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惨烈的汽车价格战,来了 环球热头条

“特斯拉涨价了,好有个性。”

在人们翘首以盼“19万元买特斯拉”时,4天内,特斯拉就官宣了两次涨价,先是Model 3和Model Y的起售价均上涨2000元,后是全新Model S及全新Model X全系车型上调售价19000元。


(资料图片)

作为车市价格战的“始作俑者”,特斯拉的这波反操作让人惊呼:价格战要熄火了?

答案可能是否定的。

特斯拉的涨价,或可让处于价格战的车企多一些喘息的机会,但国内残酷的新能源汽车淘汰赛不可逆转,这也是刚过去不久的上海车展上,车企高管们的共识。

尽管对于价格战,高管们多数表达了反思和不认可,但车展期间,各路势力争相上新车,不少新车刷新价格“下限”。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杨大勇在接受采访时指出,“3月份是库存车的价格战,进入到4月份以后,就是新车的价格战。”在他看来,汽车的价格战,才刚刚开始。

销量没拉起来,明战变暗战

刚过去不久的上海车展,价格战是车企高管们逃不过的问题。

这场从3月开始掀起的车市油、电价格大混战,看起来并没有要熄火的意思,只是又产生了一些变化。

借用长城汽车CGO李瑞峰在采访时所称,价格战已是3月的话题,进入4月车企已经从“降价潮”转向“定价潮”(低定价),很多新车上市的价格都超预期的低,甚至有些价格在业内人士看来连成本都hold不住。

举几个例子。

曾放言“不做20万元以下产品”的极氪汽车,上市了起售价仅18.98万的极氪X,卷进“20万元级市场“;广汽埃安昊铂品牌Hyper GT,此前业内预测价格在35万元以上,最终仅给出21.99万元的起售价;飞凡F7定价20.99万元起,比前期宣布的预售价降了超7万元。

合资品牌上汽通用汽车推出的大五座智电SUV别克E5被称为“价格屠夫”,售价20.89万元-27.89万元,与自家燃油车昂科威PLUS的终端落地价格相当,上市十天订单突破8000台。

价格战中攻势迅猛的比亚迪,在4月底推出的新车海鸥,售价区间7.38万-8.98万元,较上海车展期间公布的预售价格(7.88万-9.58万元),进一步下探。

乘联会在一篇“2023年上海车展趋势发现”指出,车市价格战不容小觑,当前价格战已经演变到新车上,这相当于从“明战变成了暗战”,车展前后的新车在定价上更加理性务实,不少新车几乎是压着成本在打。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来看,激烈的价格战并未对车企销量提升带来显著影响。

▲今年一季度国内汽车销量排行榜,图片来自乘联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今年1-3月,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526.2万辆和513.8万辆,同比分别下降4.3%和7.3%。当中,新能源车产销虽然同比保持增长,但增幅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

此外,经销商库存仍处于高位,3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4%。

▲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图片来自中国汽车流通协会。

整体上看,一季度汽车销量情况未达理想水平。

不少车企高管在上海车展期间接受采访时,反而表达了对价格战的不认可,强调要回归汽车品牌价值。

诚然,价格战往往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对品牌会造成较大伤害。

但转嫁到新车上的价格战,看起来同样无法避免,背后是竞争空前激烈的新能源车市。

“从商业逻辑来看,这种大幅割肉的定价模式对于实力不济的品牌来讲无法走长远,但另一个角度来看,如果无法保证今天是否能活着,那未来又有何意义。”乘联会分析指出。

还有降价空间,战争会更惨烈

格外激烈的竞争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中显露无疑,百余款全球首发车型集体亮相,新能源汽车成为绝对主角。

造车新势力、传统自主车企、合资车企均在发力。

特别是电动化转型较慢的合资品牌,也在加速转型。

上述别克推出E5纯电动车型就是证明,直接开启主流市场的产品布局,首款产品完全打破过去品牌的定价体系;丰田、大众等品牌,也接连宣布将增加中国研发权重。

放在新能源车对燃油车大打价格战的大背景下,这样的转型势在必行。

深蓝汽车CEO邓承浩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还指出,新能源车已进入合资燃油车最核心的价格区间,在这种压力下,“合资燃油车将会对自主品牌燃油车发起价格战,通过抢占自主燃油车的份额来维持自己的销量规模,今年15万元以下的燃油车市场会打得不可开交。”

另据“财经十一人”分析,基于大型合资车企的供应商仍是躺赚的状态,合资燃油车还有进一步降价的空间,因为其成本潜力还远没挖掘出来。

在此情况下,面对新能源车的步步紧逼,燃油车将不得不掏出更多筹码,真正残酷的价格战其实还没开始。

▲新能源车渗透率不断提升,对燃油车造成挤压,图片来自浙商证券。

杨大勇同样认为,汽车的价格战才刚刚开始,“中国还有150家以上的汽车企业,说明价格战还不够惨烈,还没有打到大家过不下去的程度。”

在他看来,无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电动车还是混合动力车的价格,都非常具有竞争力,未来价格的竞争会更加激烈。

从实际情况看,价格战也并未偃旗息鼓。

一周前,长城汽车旗下新能源品牌欧拉推出的新车2023款欧拉芭蕾猫,在配置升级的同时,相较2022款车型售价有所下调。

此外,多地刺激车市的动作仍在持续,广州、深圳、苏州、宁波余姚市等地陆续陆续推出新一轮的汽车消费补贴活动。

▲部分地方汽车消费补贴活动,无冕财经整理制作。

伴随激烈竞争而来的是剧烈的大洗牌,这同样是行业共识。

比如,理想汽车CEO李想认为,智能电动车的三年淘汰赛已经开始,将从今年一直持续到2025年。他将这段时间称为“这个行业最过瘾的三年”,这一时期,汽车制造商比拼的是技术、产品、交付三大综合能力,而且就像木桶理论不能有短板。

“2025年五大头部企业的身份大概率将会保持到2030年,只不过这五家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还会不断扩大。”

华为余承东亦认为:“未来汽车品牌的竞争会像飞机制造业一样大浪淘沙,飞机制造业你看以前有多少家,最后就空客跟波音是主力玩’,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而言,最终主力玩家将不超过5个。”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