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天然气顺价难在哪


(相关资料图)

临近冬季,在全球气价带动国内气价上涨的背景下,气价如何传导,成为业界特别是下游企业关注的焦点。因事关民生和经济,气价传导也是地方价格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

笔者观察到,一些省市已经出台了2022年冬季的非居民气价调整政策。北京非居民用管道销售气价上浮0.43元/立方米;内蒙古非居民用气销售价格上调0.2—0.53元/立方米;湖北鄂州市非居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由2.65元/立方米调整为3.67元/立方米,上调1.02元/立方米。

公开信息显示,一些县级燃气公司调价后非居民气价提高。如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11月2日公布的华通天然气公司非居民天然气价格为5.27元/立方米。桂林港华燃气和桂林新奥燃气自11月1日起,非居民用气价格上涨0.4元/立方米,商业用气价格调整为5.1元/立方米,工业用气最高价格不超过4.95元/立方米。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省选择不调或少调非居民气价。贵州省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切实做好2022—2023年采暖季非居民用气保供稳价工作的通知》提出,今冬明春采暖季期间,贵阳城区及与其共用同一配气管网区域的非居民用气价格不调整,仍按3.96元/立方米(最高指导价)执行。暂未疏导的气源采购成本由燃气企业垫付,待采暖季结束经清算后纳入后续联动周期统筹考虑。

天然气保供稳价是今冬明春能源供应的重要任务,其中居民气价保持稳定是重中之重。10月28日,国家能源局组织召开2022—2023年采暖季天然气保供稳价专题会议,要求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今冬明春采暖季天然气供需形势,强化合同履约执行,强化民生用气保障,并激励各企业团结一致,全力以赴确保采暖季天然气保供稳价工作再落实。

进口天然气价格上涨是今冬气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我国进口资源在天然气消费中占比约45%。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天然气进口均价上涨60.7%,该涨幅综合了进口管道气和进口LNG的价格。如果单就进口LNG现货而言,进口价格涨幅更高。在进口资源涨价的背景下,上游企业顺价销售被认为是批发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

国内天然气按产业链自上而下区分,可分为上游企业(石油公司)、中游企业(管道运输企业)、下游企业(城市燃气)及消费终端(用户)。目前天然气顺价问题集中在下游和终端消费环节。

我国天然气价格实行分级管理,门站价格由中央政府管理,门站以下销售价格由地方政府管理,一些省级政府会将气价管理权限继续下放到下一级政府。各级地方政府在价格管理上的考虑因素不仅限于行业影响,还要综合考虑地方经济的发展、能源对产业的支撑,以及通盘考虑企业的承受能力等。

在全球气价飙升、国内气价受影响的当下,顺还是不顺,怎么顺价,成为地方价格管理的难点工作之一。当前,城市燃气企业普遍反映气价疏导不畅导致经营压力增加。有地方价格主管部门人士坦言,一些城市燃气企业因为经营压力大而追着主管部门要求顺价。其实,当下的困难反映的是已存在较长一段时间的价格疏导问题。即使是在资源条件宽松、价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上下游价格联动机制仍存在不同步、不协调问题。长远来看,理顺上下游价格机制仍将是重点也是难点。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 销售价格 主管部门 城市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