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门镇松建村党支部:筑牢基层阵地 引领村庄走上富裕路
米兰·昆德拉眷恋着他的故乡——布拉格,红屋顶成为这座欧洲小城的一个独特标志。而在省道林石线旁,一大片排列整齐的红屋顶小洋房格外引人注目,让人仿佛来到了米兰·昆德拉的故乡。这里,就是松门镇松建村。
松建村位于松门镇西南边,原是一个纯农业产粮村。上世纪90年代,村庄村容村貌十分杂乱不堪。“房屋天女散花,道路弯弯曲曲,池塘星罗棋布,田块凌乱不堪”,这是当时松建村最真实的写照。昔日盐碱地上的贫困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如今早已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近年来,松建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基层党建引领作用,夯实基层党组织根基,加强村干部队伍教育管理,对照新农村建设的工作目标和任务,牢固树立“抓稳定、谋发展、惠民生”的思想,切实为民造福。松建村获评浙江省党建工作省级示范村,松建村党支部获评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温岭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温岭市村级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
以党建引领发展
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松建村原名草田村,在以前,是个有名的贫困村。改革开放后,村民们的思想并没有跟着“开放”,村里人依然以种田、讨小海、打工为生,小农经济思想根深蒂固。
1990年,原松建村党支部书记李庆庭上任,当时村集体的账户已有4.5万元的欠款,摆在李庆庭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不过,李庆庭并没有犹豫。“大家推选我,就是信任我,只要我们一条心,就算是盐碱地,也能挖出‘黄金’。”
但是,想要改变松建村的贫穷落后面貌并不容易。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松建村自1999年开始着手实施浙江省“千万工程”,通过党员带头,充分发动群众,以建立乡村治理新机制为着力点,以土地整理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经过多年的艰苦工作,共拆除老屋355间、砖窑1座、庙宇3座,平整池塘32口,改造低产果园103亩,净增耕地面积350亩,共获得土地指标450亩,指标置换费860多万元,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为推动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推动村庄建设发展优势,今年,松建村党支部以创建“五星党支部”为抓手,通过固本培优、示范引领提升党建工作质量,营造创先争优强党建的浓厚氛围。村中落实资金150万元推进党建提升工程,全面丰富党建元素,建成村党群服务中心,进一步优化党员活动、办公议事、公共服务、文化礼堂等四大功能,更加突出“党群”主体和“议事、服务”的内涵。村党支部始终坚持“党建助推村庄发展”的工作理念,建立“党建+村庄建设”的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治理规范化。
建强村级干部队伍
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来到松建村,考察新农村建设。他肯定了该村村庄建设的成效,并对村庄发展提出了殷切期望。
眼下,松建村已全面推进现代化新农村建设,村庄面貌崭新“蜕变”。松建村在全市率先规划建设小康型住宅,累计建成小康型住宅308套,58幢新型小康型住宅正在统一建设中,建房户的老屋住宅将组织统一拆除,为村庄下一步发展腾出空间。如今,全村85%的农户住进了新房,工业产值从600多万元增加到1.2亿元,人均纯收入从5400元增加到23800元,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从8万元增加到112万元。
“20年如一日,一张蓝图绘到底,我们要一任接着一任干,把我们老百姓的愿望努力实现。”松建村党支部书记王海滨说道,在他们这届村两委的带领下,松建村还会向农村旅游的方向发展,让传统的农业走向现代农业,共建生态美丽乡村。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今年以来,松建村党支部始终注重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党支部书记充分发挥第一责任人职责,将热心奉献、品德过硬、能力较强的党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培养。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村党支部还以党建引领网格治理,充分调动党员主动参与村级事务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引领作用,建立“政府主导+村民自治”相结合的农村管理、服务、自治模式。秉持着“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基层治理理念,围绕网格内治理需要,邀请村民开展民主恳谈,集中民智,化解难题,坚持“平安靠平时、化解在初始、解决要及时”,实现“有事商量办、难题大家解”,共同推动村庄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