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独家】美锦姚锦丽:站在生态中央,等待氢能春天

ET前言


(资料图)

金融硕士,剑桥海归,做投资,搞管理,一转身,又在下行的主营业务旁画出一条上扬的第二曲线。对于有些人,生意、生活和生命之间永远存在内在的张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姚锦丽是个耐人寻味的商业故事。

作为姚氏家族第三代接班人,学成归来的姚锦丽在美锦能源多个部门历练、精进。当焦炭主营业务开始陷入不断下滑的困境,她走上前,与家族共同迎战逆境。

2017年,美锦能源宣布发展氢能,这家全国最大的焦炭生产上市公司,开始由单一传统能源,向多元化可再生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升级。氢能产业与煤焦化产业协同发展,美锦能源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让姚氏家族事业二次逢春。

六年后,美锦氢能的「五个一」战略——一点(整车制造)、一线(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一网(综合能源供应网络)、一中心(碳资产、大数据管理运营中心)、一平台(氢能汽车智运平台)已经初步成型。

2022年,它在山西超量完成推广运营规划,累计投入运营氢燃料汽车500多辆——全国最大规模先行先试氢燃料电池重卡示范运营范本就此诞生,并初步完成焦炉煤气制氢-氢气运输-加氢站网络-核心装备制造-氢能示范应用的产业链闭环。

时代洪流汹涌,美锦能源手持冲浪板,站在全国氢能行业商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工程化的最前端,氢能板块领头人姚锦丽,开始被更多聚光灯追逐。

2023年2月,姚锦丽入选「2022福布斯中国·青年海归菁英Top 100」,一个月后,福布斯又将另一尊「中国杰出商界女性100」的奖杯摆在她的面前。

姚锦丽倒是淡然,这似乎是她一贯的公众气质,与喧哗和热闹保持某种距离,以求得某种有逻辑的理性思考和观察。

3月5日,中国氢能产业应用生态峰会在北京举行,在参加协同之路主题沙龙的「轻Talk」环节时,这种思考和观察再次跳出来。

「目前规模刚刚达到1万辆,市场却期望整个产业链上成本大幅下降到10万辆级程度……建议大家能够忍痛3-5年,把商业模式走通后再算账,先建好生态圈,减少内卷与不良竞争,多点协同和融合」,这种表达直白又本质,却更容易让人陡增好感。

这次峰会由中关村科学城指导、中国能源研究会燃料电池专业委员会与中关村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产业联盟主办,氢璞创能、中关村会展与服务产业联盟承办,能镜与一束碳中和研究院联合承办,Bloomberg Green彭博绿金、搜狐汽车提供媒体支持。

能镜在这次会议间隙,有机会问了姚锦丽十个问题。对于有些人,理性思考和布局力不只是能力,还是天赋。

以下是《能镜十问》采访实录,略有删减:

01 美锦能源是氢燃料电池领域少有的生态型企业,产业链布局的根本逻辑是什么?

姚锦丽:2017年,我们利用煤气焦化过程中副产的大量氢气作为切入口,同时收购国内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客车企业飞驰汽车,开始涉足氢能产业,主要是看中整个氢燃料电池行业商业化应用的前景。

焦炉煤气制氢是目前大规模、低成本获得氢气最可行的途径之一,而把汽车作为终端产品进行推广,也顺应了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趋势,由此我们又继续拓展和打通氢能产业链上下游环节,其产业逻辑,是美锦能源所涉及链条上的每一家企业都要处于头部位置——无论出货量、装车量,还是运营里程,都得是行业第一。

企业布局一定得具有前瞻性,我们也不会只在氢燃料电池汽车赛道上重点布局,按照国家政策方向及行业趋势,热电联供、分布式能源等都应提早布局。

我们希望打通能源供应网络和应用场景,除了燃料电池汽车,也包括非道路车辆的叉车、热电联供等,把氢能在它可以涉及到的应用领域稳扎稳打推行下去。

02 在打造整个生态圈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怎么克服的?

姚锦丽:氢能产业链很长,我们也是边做边发现挑战和问题,然后将生态圈拓展至全产业链的,这是一条补链、拓链和延链之路。

一开始,我们将整车作为切入点,后来发现影响或阻碍整个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最大成本项,是燃料电池系统。

系统再往上是电堆,电堆再往上是膜电极,包括碳纸、催化剂和质子交换膜等核心材料,这些之前基本都依赖国外进口,是整个行业卡脖子的地方,而这个产业要真正发展,就必须有手握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技术空白的企业。

所以,我们就瞄准了这些企业,把他们纳入美锦的生态圈,比如鸿基创能、亿华通、重塑科技等,大家和谐共生,用多元化、开放的姿态,引领行业发展。

现在,美锦氢能已经完成氢能全产业链的布局——上游搭建了氢气制储运加用产业链;中游搭建起从碳纸—气体扩散层—膜电极—燃料电池电堆及系统— 整车制造的核心装备产业链;下游推进了七大区域发展战略——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能源金三角、中部地区和云贵川。

有氢源、有加氢站,有储运环节,最大的问题是还要有采购方,因此运营平台也非常重要。

03 焦炉煤气制氢是目前低成本、大规模、高效率提取氢气最可行的途径,但这属于灰氢,绿氢才能氢能的未来。绿氢时代,美锦能源如何应对?

姚锦丽:的确,目前氢能供应端,低成本、大规模的来源,主要还是以工业副产氢为主。但不可否认,绿氢确实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在目前阶段,无论从制氢端还是从供电端,绿氢的成本都比较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把它的成本降下来。

绿氢来自于绿电,绿电来自于新能源,包括风电、光伏、核能等。以现有的业务布局来看,我们在推广风光氢储一体化的同时,也在努力打造绿电+绿氢+绿色交通的零碳闭环模式。

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打造一个全产业链平台,把风光发电进行氢的消纳运营,同时进行碳资产的管理和交易。这也是我们的发展方向。

目前最大的挑战在于作为氢气的供应方,对下一年的氢气需求量并没有一个明确信息。这就导致了供需双方的信息出现偏差。相信未来供需之间的整合将会越来越主动协同,大家可以用合同计划,信息沟通平台等方面来解决这一问题。

04 你曾经说过燃料电池行业发展,一定程度上取决是城市综合实力的竞争,如何理解?

姚锦丽:我主要是从市场推广角度来表达的。

无论是广东、上海还是京津冀,都属于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这些区域对氢能这一创新型产业非常看重。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包括提供创新性应用场景,都比较积极,给氢燃料电池行业带来比较好的示范作用。

但在一些二、三线城市,大家虽然知道氢能是清洁能源,是终极目标和方向,但基于现有财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以及人口结构,还不是特别具备条件支持氢能产业发展。不过,在双碳目标下,每一个城市都要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这个过程中,大家一定会思考氢能与城市转型的关系。

从国内来看,推广氢燃料电池的确也需要因地制宜。在氢能资源丰富的区域,确实需要对氢能做综合的管理和推动。比如新疆、内蒙、山西这些传统资源大省,向氢能转型是一场革命,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各地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实现跳跃式增长。

05 你认为未来3~5年,整个氢燃料电池产业发展会呈现怎样的趋势?

姚锦丽:国家出台了2035年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氢能在整个能源体系当中的战略定位,包括氢能在终端能源载体中重要的应用意义。

未来3~5年,氢能的商业化应用必定会上一个新台阶。

对美锦能源而言,我们要在三年内推广300座加氢站,满足3000台车的运营,制氢量达到3万吨,我们控股的燃料电池商用车企业完成上万辆车的销售和生产。如果按照3000台车的运营来看,每年可以降碳36万吨。

从行业角度,按照5大城市示范群规划,3~5年内示范运营车辆要达到5万辆以上。美锦能源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一个先行者,是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践行者,也是能源革命的排头兵,我们希望作为标杆,可以带动整个行业协同发展。

06 目前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姚锦丽:2017年刚涉足于氢能的时候,我们还是行业的新兵,但非常幸运地遇到了整个行业各个环节上的头部企业,大家协同发展、形成合力,才有了今天的美锦氢能。

氢能行业看上去已成一片蓝海,但实际尚处于发展初期,需要整个产业链条上的企业能够志同道合,协同发展,共同打造氢能生态链。

如今,氢燃料电池汽车行业面临「有车没站,有站没氢」的痛点,在有些区域,氢能发展并没有形成平台,没有形成产业集聚和完整产业链,也没有形成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大家都在抱着尝试甚至观望的态度。

与此同时,市场期望值却在不断提升——现在规模刚刚达到1万辆,市场却期望整个产业链上的成本大幅下降到10万辆级的程度,这对燃料电池企业来说确实有很大难度。

所以,建议氢能从业者第一步先把商业模式打通,第二步再看盈利模式。

现阶段每个环节上的企业都盈利是不可能的,建议大家能够忍痛3~5年,把商业模式走通之后,再算账,先把生态圈建立好,减少内卷与不良竞争,多一点协同和融合。

07 2023年,你给自己布置的头号任务是什么?

姚锦丽:继续实施对于氢能“五个一”战略,即一点(整车制造)、一线(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一网(综合能源供应网络)、一平台(碳资产、大数据管理运营平台)、一中心(氢能汽车运营中心)。

「一点」指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即佛山市飞驰汽车科技有限公司、青岛美锦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飞驰科技目前拥有各种不同类型及型号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品累计30余款,是目前国内少数具备实际量产能力以及运营调试经验的氢燃料电池整车制造公司。

「一线」,指燃料电池上下游产业链。在这条产业链上,美锦能源控股或参股的每家企业均属于各个环节的拔尖者。

「一网」指综合能源供应网络。在制氢端,我们旗下公司有华盛化工、滦州美锦(灰氢),以及京辉氢能(蓝氢),同时与国家能源集团旗下的国华投资、京能集团等联合打造风光氢储一体化的项目(绿氢);储运端参股环宇京辉;加氢端,美锦能源目前已建成加氢站20座左右,「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300座加氢站。

「一中心」指碳资产及大数据管理运营管理中心。

美锦碳资产运营公司负责对旗下传统能源板块碳排放量、氢能板块碳减排额度进行集约化管理,推动全产业减排工作,并从生产、办公等层面实施和落实碳中和行动。未来我们也也会以美锦碳资产公司为平台,参与碳交易合碳金融创新,提升公司碳排放综合管理能力。

「一平台」指氢能汽车智运平台。

美锦能源旗下小柿子氢能智运平台,是氢能全产业链下游车辆运营的重点平台,也是北京首台4.5T、12T、18T氢能物流车,49T氢能重卡的商业化运营平台,平台自持车辆成为北京首个商业加氢站的第一批市场化推广的加氢车辆。

08 到目前为止,你认为自己最好的成就是什么?

姚锦丽:成就不敢当,只能说在氢能领域有一点成绩。这5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在商业模式上已经走通,打造了制、储、运、加、用一体化的创新闭环模式,支撑了整个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发展。这也是美锦能源的优势所在。

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成绩集中在商业化推广上。因为美锦能源不仅在核心装备端有布局,还涵盖了氢能源供应端,也建成了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氢燃料汽车的运营平台,单体企业在山西省内推广超500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是氢能行业最大的亮点。应该说,美锦能源走在氢能行业商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工程化的前列。

09 关于产业发展,你使用最频繁的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是什么?

姚锦丽:应该是协同发展,守正创新,先行先试,敢闯敢试。这个行业需要百花齐放,众人拾柴火焰高,进而实现和谐共生。

10 如果你能选择,你希望让什么重现?

姚锦丽:每一步都值得重现,因为走过的路,每一步都没有白走。作为一名80后,我们正在亲身经历一场能源革命,在氢能发展的路上,还有机会参与和践行整个中国氢能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与有荣焉。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