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平台:为新能源汽车护航

近日,广州市新能源汽车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通知,要求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负责将销售至广州市并注册登记的新能源汽车接入广州市新能源智能汽车大数据监测平台。

不止于此,目前上海、成都、青岛、武汉和西安等城市也建成了有关新能源汽车的监测平台。


(资料图)

政府搭建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监测平台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将发挥什么作用?在建设与运营阶段还面临哪些难题?

超九成新能源汽车接入平台

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变革创新的过程中,“数据”已经成为贯通人-车-路各环节和盘活整个产业的重要战略资源。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车企乃至第三方机构都非常重视对车辆数据的采集和利用。

早在2017年,工信部就委托北京理工大学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开展安全监管、数据分析、车辆管理和补贴核算等工作。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目前平台采用“企业-地方-国家”和“企业-国家”两个途径的传输,在国家平台,两组数据可互相验证,防止数据的误传。

截至2022年9月,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累计接入1044.6万辆。也就是说已经有超过九成的新能源汽车接入了该平台。

该平台按照《电动汽车远程服务与管理系统技术规范》(GB/T 32960)国家标准的要求,对接入企业监测数据进行采集,包括电池、电机、电控、位置等61项常规数据,具体到电芯温度、电压、电流等12项安全故障数据。

依托该平台的运行数据资源,整合不同企业、不同运行区域、不同运行条件、不同路况车辆行驶数据,结合车辆的运行使用状态数据,形成新能源汽车评价指数体系。这一指数体系对车辆的经济性、安全性、可靠性、环境适应性进行星级打分评价,分三级指标。不过,这些数据并不直接服务消费者,而是主要服务于政府决策和行业企业。

具备更多延伸功能

目前,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主要用于科研与行业服务。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执行秘书长李阳介绍,在安全方面,这些数据可以在事后追溯和归因,也可以在事前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一种是故障出现了第一时间通知车企;另一种是对于潜在的一些不正常指标进行观察,并持续做实时体验,形成全生命周期健康档案的概念。”

今年年底,随着新国标修订完成,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管理平台的大数据将全面升级。

李阳表示,目前国标是车辆以每30秒一次的频率向国家平台上传的运行数据,大概有61项要求实时采集。新国标会增加一些项目,比如电池数据、充电过程的数据,而且会把数据提升至每10秒一次的频率。“这样可以更好地评估电池或者车辆本身,企业之间也能够形成标准,有助于行业开展共性应用。”

未来,国家平台大数据应用将延伸到充电、维修、二手车、电池回收等领域。

北京保险服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廖建光谈道,安全风险评估的数据可能以服务信息的形式推送给车主,第一时间提醒车主检查车辆、消除隐患。另外,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数据也可能作为车险定价的基础。

他表示,很多人对于车辆的使用情况不同,但是一年开5000公里和开五万公里的车辆,保费定价是一样的,这就有些不公平。未来要发挥大数据的优势,定价原则是行驶里程少的车主保费付得少,这个是跟老百姓最密切相关的。

诸多难题仍需化解

新能源汽车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真正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突破口?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当然是重中之重。

不过,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建设本身也是新生事物,还面临不少挑战。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逢春在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成立之初就曾坦言,新能源汽车涉及的职能部门众多,包括工信部、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防部等,制度和规划层面缺少总体统筹和制度设计;地方政府认识差异较大,数据平台存在碎片化风险。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还存在进一步完善体系架构、明确数据传输范围、统一自主品牌与中外合资以及进口等车辆管理、规避国家数据安全和测绘法等诸多风险问题。

360车联网安全首席科学家明亮指出,首先平台面临技术挑战。基于大数据的安全风险识别分析、基于大数据的汽车安全知识图谱构建与利用、基于安全大数据的事件场景还原等技术难题,由于汽车品牌、型号、规格种类繁多,运行场景复杂多样,同一个数据对于不同的车型和场景也有较大差别。

其次,平台面临产品挑战。由于汽车数据的独特性,现有的大数据分析工具尚不能完全支持汽车数据的分析,针对汽车大数据的专业分析产品还很缺乏,对汽车安全保障的指导价值亟待提升。

第三,平台面临运营挑战。数据不仅要收集好,更要使用好。利用大数据保障新能源汽车安全所需的技术难度高,需要专业人才和产业协同,只有建立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持续运营数据,才能真正把数据的价值发挥出来。这其中也有一些数据使用责权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 第一时间 风险评估 能源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