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快讯:吉林印发新能源规划:到2025年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获悉,近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吉林省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战略规划(2022—203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涵盖风能、太阳能、氢能、新能源汽车、生物质能、地热能、新型储能等重点领域,贯穿技术研发、装备制造、资源开发、应用服务等完整产业链。《规划》基期年为2021年,近期目标年为2025年,远期至2030年。


(资料图)

七大产业总产值2000亿

在目标上,《规划》明确,到2025年,吉林省产业规模和集聚程度显著提升,新能源产业成为新的增长引擎,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装备制造零部件本地配套率力争达到70%,省属新能源汽车产能超过100万辆。

开发强度和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陆上风光三峡”和吉林省“山水蓄能三峡”主体框架基本形成,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3000万千瓦,发电装机占比超过50%,风光发电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新能源供给和外送能力大幅提升,基本形成以风光为主的新型能源体系。

综合利用和消纳水平显著提升,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17.7%,支撑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的基础设施体系基本建成,新能源为主的绿色能源消费体系基本形成,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到2030年,建立以新能源为骨干的现代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发电装机达到6000万千瓦,吉林省“山水蓄能三峡”形成千万千瓦级抽水蓄能基地,外送新能源电力1000万千瓦左右。

新能源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吉林省重要优势产业。新能源关键核心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培育形成一批核心领军企业和创新基地,实现燃料电池汽车全面商业化应用,绿氢规模化生产应用、核心装备制造、应用场景创新等实现全国领先。

从行业来看,《规划》涵盖的七大重点行业具体目标和措施如下:

一是风能产业,加快实施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工程,推动风电开发扩容增效,带动中上游风电装备整机组装、零件制造等产业发展壮大。到2025年,风电装机容量累计达到2200万千瓦以上,风电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50亿元。

二是太阳能产业,推进建设光伏装备规模化产业基地,加快扩大光伏发电系统装机规模,多措并举提升太阳能资源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省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利用率保持在90%以上,光伏装备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

三是氢能产业,深入实施吉林省“氢动吉林”行动,加快建设吉林省“中国北方氢谷”,构建国内领先的吉林省“制储运用研”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抢占绿色氢能产业发展新赛道和制高点。到2025年,氢能产业产值力争达到百亿级规模。到2030年,氢能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

四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依托一汽等龙头企业,聚焦红旗、解放、奔腾三大自主品牌和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吉林省(含增程式)汽车三大发展方向,突破核心技术、完善车型品类、强化使用推广,提升整车产销规模和市场渗透率,重塑汽车产业新优势。

五是生物质能产业,以生物质燃气、生物质液体燃料为重点,促进农林废弃物产业化发展,推进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和非电利用,提升生物质燃料替代煤炭比例,扩大生物质能供热替代煤炭供热比吉林省重。到2025年,生物质装机容量达到吉林省160万千瓦。到2030年,达到200万千瓦左右。

六是地热能产业,根据地热资源品位、资源量以及地下水生态环境条件,按照“以灌定采、采灌均衡、水热均衡”原则,加强分区分类管理,促进集中规划、统一开发,有序推动地热能资源在采暖供热和旅游业、农业等领域综合利用。到2025年,地热能供热吉林省(制冷)面积达到700万平方米。

七是新型储能产业,围绕提升应急备用、容量支撑功能,规模化发展抽水蓄能,配套发展电站储能和电池储能,开展多元化储能技术试验示范,提升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储能装置利用率,促进新能源与储能系统耦合集成。

众多问题待解

目前,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尚处于资源换产业的规模化起步阶段。

从现状来看,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风光、生物质吉林省(含垃圾)、抽水蓄能等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54.2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吉林省36%,风电和光伏利用率分别为吉林97.62%、98.76%,新能源利用水平显著提高。

吉林省“陆上风光三峡”吉林省“山水蓄能三峡”吉林省“氢动吉林”等一系列重大工程全面启动,敦化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发电,晟源洮南向阳150兆瓦风光储一体化吉林省“光伏+”项目建成投产并网发电,东北地区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领跑者”基地项目全面建成。扎鲁特—青州特高压通道和配套向阳、瞻榆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全面投运,截至2021年底,累计外送261.5亿千瓦时。

2021年,吉林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达到65.5亿元。中车集团、三一重能、东方电气、金风等一批技术先进、带动作用突出的龙头企业集中落户,基本形成了从整机到叶片、塔筒及内构件的风电装备全产业链体系。

其中,新能源汽车方面,吉林省初步形成以一汽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配件生产和研发产业集群,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建成投产,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一汽比亚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等一批重大项目集中落地,一汽解放300辆氢燃料电池车发车,东北地区首辆氢燃料电池客车正式下线、首条氢燃料电池公交线路在白城市正式投运,长春市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首批换电模式试点示范城市,“旗吉林省E春城吉林省旗动吉林”项目覆盖全省各市吉林省(州),累计推广车辆超过1万辆。2021年,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0.2万辆、新能源公交车运营规模达到6752辆。

不过,由于吉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仍面临着四大方面的问题:

一是优势资源尚未有效开发,以煤炭消费为主体的传统能源消费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改变,2020年吉林省非化石能源消费量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已开发风电、光伏发电容量占资源可装机容量的9.6%和7.5%左右,开发进度明显滞后其他风光资源大省。

二是电力消纳难题亟待解决,受省内电力市场需求不足、电力外送规模受限、电热调峰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全省电力消纳和接入受限问题依然存在,现有负荷水平下新能源开发空间已接近瓶颈。2021年,全省风电、光伏机组全年发电时间分别为2309小时、1477小时,均低于设计水平。

三是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风电装备产业呈现出局部区域同质化竞争和整体产能过剩苗头,光伏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氢能和储能产业处于启动阶段,部分产业领域尚处于空白。创新链和产业链尚未形成协同效应,高端创新人才缺乏,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关键部件制造体系不健全,核心技术、设备和材料对外依存度较高。

四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相对滞后,截至2021年底,吉林省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为2.95万辆,占比约为0.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不足3%,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约为3.3%,低于国内市场15.5%的平均水平。省内纯电、混动产业链部分环节较为薄弱,合计主营业务收入约20亿元,仅占全省汽车零部件产值的1.2%,占全国新能源零部件产值不足1%。

关键词: 装机容量 抽水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