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街道坚持有机更新 让老街区焕发新活力

水土街道着力推进老街新城协同发展,坚持“传承老街文化、提升老街功能、发展老街旅游、打造城市名片”发展策略,将老街改造纳入“十四五”规划,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加强保护修缮,以导入新业态的思路注入新活力,让更多群众享受到区域发展红利。

保留老街记忆。发现历史。通过查阅档案、实地调研、依靠群众追溯老街历史约300年,发现苏式基层建筑3处,工业企业遗迹4处,提炼出以水土码头、原江北县政治中心、三线建设聚集地和原江北县川剧团注册地为代表的码头文化、抗战文化、工业文化和非遗文化。保护历史。联合区人大等5个单位研究保护性修缮使用方案,在保留老街历史风貌的同时,更新基础设施。申报江北县政府办公大楼、人民大会堂进入全市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打造“生活秀带”项目库。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联合开展老街有机更新方案设计比赛,评选出优秀方案8个。传承历史。弘扬非遗传统,保护并传承历史经典,支持川剧、评书等各种传统艺术发展,长期组织“川剧坐唱”“陵江书场”等特色活动,吸引全市各地爱好者参与。修缮传统码头升级为战备码头,保留车渡功能,每天14趟免费接送过江车辆。

提升老街设施。全面摸排情况。实地踏勘分析34.28万平方米老小区、3820户居民基本情况,组织实施规划区内建筑测绘,聘请专业人员鉴别房屋结构,厘清419栋建筑权责归属,梳理出道路、管网、绿化、停车等问题,分类登记建立台账,为平稳有序推进工作打好基础。改造基础设施。全面改造提升老街基础设施,在二三级污水管网改造完成的基础上,持续开展电气路讯等综合管网改造,拓宽公区道路,增加绿化面积,更新消防设施设备,整治房屋外貌,规划停车区域,完善社区生活服务配套。分次分批实施。坚持“延续历史不大拆大建,稳中求进不急于求成”的原则,研究制定老街改造五年计划,最大限度保留老街具有特色的空间格局和肌理,先做出示范点,后串联精品街,再扩大影响面,由南往北循序渐进实施,让历史建筑焕发新生机。

注入消费活力。擦亮美食名片。扩大美食影响力,引导老街美食多元发展,宣传民谣“北碚豆花土沱酒”,同步推广水土名酒“绿豆糟”,积极引导“土坨麻饼”“张麻糖”等本土糕点企业回乡发展,扶持码头米线、刘资格餐馆等网红美食店做大做强。打造地标建筑。调整局部功能,适当提升老街都市氛围,重点改造原文化广场、电影院等老建筑。选取临江位置打造老街新地标,委托重大设计院设计建设手扒岩江景咖啡馆。持续开展何家院子、当铺等传统穿斗民居招商引资推介工作。创新商业价值。激活时代基因,开发沉浸式深度游览,用青砖灰瓦、古树古藤烘托闲致氛围,配合茶馆酒楼、码头客栈形成动静协同,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独特风貌。提升老街历史附加价值,探索拍摄影视剧发展老街创收新途径,吸引《忠犬八公》《中国刑警》等多个剧组实地取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