复前期跌幅。美股的下行压力在下半年将逐步增加,当前高通胀已开始对居民的消费信心形成抑制。2 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进一步下降4.4至62.8.已经连续5个月环比下降。同时随着美联储加息次数的不断增加,抵押贷款利率的抬升将使得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步降温。美国权益市场下半年的波动将更为剧烈。对于国内权益市场来说,在宏观稳增长的政策呵护下流动性将维持宽松环境,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超预期,出口仍具韧性,汇率维持坚挺。A股基本面坚挺,且近期调整后估值优势已经显现,二季度有望逐步完成筑底,季末有反弹的可能。

三、债券市场

一季度在美联储加息的预期下,全球主要经济体10年期国债收益率集体上行。我国债市走势相对独立,长端利率上行幅度最小,金砖国家中除俄罗斯外上行幅度整体低于发达经济体。发达经济体中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幅度居前。由于一季度通胀压力较大,美债实际收益率持续处于负值,对资金的吸引力下降,多国央行出现主动减持长期美债转投其他收益更高的资产的动作,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美债的收益率。但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落地,美债长短端利率同时出现回落。与上一轮美联储加息周期的首次加息落地后一样,债券市场之前已有充分预期,提前反应,待预期落地后,利率不升反降。

从以往历次美联储首次加息落地后国债收益率的中期表现来看,随着联邦基准利率的上调,短端利率逐步抬升,带动长端利率一起上行,有时长端利率的上行幅度会大于短端。但后续随着多次加息的开启,市场会逐步担忧加息对中长期经济的影响,短端利率上行速度开始明显快于长端,临近加息周期末端,有时会出现长端利率倒挂的局面,往往意味着经济将很大可能进入衰退周期。本次美联储加息开启的时点较为特殊,是在核心CPI持续刷新1982年以来的新高的情况下开启,使得市场担忧本轮加息力度将空前,对后续经济的冲击将较为剧烈。故本次加息开启后,5年美债收益率和10年美债收益率罕见的出现了倒挂,2年美债和10年美债也一度在盘中出现短期倒挂。美债长短端利率的倒挂会抑制银行贷款意愿,企业融资难度增大,往往是经济转入衰退的信号。从历史经验来看,长短利差倒挂出现后往往会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虽然当前的局面使得美联储不得不继续加息,但对后续加息的节奏将更为慎重,年内加息次数和累计升幅可能不及市场预期。近期已经可以看出这一迹象。从利率期货端可以看出对年内的加息次数从之前的7次下调至6次。

总结而言,美债在二季度的配置价值将下降。短期来看美债长短端利率后续上行速度将趋缓,10年美债—2年美债收益率价差有望出现阶段性回升。当前通胀压力较大,美债对资金的吸引力下降,近期多国央行已出现主动减持美债转投其他收益更高的资产,后续对长端美债的减持力度或将大于短端美债,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美债期限利差被动走扩。

国内债券市场价格一季度振荡上行。年初至3月25日中证全债指数累计上涨0.62%至219.0667。但从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来看,一季度未能延续下行趋势,累计上升2.66个基点至2.7988%,市场对本轮债牛是否临近结束的分歧开始加大。一季度中美10年期利差持续收敛,季末已降至31BP附近的近年绝对低位,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长端利率的下行空间。另一方面,今年财政提前发力,专项债发行明显前置,使得国内一季度债券的供给趋于宽松。一月社融和信贷数据的超预期使得市场对国内宽信用预期增强,也对之前持续走牛的债券市场形成了短期冲击,国债10年期收益率一度突破 2.8%。一季度全球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上行,国内PPI和CPI短期上行压力犹在,也使得市场对基准利率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存疑。

展望二季度,对于国内债券市场来说受美联储本次加息影响有限,牛市短期仍将持续。虽然1—2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较好,地产,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均超预期。但2月的社融和信贷数据低迷,居民中长期贷款史上首次出现转负。即便后续地产销售有所好转,但房企拿地和投资意愿短期较难复苏。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短期难有明显抬升,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仍需时日。叠加近期各地疫情的再度反复,后续货币政策仍有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中美利差二季度有望进一步收敛,甚至可能出现倒挂。但考虑到当前美国的高通胀,国内债市的实际收益率仍更高,相较而言仍更具多配价值。

虽然国内债市相较海外市场在二季度仍具多配价值,但相较国内权益市场来说其已不具备继续多配的性价比。虽然年初以来国内股债双弱,但当前股债价格指数比值已经回落至近5年来21.9附近的百分位,债强股弱的格局已演绎至近一年来的极致水平。二季度国内权益市场向上修复的斜率预计将快于债市,可适当减配债券,增配权益资产。

四、外汇市场

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美元指数一季度累计上涨3.26%,一度逼近100关口。除加元,澳元和巴西雷亚尔外,其他主要经济体本币兑美元均有不同程度的贬值。巴西由于之前央行连续三次加息,国债收益率持续大幅上行,叠加铁矿石,大豆等主要出口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使得其一季度贸易顺差改善。雷亚尔一季度兑美元升值17.49%。澳大利亚近一年来经济恢复速度整体快于欧美,同时其作为资源国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高位,国内债券收益率持续坚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增强,一季度澳元兑美元升值3.47%。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马来西亚和印尼的本币汇率表现坚挺。两国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棕榈油和镍价格的大幅上涨将使得当地私营部门和政府部门均能受益,公共部门支出能力将增加。相较其他受原油价格上涨拖累的经济体而言,两国的经济前景短期相对乐观,经常项目下盈余增加。日元和港币汇率一季度走弱,避险情绪的升温以及当地疫情的再度升级使得资金短期流出亚太市场。日本央行一季度坚持宽松立场,季末宣布以0.25%的利率无限量购买10年期日本国债,年初以来已两次入市以捍卫其收益率上限。

展望后市,从近几个月 ISM 的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复苏最快的时段已过。而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步淡化,欧元区进出口将逐步回归常态化,经常项目下盈余有望改善。经过2021年一年的走弱后,欧元汇率在今年晚些时候有望出现止跌回升,二季度欧元兑美元可能会出现走强的迹象。英国本轮加息周期早于美国,年初以来富时100指数涨幅在发达经济体中涨幅居前,英镑在二季度具备一定的升值潜力。澳元汇率二季度仍将维持坚挺。雷亚尔,林吉特和印尼卢比汇率走势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大宗商品价格的表现,预计二季度铁矿石,棕榈油以及镍价仍可维持高位,以上三种货币汇率的相对强势仍可维持。美元/日元汇率近期在技术走势上出现向上突破,日元有进入加速贬值通道的迹象。鉴于当前日本央行相对独立货币政策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缩表加息的趋势相背离,日元汇率二季度预计将进一步走弱。香港权益市场临近季末出现较为明显的止跌反弹,资金流出的趋势在二季度有望得到一定的扭转,港币汇率具备开启短期反弹的条件。总体而言,二季度若美联储加息力度不超预期,多数主要非美货币汇率有望集体阶段性走强。

一季度人民币汇率表现较为坚挺,美元/离岸人民币汇率小幅下降0.32%至6.37。美联储加息预期以及地缘政治冲突造成的短期避险需求使得一季度国内的股债市场出现资金流出,同时中美利差持续收敛至近年低位也对人民汇率走势形成一定压制。但一季度我国出口仍维持高速增长,今年1—2月以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长15.5%,预估为17%。1—2月贸易顺差1159.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9亿美元,顺差仍处于高位水平,支撑人民币汇率。展望二季度,外需虽然短期仍具韧性,但下行压力将开始显现。1—2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加16.3%,虽然仍高于预估值,但环比去年12月的20.9%有所回落。其中对发达经济体出口明显放缓。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逐步恢复,以及欧美经济活动恢复,我国经常项目下的盈余将有所回落。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报3.2138万亿美元,预估值3.2250万亿,较1月小幅下降。中期来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空间有限。

五、商品市场

一季度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明显,是全球各类资产中收益率最为显著的资产。CRB商品指数一季度累计上涨32.3%至307.3,CMCI指数累计上涨23.27%.从各分项来看,能源价格涨幅居前,贵金属涨幅低于其他板块。一季度CMCI能源指数,工业指数,贵金属指数,农产品指数,畜产品指数分别上涨39%、19%、8%、17%、10%。从各主要商品期货价格变化来看,一季度原油价格领涨。主要工业品中除镍外,铝和铁矿石价格涨幅居前,铜价明显滞涨。大豆涨幅接近30%。

一季度贵金属价格呈现冲高回落走势。价格上涨的驱动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通胀预期高企,使得美债实际收益率持续处于负值,使得黄金的持有成本下降,配置价值凸显。另一方驱动来自地缘政治冲突引发的资金短期避险需求。但随着3月中旬美联储加息的开启,美债实际利率开始出现上行趋势,通胀预期对黄金价格的上行驱动减弱。另外从以往历次地缘冲突中黄金价格的表现来看,上涨最为流畅的时间段往往是在冲突爆发之前和战争的前期阶段。而随着战争的逐步深入,黄金价格回调的风险逐步加大。故进入3月中下旬后,黄金价格从高位回调。展望二季度,美联储加息仍将持续,美债实际利率有进一步回升的空间。地缘冲突引发的短期避险需求将进一步减弱,黄金价格的下行风险将逐步增大。

有色板块在一季度的整体涨幅也较为可观,尤其是铝和镍价格的走势尤为强劲。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俄罗斯基本金属出口受限是外在的直接驱动,但基本金属自身也存在内在的上涨逻辑。前些年资本开支的不足是主要原因。以铜为例,从2013年开始铜价进入下行通道,全球用于勘探费用明显减少。且受成矿地质条件限制,新矿的发现愈发困难。2016年至今,全球铜年度产量几无增长,始终维持在2000万吨附近,各别年份产量还出现同比下降。叠加近两年来疫情的冲击以及用电成本的高企,对海外矿山的开采和金属的冶炼造成影响,使得当前有色金属的库存水平整体处于历史低位。原油价格一季度领涨商品市场,累计涨幅超过50%。即便不考虑本次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从原油自身供需结构来看,全球紧平衡的局面短期也较难得到明显改善。OPEC+产量增幅的屡屡不及预期,应是与近年来全球传统能源相关投资不足有关,使得总产能有限。当前产能利用率已至高位,故即便价格持续攀升仍无法有效刺激出新的供应增量。

从历次美联储加息周期内大宗商品的表现来看,原油和基本金属在加息周期早期内上行趋势较为确定,往往是同期大类资产中最值得超配的品种。背后主要原因是由于加息的开启往往是对美国经济过热的确认,对原油和基本金属的需求强劲。这一阶段以铜和原油为代表的主要大宗商品自身供需基本面的坚挺对价格的上行驱动作用要强于流动性边际收紧对价格的利空作用。本次加息周期更为特殊,不但下游需求强劲同时供应端还面临着较之前加息周期内更强的约束。预计基本金属和能源价格在本轮加息周期内的上涨弹性将更大且持续的时间应更长,预计可持续至本轮加息周期的末端。二季度仍可维持多配思路。

一季度黑色板块涨幅也较为明显,但波动较为剧烈。国内终端需求处于淡季,但今年冬储价格为近年最高。由于2—3月限产较多成材供应端压力相对较小,库存水平处于近年同期低位,使得年初成材价格维持高位运行。进入3月后地缘政治冲突导致欧洲成材价格大幅上涨,也对国内钢材价格形成提振。今年一季度钢厂利润水平较高,对炉料端价格的正反馈作用较强,春节之前的集中补库使得铁矿价格持续上行。

展望二季度,终端需求将进入旺季,黑色板块有望维持强势。

农产品价格一季度受美联储加息预期影响不大,上涨更多是由自身供需驱动。以大豆为例一季度累计涨幅接近30%。除了USDA下调南美产量预估值的影响外,地缘政治冲突使得玉米,大小麦等谷物类的供需平衡表进一步趋紧。谷物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国际大豆价格。而美豆价格的强势同时也利多油脂类价格,叠加国际油价的上涨,一季度油脂价格的涨幅也较为明显。南美干旱导致的大豆减产预期短期无法被证伪,USDA 未来有可能继续下调南美产量预估。2021—2022年度,全球大豆库存下降250万吨至9000万吨,为2015—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大豆产量下降1010万吨至3.538亿,减量主要集中在南美。USDA最新报告预计2021/2022年度美国大豆出口增加,期末库存下降,预计减少4000万蒲式耳至2.85亿蒲式耳。展望二季度,美豆在自身供需偏紧的格局下价格仍易涨难跌,而原油价格仍将维持坚挺,油脂类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

六、房地产市场

年初以来国内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仍无回暖迹象。1月信贷总量增幅虽然较高,但结构改善并不明显,增量主要集中在企业端的票据融资和短贷融资。居民端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则进一步下滑至12.07%。2月社融增量和人民币贷款增量明显不及预期,其中当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首次出现转负,为—459亿元。居民购房意愿降至冰点。1—2月房屋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56%,环比降幅进一步扩大。但一季度地产投资增速好于预期。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4499亿元,同比增长3.7%;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78445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房屋新开工面积149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2.2%。房屋竣工面积12200万平方米,下降9.8%。从价格上来看,一季度国内70城市新建住宅均价同比增速持续收窄,2月已下降至1.15%。一线城市与非一线城市价格走势分化较为明显。2月国内一线城市房价综合指数同比上涨30.12%,环比上涨16.85%。涨幅明显高于70城同期涨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房价指数2月分别同比上涨18%、11%、21%、30%。

从2月开始,全国多地先后下调首付比例以及房贷利率,一线城市中广州市四大国有银行2月下旬宣布下调广州地区房贷利率,首套房统一下调至5.4%。二季度商品房销售有逐步回暖的可能。地产销售的改善对地产端投资有正向传导作用,同时对社融也有提振作用,对债券和商品市场远期价格将形成指引。近期黑色系商品远月合约价格已开始计价该预期。

香港年初以来房屋销量同比降幅持续扩大,至2月已扩大至52.5%.中原城市领先指数持续下跌,至3月末已降至178.72。一季度香港房地产市场呈现明显的量价齐跌。一方面是由于一季度资金持续流出香港市场,另一方面港股一季度的大幅回撤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香港楼市的信心。从历史走势来看,香港房屋销量对价格有较好的前瞻作用,量在价先的规律较为明显。从去年9月开始,香港房屋销量同比增速开始下降,香港房屋价格也从此步入下行通道。在销售未出现止跌回升的迹象之前,香港房屋价格仍难以走出下行通道。但恒生房地产股价指数临近季末出现止跌反弹,或预示着二季度香港地产有望出现阶段性回暖。

美国方面,标普席勒20城房价指数去年12月增长18.56%至285.63,结束了之前连续4个月增速环比下降的趋势。今年2月美国房屋新开工进一步增加,新房销售虽环比有所回落,但仍处于高位水平。NAHB发布的房地产市场指数 2 月末环比下降2至 81,已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但也处于高位水平。美国地产的本轮景气周期在今年一季度仍在持续,只是扩张速度出现放缓迹象。一季度美国MBA(抵押贷款申请)指数持续下降,多数时间内为负值。随着美联储加息开启,房屋贷款利率将上行,二季度MBA指数预计延续当前的下行趋势,但美国房地产市场整体仍具韧性,暂不会出现趋势性拐点。(方正中期期货)

关键词: 全球风险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