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份居民部门贷款、存款双双回落 今日要闻


(相关资料图)

原标题:4月份居民部门贷款、存款双双回落 专家:政策重心应在于提振信心、改善预期

记者 刘 琪

央行日前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部门贷款及存款双双回落——贷款减少2411亿元,存款减少1.2万亿元。有市场观点认为,在去年基数较低的情况下,4月份居民贷款依然同比多减241亿元,指向居民部门正在继续“降杠杆”。另有分析称,居民中长贷同比多减842亿元,结合4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回落来看,居民去杠杆的程度超预期。

“相较于‘降杠杆’,称为‘稳杠杆’更合适。”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总体看,居民部门处于2020年以来的“稳杠杆”趋势中。

伍超明向记者表示,首先要明确杠杆率的定义。宏观杠杆率的分子端是债务,分母端是名义GDP。根据社科院数据,2020年三季度至去年四季度居民部门宏观杠杆率分别为61.8%、62.3%、62.2%、62.2%、62.4%、61.9%、61.8%、62%、62.1%、61.9%,一直在62%上下小幅波动,波动幅度在0.6个百分点以内。因此,从宏观杠杆率看,居民部门处于“稳杠杆”状态中。对于居民微观杠杆率,分子、分母端大体可以分别用居民部门的信贷和可支配收入来衡量。2020年三季度以来,居民信贷增速和可支配收入增速之差比较平稳,对应宏观杠杆率也很稳定。

对于居民部门稳杠杆而不加杠杆的原因,伍超明认为主要在于预期不稳和信心不足,对应前述的分子端表现为居民购房贷款意愿不强,今年前4个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减少2100亿元;分母端表现为收入增长预期不高,可支配收入低于疫前水平较多。收入预期不高的同时,负债端扩张意愿也不强,分子和分母端同时收缩,杠杆率是相对稳定的。

“不宜过度解读4月份居民存款减少1.2万亿元,除了受预期不稳和信心不足外,主要原因还是季节性下降,将其视为居民降杠杆有点勉强。”伍差明表示,受季末为金融机构存贷比等主要指标的考核时点,金融机构会明显增大存款吸收力度,而季初银行吸储动机减弱,导致资金重新流出银行体系的影响,4月份、7月份、10月份居民存款均会季节性减少。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金融数据规律看,较难使用单月数据做出趋势性判断。“降杠杆”是需要关注的问题,但仅从4月份单月数据看,不能简单认为居民部门出现了趋势性的去杠杆。不过,需要对数据背后可能存在的隐忧要给予关注,特别是如何有效引导和提振居民消费预期,以及消费信心的持续性改善。

梁斯认为,一方面,应合理提振居民消费意愿和消费动力。例如,可通过消费补贴等方式鼓励消费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引导各类用户购买新能源等绿色电力制造产品。同时,鼓励有条件地区开展节能智能家电下乡行动,引导消费者更换或新购绿色节能家电、环保家居等产品,吸引居民主动扩大消费。这既有助于支持绿色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加快推动经济转型,也有助于满足相对低收入人群的现代化服务需求;另一方面,应持续采取措施稳定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有效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推动房地产市场稳健运行。

伍超明也认为,数据映射出的居民部门预期不稳和信心不足的问题值得重视。因此,后续政策端的重点应在于提振企业、居民等经营主体的信心,提高预期。比如对消费的刺激,重点应激励居民部门将超额储蓄存款发出去,让居民敢花、愿花。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