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胜下半场,环保企业的挑战与突围

随着中国环保产业步入下半场,一个关于企业增长的概念在环保行业被频频论及——第二增长曲线。


(相关资料图)

从行业研究角度看,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现象。当环保企业开始思考第二增长曲线,而不止步于“政策驱动、资源为王”的传统观念,这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行业在发生全新的转变。

第二增长曲线的概念出自英国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第二曲线:跨越“S型曲线”的二次增长》一书,要义是探讨企业的生命周期和持续增长。

每个企业都会经历诞生、成长、成熟、衰退的过程,这个过程表现为一个S型曲线,称为第一曲线。

对应到环保行业可以看到,过去大多数环保企业的发展都遵循S型曲线,即从前期的投入到中期的发展、接着到达巅峰后逐渐走向衰退。甚至可以结合当下显著的行业周期特征预测,未来还会有大量的环保企业走入S型曲线困境,包括头部的、成规模的企业。

而第二增长曲线则是在S型曲线中增长到达顶峰时找到新的增长路径,从而突破原增长模式的生命周期,使企业焕发新的生机。

显然,第二增长曲线的理论直击当前众多环保企业的核心痛点。当前很多环保企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固有模式的极限点,业内三五年原地踏步的企业不在少数,业绩波动下滑也早已不是稀奇事。

环保企业该如何打造第二增长曲线,这是青山研究院这几年结合产业趋势重点开展的研究课题,在此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跟踪有关动向并予以分析。

3月1日,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举行主题为“后疫情时代,环境产业如何打造二次增长曲线”的媒体见面会,会上多位企业家和行业专家就有关话题发表观点。

每年“两会“前,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都在北京举办环境企业家媒体见面会,同时分享环境商会提交两会的提案议案。

本文结合有关讨论,就环保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展开进一步分析,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行业遭遇周期性震荡

环企普遍面临增长困境

当行业在广泛讨论第二增长曲线,说明第一增长模式已经出现状况。以近两年的行业业绩数据看,87%以上的环保企业面临业绩增长的困境。那么,环保企业到底遭遇了什么?

1、环保行业陷入低毛利陷阱

进入“十四五”以来,环保上市企业普遍出现收不增利的现象。

根据上市公司相关统计数据,相较于“十三五”时期毛利率的稳定水平,“十四五”的前面两年环保产业平均毛利率持续下滑。

环境商会会长、清新环境总裁李其林在媒体见面会上讲到,“毛利率下滑受到宏观经济形势下行以及行业同质化竞争影响,但也是行业竞争力减弱的明显标志,这里面有比较复杂的原因,但具体来讲,实际上体现了整个商业模式在收费机制上遇到挑战”。

如何克服低毛利陷阱是整个行业面对的挑战。

2、环保行业格局发生巨变

随着近几年各路豪强的进场,环保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行业洗牌的趋势愈加明显。

截至目前,已有近半数央企布局环保行业,27多家省级环保集团相继成立。民营企业群体中,最近5年有近百家环保细分赛道的企业上市。

整个行业在激变中形成新的格局。

3、工程时代在走向终结

环保市场主要依赖政府付费和环保监管,但这二者的势能在上一波高速增长中已经充分释放,这是2021年以来环保企业业绩状况普遍不温不火的原因之一。

工程时代是环保行业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下以工程驱动的商业逻辑并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于这个周期的期限在逼近,而大量环保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组织构架建立在工程业务上,釜底抽薪的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过去近几年环保行业的热度确实是推向了历史高点,但工程逻辑下的高速增长终究是一晌贪欢,工程时代的渐渐淡去意味着环保企业的“第一增长曲线”普遍见顶。

4、政府、银行双双紧缩

PPP模式大爆发的时候,表面上看欣欣向荣,但背后留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因为当大环境变动导致财政支付能力出现波动,企业的现金流将会遭受巨大挑战。当下一些头部的企业就处在这种艰难状态下,而头部企业的艰难又会向下游的小企业传导,进而使整个行业陷入困境。

PPP暴雷事件把一批环保民营企业打回了原型,背后深层原因是,现阶段各地方的财政收入支撑不住环保产业这么快速的增长投入。

在金融及资本方面,银行在大环境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下变得愈加谨慎、保守,环保企业想要获得银行贷款实在太难。而资本视角下,环保行业重资产模式、低利润空间、长回收期的特点,决定了这不是一个性感的标的产业。

针对当前环境,首钢基金首席经济学家、兴业银行原首席策略师乔永远表示,“国内的生长环境正在面临比较大的变化。我们明显看到,比较系统的去杠杆或者去产能的周期正在进入尾声”。

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环保企业的第一增长曲线普遍已经见顶。

环企第二增长曲线破局点

政策、模式、技术、管理的重新整合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企业需要结合自身情况重新规划未来的发展。

企业的规模、禀赋、所处细分领域不同,最终的方向可能不同,但在行业底层逻辑改变的背景下,都到了转型升级的时候。

从驱动“第二增长曲线”的核心因素来看,主要有新业务、新技术、新效益、新需求等几种主要驱动力。

就外部环境而言,政策驱动仍然是环保产业实现二次增长的关键要素。

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传统业务趋于稳定发展的背景下,环保向着全过程减污降碳和清洁生产延伸,将极大地扩展了环保产业的内涵。

在双碳背景下,在新业务的探索方面,环保加新能源、环保加低碳节能,环保加新材料、环保加资源化。

去年以来,A股节能环保板块已有上百家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展开行业整合、延伸产业链,细分龙头企业更是依托自身禀赋加速布局新兴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其中头部企业“跨界”布局新能源产业链成为此轮并购重组的新动向,业务涉及新能源材料、风光发电、储能等多个细分领域。

另一个突围的方向是为用户提供综合配套服务。在全联环境商会每年会发布的环境50强企业榜单中,位于榜单前列的企业目前基本上都发展成了综合型环境治理企业,这里综合型的概念很大一部分便是为同一用户提供多种专业服务。

伴随着增量市场的竞争加剧,环保行业的并购整合也在加速。其中一些行业整合案的目的就是提高客户经营效率,整合以后面对一个客户,一次拜访就可以提供一整套环保服务方案。

这就需要企业对政策、模式、技术、资金、人才、管理、市场等要素全面整合,李其林会长表示,“在现阶段环保产业正在由过去的拼资本、拼技术、拼商业模式、拼政府关系的时代逐步过渡到拼综合解决方案的时代”。

从下沉的深度来看,行业发展尚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地方,当前市政领域环境治理已逐步实现专业化、标准化,尤其在大中城市,但在工业污染治理,农村环境治理方面,市场空间尚未充分打开,同时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地域的下沉和细分领域的迁移背后其实是一种商业逻辑,即把同一核心能力延伸到更多的应用场景。

一些企业能跨界多个领域,看起来没有道理,其实背后用到的能力模型和资源要素是相同的。很多企业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就是基于同一能力在不同领域的迁移。

对于环保企业,第二增长曲线的打造要用到很多能力,其中技术能力仍然是核心。

环境商会副会长、瀚蓝环境总裁金铎在会上讲到,“环保行业过去十几年的发展总体来讲比较粗放,随着现在整个国家向高质量发展转型,以及企业自身竞争力的需要,技术进步在环保行业的持续发展中将会起到一个最重要的作用”。

环企战略跨越的核心4力

眼力、魄力、规划力、执行力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听起来是一个很有道理的方略,做起来并不容易,背后考验的是企业求新求变的综合能力。

1、把握窗口期的眼力

开启“第二增长曲线”是有窗口期的,最佳时期应该是在企业当前业绩稳定,又看到行业新趋势之时。如此一来既有基础,又有时间,可以支撑新的增长曲线的探索。而在时机上,太早或者太晚都不适宜,太早没必要,太晚没机会。

只有第二曲线在第一曲线达到巅峰之前就开始增长,这样才有足够的资源(金钱、时间和精力)承受第一曲线在第二曲线投入期经济效益的下降。当知道该走向何处时,往往已经没有机会走了。

2、壮士断腕的魄力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难度不亚于一次从头创业的过程,这个过程伴随着组织架构调整、人事更迭,而最为痛苦的是战略性放弃一些原来的业务和市场。

公司的领头人很难在公司高歌猛进的时候偏离已有的成功路径,投入充分的资源来培植一种短期内没有收益的业务。通常的情况是,直到现有的成长曲线明显下滑时,企业的领头人才想到另辟新的成长曲线。

3、善于布局的规划力

第二增长曲线不是空穴来风,更不是无本之木。企业要基于自身核心资源,打造全新的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而不是完全没有跳出原模式的微创新。

谁也不知道哪个方向能够长出新的增长曲线,且各家企业的情况也互不相同,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能力模型来和所处领域来探索,需要决策者面向外来、善于布局。

4、能够攻坚的执行力

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的另一面是“变革”,对于企业组织来说,有很多时候缺乏的不是创新的构想,而是付诸实践的变革行动。

太多的案例可以让我们看到,糟糕的执行力浪费了绝好的构想和时机。

结语

环保行业的现状从宏观看正在进入新一轮的调整,从微观看各细分领域亟待市场出清,接下来行业的兼并、洗牌将会进一步加剧。

时代变革倏忽而至,任何一个企业如果沉浸在自己当下的优势和发展中而忽视对第二增长曲线的探索,即使头部企业也有被颠覆的可能,更何况环保行业的门槛如此之低。

企业想要永续增长,就要敢于把市场的破坏性思维引入到企业创新当中,要努力找出企业的第二增长曲线,敢于突破企业的主营业务。

当然,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本质是对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重新组织、实现价值最大化,并非四面出击、更非完全放弃当前主业,而是主动作为、主动求变,挖掘并抓住适宜的机会,为企业开拓更大的增长空间。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 增长曲线 环保产业 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