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下个增长曲线,五大风电整机商布局能源新棋局

告别了2022年风电装机的阶段性低谷期后,2023年有望成风电行业装机大年。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今年一季度。国内新增风电装机(10.40GW)已经上扬三成;随着上半年前6个月的风电装机容量数据出炉(3.9亿千瓦),风电整机商们也将迎来新的一轮业绩兑现。


(相关资料图)

观察各大风电巨头的业务策略,我们也发现了另一条发展暗线,即风电整机商均在布局主营业务之外的多元能源业务,寻求第二增长曲线。

明阳智能(SH:601615)与德国化学巨头巴斯夫的牵手就是很好的例证。

今年7月21日,明阳智能与巴斯夫宣布在湛江共同投建运营一座风电场,发电量主要为巴斯夫湛江一体化基地提供可再生能源电力。

两强联手的主要原因在于,后者在风电场建设、运营方面已经非常成熟。明阳智能的主营业务,本来是风电整机的制造和销售,但近些年,这家企业的风电场开发运营业务发展迅速,有望成为其第二业绩增长曲线。

财报数据显示,2022年全年,明阳智能电站产品销售和风电场发电业务的营收占比已近23%,毛利率也远高于整机的毛利率。

(数据来源:雪球)

华夏能源网(公众号hxny3060)注意到,包括明阳智能在内,金风科技(SZ:002202)、远景能源、运达股份(SZ:300772)、三一重能(SH:688349)五大整机商龙头,在保持风电整机业务稳健发展的基础上,也均在风电场开发运营上进行了布局。

同时,这五大龙头也将业务“跨界”到了光伏、储能、氢能等领域,在扩张着自己新能源版图的同时,寻求下一个增长曲线。

风光储版图大扩张

明阳智能是最早“跨界”光伏的风机厂商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2021年。从光伏产业链来说,大致可分为上游(硅料、硅片、硅棒)、中游(组件、电池)和下游(光伏电站),明阳智能布局的光伏业务,主要集中在中游环节组件和电池环节。

据了解,目前,明阳智能已建成盐城和韶关两大生产基地,具备5GW高效异质结电池+组件产能,2024年将实现的N型规划产能为30GW。

与明阳智能不同,金风科技、运达股份、三一重能布局的光伏业务主要集中在下游。

金风科技的光伏业务主要包括为电站的开发运营,以及也参与部分光伏“整县推进”项目,变卖电站是获利方式之一。

同时,金风科技还以产业投资者的角色参与到了光伏产业中。今年7月初金风科技对外宣布,拟在秦皇岛投建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其中光伏产业部分总投资高达40亿元。

运达股份布局光伏业务较晚,但进展却非常迅速。

去年9月底,运达股份与华润联合成立光伏公司,标志着正式进军光伏领域。今年,运达股份为浙中粮油交易中心建设的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实现了并网,预计可实现年发电量约260.76万千瓦时,年均节约电费约78.6万元。

远景能源是这五大风电整机商龙头中唯一未上市的企业,但其进入光伏领域当属最早,则更早些,至少可以追溯到2015年。

不过,远景能源入局光伏产业的形式非常独特,其提出了“能源互联网”概念,推出了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光伏电站资产运营管理系统波罗光伏云平台和国内第一款光伏电站风险评估评级产品“睿评”,以“卖水人”的身份参与到了其中。

风光储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节点,在当前风光储一体化趋势以及风光配储政策的要求导向下,风电企业入局储能大多是站在发展战略角度来考虑。

今年4月,金风科技在投资者平台表示,公司积极关注储能技术和市场发展动态,现阶段主要聚焦于负荷侧能源综合服务业务的能力培育和市场拓展,处于业务成长初期。远景能源则构建了包括电芯在内的全栈技术能力,在电芯、系统集成、温控、消防等各环节均有涉及。

三一重能则侧重储能电站的开发运营。今年5月,三一重能在其披露的相关IR文件表示,公司未来储能电站规划仍以运营管理为主,一方面可满足配储要求,另一方面有一定的资产增值空间。

运达股份的储能业务既包括风冷/液冷产品、户外柜、变流升压一体仓等储能产品,也包括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另外,运达股份还自主打造的温州洞头储能生产基地,具备年产能2GWh高端储能装备生产能力。

近些年,随着氢能的快速发展,整机商也开始布局氢能业务。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制氢、储氢、运氢、加氢以及氢电池制造、氢能应用等环节。细观整机商的氢能布局,主要集中在制氢环节。

比如,去年8月,明阳智能在广东阳江启动了全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9月,金风科技全资子公司投建的勃利县20万千瓦风电制氢联合运行示范项目开工;今年3月,远景能源联合投建了赤峰市能源物联网零碳氢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其制氢能力 24200吨/年。

除了布局制氢项目,明阳智能还布局了制氢装备,其研发的碱性水电解制氢装备,其单槽产氢规模可达1500-2500Nm³/h,为当时单体产氢能力全球最大的电解槽。

在氢能业务上,运达股份显得与众不同,其业务主要以EPC总承包为主,曾参建设了国内首个绿电制氢项目河北鸿蒙张家口风电光伏发电综合利用(制氢)示范项目。

入局红海的“筹码”

对于风电巨头而言,无论是光伏还是储能,都不好做。这也是行业发展阶段决定的。

今年5月,在中国(山东)储能高峰论坛上,远景能源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郑汉波表示:“到明年可能80%(储能系统集成商)企业会倒下。”

此言一出,在行业内激起了千层浪,但是也得到了多数业内人士的认同。事实上,不光储能行业,光伏行业更是早已成红海,留给新入局企业的空间已经非常狭小。那么对“跨界”而来的风机整机商来说,强势入局又有几分胜算呢?

跨界者入局众多,铩羽而归者有之,后来居上者有之,弯道超车者也有之。

近期正在冲刺IPO的一道新能源、高景太阳能等,成立时间均不长,却也能在光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企业之所以能够成功,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前瞻决策——它们敢于押注了新技术。

押注前沿技术,是实现弯道超车的一个重要法宝。在入局光伏行业的风电整机商中,也有一些企业采用了相同的策略。

例如明阳智能,其进入光伏领域的时间为2021年。彼时,P型电池还是光伏电池技术的主流,异质结虽然作为接替P型电池的有力候选者,但其高昂的成本和尚不清晰的商业化前景让众多企业望而却步。明阳智能则义无反顾地自筹资金30亿元,建设了年产5GW异质结电池和组件项目,成为光伏行业之外最大的异质结产能规划。

明阳智能押注异质结也并非盲目,一方面看好其潜力,一方面自身在砷化镓、碲化镉等光伏技术领域已经有了近十年的经验积累,尤其在薄片化、低银耗和组件结合技术方面,实现了更低成本上的优化创新。

明阳智能规划,到2026年左右,公司将实现异质结钙钛矿叠层电池30%的转化效率。如果按该规划完成,明阳智能实现风电整机+光伏电池双龙头地位也大有可能。

另一方面,整机商在风电业务的基础上不断将业务延伸,旨在将资源进行整合,而最终目的则直指当前另一个风口——“零碳产业园”。

“零碳产业园”模式,是依靠光伏、风力发电,来满足园区的用电需求外,同时通过在园内内自建储能、绿电制氢等项目来获利。

远景能源所属的远景集团,堪称产业园模式的头号玩家。早在2022年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远景集团创始人张雷就提出了“让零碳产业园成为绿色工业革命的重要载体”的提议。

同年4月,远景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投产。据介绍,这座产业园拥有“风光储氢”绿色能源供应体系,80%的能源直接来自于风电、光伏和储能,这里所生产的产品均可实现溯源,拥有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零碳绿码”,能够在全球畅通无阻。而如今,远景正把“零碳”当成竞争力,参与到国际竞争中。

除了远景能源,金风科技、运达股份、明阳智能、三一重能等风电整机上也在“零碳产业园”模式上加大布局。,比如金风科技北京亦庄碳中和智慧园区、运达冀南新区可再生能源零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明阳智能锡盟明阳工业园、三一重能通榆零碳智造产业园等。

但产业园模式也存在争议。就目前而言,“零碳”在国内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零碳转型与持续发展难以做到兼顾,尤其在盈利模式上,还缺少清晰的图谱。这一模式,从成本分担、利益分配、风险分担上如何做到平衡,对各方参与者都提出了挑战。

在风光储氢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企业跨界布局早已不是新鲜事。但是,若想让新业务真正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企业还需要拿出过硬的技术。目前,五大整机厂商跨界布局的领域对业绩贡献还很小,未来,其是否能够增厚企业的业绩,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