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前童试点村民“空间共享”

这两天,宁海前童镇大郑村村民葛新旺在屋后那半层高的阳台上拆拆建建,一阵忙碌,几个村民亲手搭建竹制置物架作为围栏,放上休闲桌椅,还特意留出了一个通往周边民居的空中连廊。这可不是村民自家普通的改建,而是一项特别的村民“空间共享”计划,为村里发展新产业腾空间。

“村民开放自家庭院,我们通过设计将村民的前庭后院都打通起来,做成贯穿村庄的步行系统,那么,整个村庄就像一个大型的‘乡村客厅’,能容纳旅游、文创等多种产业进村。”驻村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黄斌斌介绍。

乡村振兴,共同富裕,都离不开深挖村庄资源。“无论是乡村旅游产业,还是影视文创等多种产业落地乡村,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空间去承载,而以往,村民寸土必争,为占地,即便建筑损坏倒塌也不肯移除,造成了很多死角和空间资源的浪费,即便游客进得来,也留不住、留不长!”宁海县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通过空间的规划为乡村产业振兴腾空间,便是宁海新一轮乡村产业振兴的突破口。本月,宁海在前童镇大郑村试点启动村民“空间共享”计划,通过艺术家驻村,激发村民参与村庄发展的积极性,利用村庄和村民的闲置空间转化为共享空间,这既实现空间的化零为整,又能通过空间转化来输入新鲜的产业血液。

空间共享,乡村空间腾笼换鸟。乡村建筑很少有像城市建设那样经过统一的规划,因此乡村公共空间往往呈现碎片化的零散分布。大郑村自然风景优美,村里有20多个风景点,每年游客上万人,却没有一个游客可以坐下来的大型休闲空间。这次,通过村民“空间共享”计划,15户村民共享了闲置空间,打造出三四百平方米的“乡村客厅”,而“乡村客厅”又利用连廊将公共空间与共享的村民住户进行连接,相当于将“乡村客厅”所带来的公共景观资源和旅游资源共享给村民,激活村民的共享动力。

空间共享,必然会带动空间内部的内容生产,促进村庄的业态升级和产业发展。村民葛主定说:“我们家的庭院现在是‘乡村客厅’的一部分,家门口卖卖茶水都能赚钱,我还想着将家里的农产品包装一下,开拓销路。”

“共享”思维并不局限在立体空间,还包括平面空间。比如挨家挨户的墙面,既关系各家,也是乡村面貌的一部分,大郑村北端道路两侧15户村民家的墙面全部共享出来,经过统一设计,利用彩色瓷片重新包装外墙,呈现出徐霞客出游、乡村风景等多种彩瓷艺术。如今,这条共享道路的景观已经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