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组学与人工智能 专家开展高原肥胖及相关疾病风险机制研究
日前,青海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专家彭雯介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重点项目“基于多组学图谱和数智健康的高原肥胖及相关重大疾病风险机制与防控策略研究”已在青海西宁正式启动。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提出的“体重管理年”3年行动引发了广泛关注,“体重管理”也成为社交平台的热词。
根据全国慢性病和危险因素调查在青海和西藏监测点的数据,高原地区人群的肥胖流行呈现出相对低流行、高增长的特点,同时,西藏中心性肥胖的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副秘书长、陕西师范大学副研究员施琳表示,上述研究项目将基于高原人群基因组、微生物组和代谢组特征,深度解析高原人群肥胖与心血管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风险因素;同时,基于智能设备(如手环、手机APP)与医院检查记录等多维度健康数据,采用AI、云计算等满足实时检测的数智健康设备与高新技术,以实现“风险早筛查,发病早预警,诊疗更便捷,干预更精准”,全方位打造医-学-研-产-政合作平台,为高原肥胖慢性病防控提供重要科学证据与实践支撑。
青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任延明表示,“体重管理”不仅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实践,更是国家对慢性病防控、特别是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系统化治理的深远布局。
锦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副主任委员闻德亮通过线上方式表示,“人群-机制-干预”全链条研究范式,回应了国家《“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消除区域健康差异的迫切需求。
据悉,行业专家还联合发布《高原人群健康体重管理倡议书(2025)》。倡议书从强化政策与资源支持、制定个性化管理工具、强化基层服务能力建设、开展全生命周期精准干预、科学升级传统饮等10个方面提出“政策-技术-场景”三位一体防控策略,呼吁全社会树立“合理体重是高原健康的基石”理念,将体重管理融入日常生活,构建“科学膳食+适度运动+动态监测”的全周期健康管理模式,共同推动健康青海建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