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县:放大芦苇资源优势 编织致富新路
富裕县龙安桥镇地处嫩江中游左岸,丰富的湿地资源孕育了18万亩连片茂盛的芦苇群落。近年来,龙安桥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深入挖掘传统芦苇编织业潜力,瞄准芦苇产业广阔的市场前景,做强产业链、价值链和利益链,带动乡村和农户持续增收。目前,已带动全县发展了56个村、3000余户编织户,年产值可达2000余万元,村级增收180余万元,户均年增收近5000元。
充分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产业园区,打造全产业链,形成“1+N”的发展体系。
在产业发展最早、基础最好的龙安桥镇小河东村建立芦苇产业园,集中投放整合资金1500余万元,建设库存车间、加工车间等基础设施,采购芦苇扒皮机、芦苇编织机等生产设备,开发收割原料、初级加工、精苇编织等就业岗位,作为带动发展芦苇产业的原料基地、生产基地、销售基地,向全县各乡镇、各村屯推广示范。
由龙安桥镇小河东村党组织领办芦苇编织公司,其他村党组织领办芦苇编织合作社,吸纳本村编织户入社,建立起“公司+合作社+农户”运行体系,形成了党领办、村收益、户增收的发展态势。
把产业园各环节工人培养成为生产成手,每人负责指导4-5个村开展相关业务,每村着重培养1-2名生产能手,负责对全村编织户进行技术指导,定期组织技能竞赛,在农户间形成浓厚的芦苇编织“比、赶、超”氛围,不断提高苇帘质量和生产效益,着力让无法外出务工但又有劳动能力的人群和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综合考虑各村运距、资源等因素,探索发展了“沿园、沿河、其他”三种推进模式。
沿园模式,适合距离园区较近的村,由产业园为周边村屯提供芦苇去皮、半成品运送、苇帘回购等服务,村合作社负责做好组织群众、机械维护等服务,老百姓领取原料、机械,在家编织苇帘,挣取手工费。
沿河模式,适合有芦苇资源的村,村合作社负责提供和维护机械、组织群众、苇帘回购等服务,农户自备原料、编织苇帘,挣取手工费和原料费。
其他模式,适合除沿园和沿河之外的其他村,由产业园提供原料,村合作社负责芦苇去皮、组织群众、机械维护、原料运送、苇帘回购等服务,农户挣取编织苇帘手工费。同时,结合农户意愿,在各村布局不同打帘尺寸,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富裕县在实现芦苇产业带动增收的同时,还在芦苇建筑材料、芦苇编织工艺品等新领域、新产品开发方面进行着有益的探索,积极拓展芦苇原料应用,延伸芦苇产业链条,增加芦苇产品附加值,继续在“打资源牌,走特色路”上做好文章。(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