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熙杰:革命青年奔赴延安

庄熙杰94岁时佩戴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章照片

上世纪三十年代,大批胸怀理想信念的爱国青年和知识分子奔赴延安、投身革命。镇海庄市的庄熙杰(后改名陈汉明)就是这样一位老党员,他早年接触进步思想,经过艰苦努力,最后辗转经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前往延安参加了革命。

根据庄熙杰生前口述(由庄宏志整理),庄熙杰的回忆文章《我1940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经历》近期在美篇发表。本文摘编自该回忆文章。让我们一起感受当时的进步青年在国家贫弱、政治腐败、外强侵略、民族危亡的时期,冒着巨大危险克服重重困难,奔赴延安参加革命的经历和心路历程。

庄熙杰参加革命后的照片

侵华战争打破平静生活

庄熙杰,祖籍镇海,1921年7月5日出生在上海,父母本来有六七个孩子,但最终只有他和一个哥哥存活了下来。

庄熙杰的父亲早年在上海的中药铺做学徒,满师后先做店员后来成了中医。其母做手工缝纫等挣钱补贴家用。后来父亲和朋友在上海合股开了一个很小的中药铺,父亲做阿大(即掌柜)。那时庄熙杰父母的收入还是可以维持家庭生活的。

小学二年级时,庄熙杰从私塾学堂转入上海澄衷学校。转学时经测试,庄熙杰直接跳到了四年级。他成绩常是第一名,得过学校“模范生”称号。庄熙杰喜欢看童话书,也爱好写作,曾在校刊和《儿童晨报》上发表过文章。又因为他成绩好,积极参加活动,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到初中毕业,庄熙杰一直担任班长,初三时,他还被选任为校学生会主席。

1932年,日本发动“一·二八事变”,打破了庄熙杰一家原本平静的生活。战争导致上海许多店铺、银行倒闭。庄熙杰家在药材行的绝大部分存款,因药材行倒闭而无法取出。随着市场萧条,庄熙杰父亲经营的中药铺生意变差,开始赔本,家中生活十分困窘。

庄熙杰早年照片

庄熙杰的父亲为此发愁,继而生病,咳嗽得很厉害,最后于1934年上半年病逝,当时庄熙杰年仅13岁。庄熙杰的哥哥高中只上了半年就辍学出来工作,但他收入不高,也时常失业。庄熙杰那时虽然还在上学,但经常犹豫是否停学找工作。

庄熙杰对当时的社会现状非常不满,他看到社会贫富悬殊,很不公平。当时长江闹水灾,有不少灾民流落到上海乞讨为生,庄熙杰亲眼目睹卖孩子行为,他曾经把仅有的两毛钱银角子给了灾民。他也目睹过警察打小贩和人力车夫,看到洋人水兵坐人力车不给钱。

1935年12月9日爆发了“一二·九”抗日救亡运动,首先是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上街示威游行,随后全国很多城市包括上海相继举行了游行示威,形成了全国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庄熙杰当时是澄衷学校学生会主席,与另一名同学作为澄衷学校的学生代表参加了上海“中学联”的抗日救亡大会。会后庄熙杰和同学们积极进行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把大量抗日救亡传单、“通电”等宣传品进行张贴和散发。

庄熙杰参加革命后的照片

读书使庄熙杰向往延安

由于“一二·九”学潮,1936年初,十四岁半的庄熙杰未经初中毕业考试就离校了。为了有一份收入补充家用,他报考了茶叶检验练习生,半年后转正成为雇员,工资是每月三十元。

茶叶检验练习生主要是学习并辅助进行出口茶叶的质量检验,工作单位是财政部贸易委员会下属的上海茶叶产地检验监理处,负责人是吴觉农。吴觉农是知名的爱国民主人士和社会活动家,著名农学家、农业经济学家,现代茶叶事业复兴和发展的奠基人。工作期间,庄熙杰还结识了革命者罗琼等人。

当时的庄熙杰虽然对社会现状不满,但并未看到未来奋斗的方向。1937年,有了一定积蓄的庄熙杰选择继续读书,考取了上海最好最难考的省立上海中学上高中。考试后爆发了上海“八一三事变”及“淞沪会战”。当时上海租界街上播放着《义勇军进行曲》,庄熙杰听到这铿锵嘹亮的歌声,心情非常激奋。

庄熙杰在上海中学又被选为班长。“八一三事变”后,特别是淞沪会战失败后,上海法租界里人口增多,物价飞涨,群众生活艰难,庄熙杰作为班长,也发起过为家在战区的困难同学募捐的活动。

1938年夏天,庄熙杰高一课程结束时,哥哥工资每月三十元不够家用,为了挣钱补贴家用并使高中可以读下去,他决定先辍学工作,积攒些钱后再回校继续读书。即便不能回到学校,他也可以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再考大学。

在此期间,庄熙杰边工作边大量读书。1939年初,他读了斯诺的《毛泽东传》《西行漫记》,巴金的《革命三部曲》,茅盾的《子夜》,还有《陕北剪影》《抗大动态》《社会发展史大纲》《政治经济学基础教程》《通俗社会科学二十讲》等。

这些书使庄熙杰明白了许多道理,他从忧国忧民的苦闷中豁然开朗,看到了方向。从这些书中他知道了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国家,知道了毛泽东等一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革命经历,知道了中国共产党是为劳苦大众求解放的,是坚决抗日救国的。他不想再继续干目前的工作,也不想上大学了,一心想着去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参加革命。

奔赴延安的坎坷曲折路

庄熙杰1950年获颁立功证明书

想要去延安,一是需要有共产党员写介绍信;二是需要获得路上通过关卡、购买车船票所必需的“通行证”。对于去延安的人来说,就要争取在通行证上写“因公外出”,而不写具体目的地。

1939年5月,17岁的庄熙杰从余姚坐船去宁波,在船上结识了“知识分子”叶众纯,对方自称抗日军政大学毕业。得知庄熙杰要去延安,他表示可以为他写介绍信,并嘱咐他做好准备,先辞职拿上单位开具的通行证,并带上行李和钱等。几天后,叶众纯给庄熙杰写了介绍信,抬头写“叶剑英同志”,还说叶剑英是他的亲戚。

由于庄熙杰当时所在单位正值茶叶马上上市,缺得力人手,不放他走。随后,庄熙杰也识破了叶众纯是假冒的共产党员,他并未去过延安,只是通过开所谓的介绍信骗取钱财。

就这样,庄熙杰第一次去延安的尝试未能成功,但是其间也结识了共产党员施平,并通过施平结识了从延安学习回来的永康茶叶部图书馆管理员陈祝春。庄熙杰通过陈祝春大量借书,阅读了诸如《共产党宣言》《共产国际纲领》等很多革命进步书籍,提高了他对马列主义思想理论的认识。

庄熙杰还结识了陈光洲(当时叫陈汉明,后来庄熙杰正是用他的名字成功前往延安,且大半辈子都在用“陈汉明”这个名字)。陈光洲是1938年加入共产党的地下党员,当时是收茶处的仓库管理员,他和陈祝春协助庄熙杰识破了叶众纯的真面目。

为了拿到去延安的通行证,庄熙杰需要吴觉农先生同意,他又趁出差去香港,希望面见吴觉农。几经周折,由于工作单位看重庄熙杰的业务能力,一直不愿放他离开。几经周折,庄熙杰也未能争取到去延安需要的通行证,所以去延安的第二次努力还是没有成功。

终于踏上革命圣地

一·二八事变后十九路军奋起抗击日军

就在这时,一个消息传来,茶叶收购出口等事务改由中国茶叶公司具体负责。这意味着庄熙杰所在机构不再需要很多人手了。此时庄熙杰利用机会提出了工作调动,总算开出了因公外出的通行证。但这只是实现了去延安的两条件之一,还需要去延安的介绍信。

当时用“陈汉明”这个名字的陈光洲有一份由余姚地下党组织的俞震等人给开的介绍信,但是没有通行证。而庄熙杰有可以去延安的通行证,却没有介绍信。经讨论后,两人决定庄熙杰带着介绍信,以“陈汉明”的名字先去延安,而陈光洲另行设法开出去延安的介绍信随后去延安。决定了以后,庄熙杰踏上了从贵阳去延安的路途。当时是1940年4月,庄熙杰19岁。

那时,去延安要先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提交介绍信后由八路军办事处谈话、审查,然后安排送去延安。否则如果自行去延安,很可能在途中被国民党特务或军警给抓住。

庄熙杰从贵阳出发乘车向北先到重庆,再转乘汽车到成都,搭拉货车到宝鸡,再乘火车到西安。1940年5月15日庄熙杰终于到达西安八路军办事处。

在此,庄熙杰得知,他已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列入抓人名单。与庄熙杰同时期到八路军办事处的青年中还有贺敬之、李方立、沙陵等人。庄熙杰还见到了当时住在办事处的《黄河大合唱》作曲人冼星海。庄熙杰天天盼着能被尽早安排去延安。1940年6月上旬,庄熙杰终于被告知可以去延安了。当时总共有二十来人,乘一辆军用卡车,都穿着八路军军服,其中一部分是真的八路军士兵,一部分是投奔延安的青年。

庄熙杰记得,他当时很兴奋,车上比较拥挤,常常站着,有时也蹲着或轮流坐着。一路颠簸,次日才到达了让他们魂牵梦萦的革命圣地延安。

到延安后不久,庄熙杰写了一份比较详细的自传交给组织,其中也详细汇报了由庄熙杰改名为陈汉明的全部过程。1942年3月,庄熙杰在延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长期从事革命工作。他离休前曾任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党委副书记、副所长。离休后庄熙杰与大儿子一家在上海定居,2019年7月23日因病去世,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