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上周,全县科技创新大会召开,为长兴争创长三角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县、推进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科技创新无疑已成为推动长兴发展的“主引擎”:把大数据智能化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方向,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战场,把科技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通过夯实“柱子”、走好“路子”、织好“里子”,奋力谱写长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夯实“柱子”,突出创新平台。在长兴这片热土上,科技创新的动能积蓄奔涌。近年来,长兴高新技术企业从106家增加到255家;主板上市企业从4家增加到1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35.7%提升到56.8%;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从2.78%提升到3%左右;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从16.2件提升到44.3件。全县科技企业的数量、规模和质量进入了一个快速成长阶段。

林无静树,川无停流。科技创新之轮,从未停歇。

长兴把科技创新的具体实施载体,当作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支撑,聚焦产业发展强化科技赋能、聚焦社会民生强化科技添彩、聚焦生态环保强化科技支撑,深入推动科技创新,更好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

科技竞争,就像短道速滑,不持续发力会被赶超。长兴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上持续发力,努力实现科技创新主体倍增、R&D研发投入倍增。

同台竞技,自信者领跑。长兴不断强化创新要素配置,促进资源要素配置、人才要素配置及平台要素配置,推动建设一大批科技创业平台。同时加大政策激励措施、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上绵绵用力,构筑了积极主动、诚实守信的科技创新环境氛围。

走好“路子”,加快推进大数据智能创新。在日趋激烈的综合实力角逐中,谁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谁就将拥有新的战略资本和战略优势。

长兴把推进大数据智能创新当作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加快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创新,高质量推动产业创新发展。

从科技成果到高新产业,这条科技成果转化之路,是公认的难题。长兴拿出敢为人先的魄力,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数字产业化,促进产业数字化,强化数字化治理。

围绕科技创新做文章,越来越多的改革探索不断涌现:截至目前,长兴“1+5+N”科创平台累计建成孵化面积55万方,目前在孵企业近500家,已培育规上企业25家,其中杭州“飞地”孵化器入驻科技项目27个,已培育规上企业5家。同时,拥有1个新能源装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能源和纺织等2个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1个长兴“科技大市场”,1个“太湖科技板”。已基本形成国家(省)级孵化器、众创空间协同发展,多种类型科创平台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织好“里子”,营造科技创新好环境。如果说创业创新是一粒种子,良好的发展环境就是它生长的沃土,而科技政策好比“阳光雨露”,为其生长提供润物无声的支持。在科技政策支撑和创新要素集聚的共同作用下,创业创新才会从生根发芽到开花结果,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如何为“双创”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释放更多创业创新活力,是各级政府在制定科技政策时必须面对的一道“必答题”。目前,长兴在全省率先建立了知识产权运营基金,率先制定了企业研发准备金“后补助”制度,率先成立了县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综合服务平台……

今天的长兴,正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浩荡东风,挺立在科技创新的奔涌大潮中。科创形势瞬息万变,不断创新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坚定不移走科技创新步伐,正是长兴对创新发展规律的再认识对创新优惠政策的再加码,对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再深化,对创新服务理念的再更新,为下一段征程锚定了航标、明确了航向,期待长兴在科技创新的蓝海里扬起风帆,在时代机遇的助推中驶向创业创新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