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区如何让娃娃“好上学”“上好学”?

“现在要引进一个高端优质人才,人家最关心的是,‘你们这里有好学校吗’?”在一次钱塘区内部专题讨论会上,一位负责人才相关工作的机关干部感慨。

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据“关键一票”,教育的核心竞争力可见一斑。

从功能区“升格”为行政区,杭州对年轻的钱塘区也提出殷切期望——“如何在家门口就能就近接受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资源的辐射?”

新区设立,百日有余。正在“打造美好教育先行区”的钱塘区,又如何补齐教育这块“短板”?

新增学位6480个 满足家长“在家门口上好学”需求

补短板的第一步,便是增加学位供给。

“钱塘区正在高水平打造‘智涌钱塘·现代星城’,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一流新区,每年都有大量年轻人才流入,适龄儿童数量逐年增加。孩子是‘钱塘的未来’,必须保证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为此我们一直在推进区内学校的新建与扩建工作。”钱塘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0年,全区新增中小学学位4320个、幼儿园学位2160个;最近两年,全区累计建成学校23所——围绕如何破解“学位短缺”这一难题,“钱塘答卷”相当抢眼。

即将迎来的“开学季”,钱塘区又有龙湖·智博幼儿园、江城幼儿园、义蓬中心幼儿园、前进第二幼儿园、新湾初级中学、景苑小学(扩建)等新校园。今年是钱塘区成立运行的第一年,年底前预计有7个学校项目竣工,同时有15个学校项目开工。而经过多年的自主培育,文海、学正、养正、星河等一大批教育知名品牌纷纷站稳脚跟,目前钱塘区已建成30余所省现代化学校、省文明校园等市级以上优质特色学校。

有了硬件的保障,钱塘区的基础教育体量规模目前已居全市新十区中上游,还拥有了包括学前、义务、高中、特殊、终身等各类教育,成为全省为数不多的拥有较为完整教育体系的城区之一。

在增加学校数量的同时,钱塘区也对区内教育布局进行了更加科学长远的顶层设计:契合下沙片区和江东片区的城市差异发展定位,以“全域均衡,全面优质”为目标,钱塘区谋划了“东提北升西更优、沿江单元竞一流、核心区块大崛起”的总体布局规划。

其中,“核心区块大崛起”即高标准引入建兰、崇文、理想国等名校名园,统筹用好杭师大、启成学校等区内外高校、名校资源,实现核心区块“新建学校个个都是名校”目标;此外,“东提”指的是深入用好采荷二小等区外名校,发挥区内优质学校辐射效用,带动前进、临江街道范围内“特色学校”建设;“西更优”,指的是引入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顶尖高校资源,委托管理1-2所中小学,打响金沙湖区块优质教育品牌。

成立最强督学“后援团” 不断炼好教育“内功”

当数量不再是问题,更加迫切的,就是提升教学质量。

一支成员稳定、结构合理、能力不俗的督学队伍,就是钱塘区实现“美好教育”愿景的最强“后援团”。

近日,为期4天的钱塘区责任督学年度培训顺利举办,全区50余位责任督学济济一堂,大家听取了国家、省、市各级教育专家的报告,为下一步的教育督导工作开展“充电续航”。

督学工作会、责任督学论坛、督学培训班……通过持续开展各种形式的“难点攻坚”以及“头脑风暴”交流会,钱塘区不断完善教育督导体系,开创教育督导新局面。

把时间拨回到2019年9月1日,当天,共有50人被聘请为钱塘新区首届责任督学,聘期三年。现任义蓬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总园长王娜丹,就是50位责任督学之一,她回忆说:“接过聘书的那一刻,觉得自己身上的责任挺重的。”

此前,王娜丹已在义蓬第二幼儿园工作了16年,即便是这样一位已有一定经验的教育工作者,对于督学的具体职责,也需要慢慢摸索。为此,钱塘区教育部门多次举办专题培训,同时积极推动“以老带新”“新老合力”。

这50位责任督学,组成了全区教育督导体系的“主力军”,深剖其架构,也能品出“组队”时的良苦用心:从年龄上分析,“60后”到“80后”老中青三代兼顾、梯度均衡;从工作经历来看,既有教育行政领导干部,也有一批高校知名教育专家,还有多为区内外资深校长、园长以及市区级党代表、人大代表;从督导分工来看,学前教育、小学、中学各有侧重,专职与兼职彼此配合,阵容相当强大。

三年聘任周期内,面对长长的工作清单,督导工作又该如何持续“保鲜”?钱塘区提出的对策是:1+X个性化督导。

“1”,即督导部门确定开展的“常规性督导”“专题性督导”;“X”,则是学校自主开展的“需求性督导”及责任片区联合开展的“协作性督导”。

而且,在开展督导的过程中,许多督学的理念也发生了转变,从原来的侧重于“督”,转而变为侧重于“学”。“我虽然一直在研究教育,但毕竟是在高教系统任职,对于基础教育其实自己还是停留在理论上更多。理论与实践肯定是有距离的,所以我必须通过实地体验,教师访谈,不断向我所督导的学校学习,向一线的老师学习。”来自中国计量大学的教育学博士赵春鱼坦言。

督学人数增加、“督”与“学”的双向奔赴,作为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教育督导也不断推动钱塘区学校教育向前发展。美好教育,越来越近。(记者 史俊杰 通讯员 徐峰 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