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讯:谣言!“分时电价”背后,另有玄机

电价与民生息息相关。近日,一则内容为“12月1日起电费调价,早8点至12点1.08元,12点至17点0.64元,17点至21点1.08元,21点至零点0.64元,零点至早上8点0.31元”的信息在网上传播,引发激烈讨论。对此,安徽、浙江等多地回应:传言不实!

前段时间,北京也出现了分时电价谣言,对此,国家电网服务热线给出的答复是:目前没有查到相关通知。


(资料图片)

“分时电价”乌龙事件屡屡发生,背后是人们对于民用电价上涨的担忧。据国际能源网不完全统计,已有23省市出台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相关政策27条。不过,在这27条政策中,极大多数仅面对工商业电价。

确实也有省份正在试点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譬如,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从2022年12月1日起实施季节性电价机制。但其中并未强制对居民用电进行强制性要求——商业和非居民照明电力用户可选择执行分时电价。

分时电价,削峰填谷

分时电价顾名思义,是指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状况和电网的负荷变化情况,将每天24小时划分为高峰、平段、低谷等多个时段,对各时段分别制定不同的电价水平,以鼓励用电客户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削峰填谷,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听起来有些晦涩难懂。说白了,就是将用电高峰的电价调高,以减缓用电量;将低谷的电价调低,以增加用电量,减少电网负荷。一般来说,电网的负荷越大,隐患也会随之增加,分时电价可以减少电网负荷。

▲早上10:00到12:00,晚上18:00到20:00为用电量高峰期,给电网运行带来很大的负担。

峰段和谷段的划分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上午、前夜为峰段,后夜为谷段,其它时段作为平段。但近几年,由于光伏的大力发展,有一些光照强、光伏发电规模大的省份已将中午作为谷段,以消纳电量。如河北省和山东省俱将中午由平段划分为谷段。

目前,中国大力支持分时电价。去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明确,“将系统供需宽松、边际供电成本低的时段确定为低谷时段,促进新能源消纳、引导用户调整负荷”,同样规定“不得自行暂停分时电价机制执行或缩小执行范围,严禁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为名变相实施优惠电价”。

在政策的推动下,各省份纷纷响应,出台实施方案,主要覆盖工商业用户。

新能源的发展契机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分时用电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持新能源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新能源发电稳定性极大地受到自然条件影响——风力不足时,风力发电量急剧降低;冬天日照时间短或者阴天都会影响光伏发电;河流也因缺乏降水和融雪而进入枯水期会影响水力发电的产能。

2021年9月,因风力发电骤减,辽宁电力供应缺口增至严重级别,导致广泛启动限电措施;2021年夏天,欧洲北海风力不足导致风力发电减少,触发了欧洲多国出现限电、抢油、气荒的能源危机;2022年夏季,川渝地区因干旱水位下降陷入了罕见的缺电困境。

▲电网线路负载过大过重,一旦有异常情况,很容易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

分时电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不足。拉大峰谷电价差距,可以为光伏、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在光照足、风力足、丰水期降低电价,提高用电量,反之亦然。通过人为改变、控制用电习惯,契合新能源的发电特点,在虚拟电厂、储能等技术还有较大发展空间时,无疑为可再生能源发电提供了发展沃土。

总的来说,分时电价政策意在通过价格引导电力用户的用电行为,从而提高电网的平均负载率。实施分时电价是减少峰谷差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企业用户来说,也是如此。具备灵活调节能力的用电企业,可以通过调整用电时段安排,增加谷段用电、减少峰段用电,从而节约用电成本。对于调节能力弱的用电企业,可能会提高其用电成本,但也会激励生产方式的改进,优化用电曲线,减少电网负荷。

▲某微信聊天群称“晚上洗澡洗衣服更便宜”。

民生用电牵一发而动全身,政策制定往往慎之又慎。当分时用电覆盖到普通用户时,用户可以合理安排用电时间,减少用电。但也有不少用户担忧会发生诸如夜晚用电等扰民现象。或许在制定政策时,除了倾听民意、积极沟通外,还需要普及相关知识,减少误解。

一直以来,电价的涨跌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此,无论是地区试点,还是工业用电,都会引发关注,甚至谣言。仔细甄别、了解过往政策法规,更有利于我们作出客观判断。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 电网负荷 一般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