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化下半场的百度方案

中国汽车的竞争环境将再次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2023年3月8日的中国汽车科技趋势沙龙上,“建约EV预测”做出判断,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除了迎接惨烈的价格大战之外,还将会迎来激烈的智能化大战。


(相关资料图)

无独有偶,在2023年4月2日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提出相似的观点,他认为电车替代油车已经完成了“跨沟”,接下来智能电车替代电车的故事正在上演,激烈的智能化下半场竞赛正在打响。

对于所有的车企而言,除了应对激烈的价格战之外,还将不得不被卷入一场同样残酷的智能化激战之中。

外部环境的剧变将会深刻地影响产业格局。

百度进场

4月16日,上海车展开幕前夕,百度Apollo召开发布会,对外发布了全新的智驾、智舱和智图三个方面的产品组合,同时宣布将面向车企开放四项关键能力,长期坚持Tier1战略,与车企合作共赢。

百度集团副总裁、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直截了当亮出了该公司的产品组合。

在智驾方面,百度Apollo面向量产乘用车推出一系列覆盖高、中、低组合的全系智驾产品,分别是具备实现城市领航辅助能力的三域融合产品Apollo City Driving Max,具备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并兼容自动泊车的行泊一体产品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和已量产的自主泊车产品Apollo Parking。

Apollo City Driving Max是最值得关注的产品,发布会现场进行了首次试驾直播。该系统搭载两颗英伟达OrinX芯片,2颗视距为180米的高线束激光雷达,7个800万像素摄像头,4个300万像素环视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传感器。

在软件上,采用Robotaxi项目的Apollo lite++视觉感知方案,同样也是BEV 3D感知体系。

百度Apollo指出,在研发测试阶段,该视觉感知系统,是国内唯一的利用纯视觉实现城市域领航辅助驾驶的系统。量产阶段,将增加激光雷达作为感知冗余。

百度用Robotaxi车队的激光雷达数据,来训练和校验视觉感知的“占用网络”的效果,以实现上述效果。

百度指出,作为国内唯一同时在自研自动驾驶和高精地图的企业,该公司城市领航方案,将使用订制的高阶智驾高精地图,以提升行驶安全性,且年内将基于众包24小时更新数据。

据称,该高精地图比友商的“轻”80%,鉴于此,百度方面对高精地图城市数量的扩张和地图成本控制充满信心。

行泊一体的高速领航系统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是另外一个值得关注产品。最新升级中,该产品算力平台升级至单TDA4-VH平台,相比双TDA4-VM,新产品的AI算力、CPU算力使用率都不到50%,能在更低算力、更低成本条件下实现更高阶的行泊一体功能

单TDA4 VH的盒子极具成本竞争力,把两套系统合二为一,再度增加硬件系统成本竞争力。在此次发布会现场,百度还宣布与黑芝麻智能达成合作。Apollo Highway Driving Pro将部署到华山二号A1000芯片算力平台上,并将在今年第三季度正式发布。

各智驾系统供应商“开卷”新一轮硬件降本大战。

智舱产品方面,百度Apollo取得进展主要体现在AI能力在舱内落地和计算上。值得一提的是,百度表示将基于文心大模型在车载场景进行探索,现场演示了最新探索成果。

在发布会上,储瑞松提出,当前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难点,是技术创新与应用场景之间的“脱节”,车企懂场景,科技公司懂技术,车企和科技公司专业分工、紧密协同,才能实现“用户需求——产品体验”不断迭代的闭环。

为加强协作,百度Apollo发布了《百度智能驾驶开放白皮书》,核心内容包括:开放体验定义、开放自主体验进化、开放全周期OTA服务、开放和车企共创成长,在保障用户体验的目标下,改变行业以往“一锤子买卖”的形式。

百度储瑞松在现场表示,“独行快、与众人行远,我们深知要为中国汽车智能化真正出力,就必须要开放合作。”在智能化大潮即将卷起之际,百度开放智能化能力受到了车企的欢迎。据悉,仅智驾系统装机量,接下来几年都可实现年对年100%的增长。

一种商业模式是否可行,市场表现是最好的注脚。

智能浪潮

AI算力、AI大模型和大数据,正在底层重塑汽车产业。

改变早已发生。

2022年3月,新一代智驾芯片英伟达Orin X开始搭载蔚来ET7,这意味着电车的算力平台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高性能的终端AI推理计算平台,大规模进入电车产品,让电车从此前的出行工具进化为高性能AI计算终端。

有了AI算力达到508TOPS的计算平台,也就意味着AI大模型可以部署在车端,中高端量产车的智驾,开始走向了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技术路线。

就如初期的GPT-1、GPT-2和GPT-3,在模型参数规模不够大,数据规模不够大的时候,它展示出来的效果看起来并不令人惊艳,然而,当进化到Chat GPT的时候,人们终于意识到大模型的威力。

在过去的一年半时间,中国本土的智驾公司并不是在睡觉,他们在持续地建设、打磨自动化数据挖掘、海量视频clips的自动化标注、庞大的智算基础设施、大模型的训练、更加高效的仿真引擎等一整套自动驾驶数据闭环基础设施。

这些海平面下的工作,我们可以称之为中高阶智驾的基础设施,这套基础设施,正在发挥作用,将会让智驾系统的能力出现用户可感知的提升,这种提升,将会在接下来的6-12个月之内发生。

智驾系统,正处于爆发性增长的前夜。

对于中高级车辆而言,在2023年的上半年,除了能够满足基本功能之外,极致的性价比是竞争的关键;在2023年的下半年,除了极致的性价比之外,城市领航辅助驾驶,将会成为影响竞争的X因素。

随着城市域领航辅助驾驶能力的提升,在中高端市场,具备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能力,将会成为竞争的基础因素。

有这个东西,不一定会胜出,没有这个东西,则大概率会出局。

据建约EV预测测算:

在2023年底,中国智驾头部企业的总驾驶里程将会达到10亿公里级别,算力平台为英伟达Orin X,基础算力为254TOPS,智驾能力会介于高速域领航辅助驾驶和城市域领航辅助驾驶之间,ADAS里程渗透率为15%左右,看起来还不会特别惊人。

到2025年底,中国智驾头部企业的总驾驶里程将会达到100亿公里级别,算力平台为英伟达Thor,基础算力为2000TOPS,智驾能够将会到达全域领航辅助驾驶和部分ODD的L4之间,ADAS里程渗透率有望达到30%,即搭载高阶智驾系统的车辆,大概有三分之一的路程的驾驶,将主要有智驾系统完成。

当然了,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另外一个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来自Chat GPT。

在过去的很多年,AI世界非常喧嚣,但并没有太多实质性的能够给人类创造出价值。Chat GPT的出现,打破了这个认知,AIGC可以服务人类,能够大幅提升效率。

比如,AI可以解题,AI有着不错的coding能力,甚至于一些互联网大厂已经打算把前端页面的设计交给Chat GPT。

智能电车,作为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一个AI终端,在落地了智驾大模型之后,在智舱域落地大模型几乎已成定局,眼下的挑战在于,舱驾算力共享做得不好,且车企在应用场景不太明确的情况下,很难单独在智舱域放置一块大算力AI芯片,做成域控之后,将会给BOM成本带来巨大的负担。

尽管如此,语音模型的本地化,使得很大一部分常用的人机对话可以不再依赖云端的算力,使得在无网环境下,也可获得流畅交互体验。

车外语音交互能力的落地,使得语音开门、开后备箱、开充电口、降车玻璃、语音车控都会成为可能。

机器视觉的AI模型也将会在车端落地,将会带来更加流畅的人脸识别开车门、登录主驾账号等体验,并将汽车所有的设置与账号绑定,随时可以恢复。

对于智舱而言,当下的AI应用更多的是被用于车控。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智能电车更大的可能是进化为AI计算机,并基于此打造出庞大的AI应用生态。

对于所有的车企而言,重构汽车计算,持续不断地将AI模型在智舱端落地,并为用户打造出更多的AI应用,是智舱革命的现在进行时。

还是那句话,罗马不是一天就建成的。

对于储瑞松而言,这是百度Apollo的机会,或者说是期待已久的机会。

漫长等待

2013年1月,百度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李彦宏亲自兼任研究院院长。同年,一个小型自动驾驶团队在百度内部成立。2015年12月,百度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2016年9月,百度成立L3事业部。2017年3月,百度整合旗下汽车相关业务,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李震宇出任总经理。

在很长的时间之内,百度在AI、在汽车领域的投资并没有收入方面的收获。

2021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爆发,当年乘用车的上险量达到了298万辆,渗透率达到了13.8%,新能源汽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电车对油车的替代为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2021年下半年,百度Apollo将所有量产乘用车业务进行整合,成立智能汽车事业部,并任命储瑞松带队。

在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继续高歌猛进,当年新能源乘用车的上险量达到了526万辆,渗透率达到25.5%。

建约EV预测认为,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上险量有望达到850万辆,渗透率将会历史性地突破40%大关。

与此同时,中高阶智驾系统的战事已经一触即发。2023年下半年,将会有一些车企陆续在量产车上实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

和此前所有其他域的智驾系统不同,城市域的领航辅助对系统开发商的技术要求变得很苛刻。

城市域的领航辅助,由于道路结构复杂、交通行为异常复杂,使得该项技术落地的时间一再被延迟。

在美国,特斯拉“FSD”的落地时间一再推迟;在国内,小鹏、毫末、理想和蔚来城市领航辅助系统的落地推广,也一再落后于既定计划。

和普通的ADAS系统不一样,ACC或车道保持的,如果不能用,用户不用就行,试用失败的后果不太严重。

但城市领航辅助系统,其使用场景和ACC、LKA、高速领航等系统完全不同,一旦量产落地之后,因为城市路况非常复杂,用户初期试用失败的后果会非常严重。

此外,城市领航辅助系统使用失败后,会给用户带来心理阴影,甚至会影响ACC、LKA和高速领航系统的使用,会给公司的声誉带来很大的损失。

在2023年,能够把城市领航辅助系统落地的企业会非常少,大概率不会超过5家。

百度Apollo City Driving Max如果能够在2023年年中落地,意味着将会成为国内TOP3的能够最快将该系统量产的企业。

储瑞松的底气在于,截至目前为之,该公司依然是世界上Robotaxi运营里程最长的公司,拥有600辆Robotaxi车队,有着超过5000万公里的公共道路测试里程。

该公司的Robotaxi项目萝卜快跑,已经在中国复杂城市道路上开始了无人驾驶运营,累计订单量200万,积累了比较多的城市场景的智驾经验及贴近用户真实使用场景的经验,可赋能于城市领航辅助系统。

此外,百度Apollo City Driving Max在感知上,与Robotaxi采用除了Lidar之外一致的感知架构,绝大多数的驾驶里程数据可以共用。

当然了,这也需要车企能够愿意共享自己的数据,以获得进入公共数据池的机会。

对于一家智驾研发机构而言,要想证明自己的研发实力,PR的价值已经不大了,最重要的衡量方式是:

1.在什么时候能够量产落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

2.搭载贵司的系统之后,车辆的ADAS里程占总驾驶里程的比例是多少,是15%,还是20%,证明了用户是不是敢于和乐于使用贵司提供的智驾产品。

我们也期待着百度Apollo的答卷。

在智舱的AI方面,在储瑞松手里,有一些比较硬的牌,包括:

小度车载语音助手,除了能够本地化部署之外,在识别能力、响应速度和应用生态方面处于领先位置;

百度是全球大厂中第一个做出对标Chat GPT产品的AI公司。

在这些之下,百度大脑、飞桨系统、百度昆仑AI芯片,都使得该公司在AI方面具备有说服力的差异化竞争力。

这是储瑞松提出坚决做汽车智能化Tier1的底气所在,也是他认为的有一些独特的能力可以与车企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底气所在。

智能决战

一叶落而知秋。

中国汽车产业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这个变化将会卷起新的浪潮,并席卷汽车产业,影响着每一个企业、每一位从业者。

对于整车企业而言,需要立刻意识到,智能化下半场其实已经到来,你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表面上,智驾的竞争是一个驾驶系统的竞争,本质上,汽车从被驾驶到自主行走,是产品本质从机械产品向智能机器人演进的过程。

对于具备智驾能力的电车而言,硬件是基础,而AI能力是领域。打造智驾系统,本质上是打造一个量产AI的工厂。

包括数据挖掘系统、数据自动标注系统、高效训练体系、仿真系统……

把这些系统捏合在一起,并不断地提升全体系运营效率,是能够在这个领域胜出的关键。

当然了,这样的体系的搭建和完善不是一日之功。

在这样的时刻,对一些还没有准备好的企业,使用第三方的服务,几乎是必然的选择。

与此同时,对于一些车企而言,这个时候就需要思考,不远将来,你是希望进入到智能电车市场的竞争,还是停留在功能电车市场里,靠成本竞争力胜出?

当然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15万元以下,打造完美的AI终端的难度很大,那个价位区间的电车更多的是智能移动空间和出行工具。

也许,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会分为两个市场,一个是15万元以下的功能电车市场,一个是15万以上的智能电车市场。

如果你想往上走,则需要在智能化的下半场,先打一场中高阶智驾的淘汰赛,然后在2025年左右,开打一场AI智能终端的淘汰赛,不知道你准备好了没有?

这意味着,在开打激烈价格战的同时,还需要投入巨资建设庞大的AI体系。

对于智驾供应商而言,当百度Apollo吹响冲锋号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决战开始了。

在这个时刻,是PPT必须落地的时刻,这个赛道考验的只有能力,综合能力,如果你能够帮助车企落地城市领航辅助驾驶,这是生存下来的入场券。

这只是开始,用户的使用率,即ADAS里程渗透率这个数字,将会决定你还能不能继续在这个赛道中参与竞争。

大概率的情况是,更多的第三方智驾提供商会在竞争中倒下,这是一个潮水退却的时刻,到底谁在裸泳一览无遗。

对于每一个汽车产业的从业者而言,2023年的春天,仅仅是一个内卷时代的开始。

这是一个电车替代油车的时代,这是一个智能电车替代电车的时代。

电车对油车的替代,是中国传统新能源车企对传统油车尤其是合资车企发动的攻势,智能电车对电车的替代,是智能科技对传统出行工具的攻势。

这是一个两场战役同时在开打的战场,每一场战役都是生死之战,每一家企业都是在为生死而战。

在如此焦灼且会愈加焦灼的时刻,没有人可以躲避内卷。

对于汽车消费者而言,这是一个美好时代。

汽车产品的相对商品竞争力将会持续提升,汽车产品的功能将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尾声

百度储瑞松认为,2026年搭载L2+级别高阶智能驾驶系统车型的市场渗透率将跨沟(超过15%),产业迎来智能驾驶的大发展;未来3年是关键窗口期。

2025、2026年的事情,因为汽车产品开发的长周期,车企现在就要开始筹划。

这一波电动化转型吃力的车企都是当初对于电动化怀疑或转型不坚决的车企,智能化转型,车企要未雨绸缪。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