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出行新战略挖掘网约车市场增量

进入2023年后,网约车出行市场出现显著增长,各大平台也纷纷推出新举措,试图在这轮利好中抢夺先机。

近日,T3出行CEO崔大勇透露了企业发展的未来目标:到2026年年末,日订单峰值突破1000万单,营收达到500亿元,全国覆盖城市数量突破200座,L4自动驾驶车辆商业运营1000辆。其中,定制化服务、智能化生态、数字化赋能,成为T3出行新战略的核心。

“作为移动出行终端,网约车一头连着用户,一头连着司机。”崔大勇说,T3出行的举措正是从这两端入手。


(资料图片)

当前,出行市场用户已呈现年轻化趋势。T3出行官方数据显示,该平台注册用户超过2亿,其中85、90后的年轻用户群体占比在70%以上。同时,T3出行也注意到,不少年轻人在出行方面存在个性化需求,例如乘坐时需要有安静的环境、需要携带宠物出行、需要快速打到通勤车辆等。

为此,T3出行将推出年轻人出行超级App,并计划于今年8月起陆续推出“一键吃喝玩乐”“宠物专车”“定制车厢”“预约单派车”等功能,为年轻用户提供定制化出行服务。不仅如此,T3出行还设立了1亿元消费复苏基金,在每个月的主题活动中发放,让年轻人出游、通勤更加划算。

“年轻用户的需求是个性化、多元化的。”崔大勇表示,T3出行会化身“超级产品经理”,围绕用户需求做加法,不断提升产品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不少企业都在发展第二曲线。T3出行的做法是,发展网约车的衍生业务,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目前,T3出行的司机端App上线了充电地图、位置导航、充电单价查询、空闲充电桩显示、停车费参考、扫码充电等功能,并已覆盖全国108个城市。另外,T3出行还联手轻舟智航在苏州启动了“全无人”Robtaxi的运营,接下来会与头部自动驾驶公司合作,在一线城市落地。

“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是我们战略目标的重要一环,T3出行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平台调度运营管理的安卓系统,推出自动驾驶的‘多核模式’,让网约车更快过渡到3.0形态的未来出行阶段。”崔大勇说。

虽然行业整体向好,但网约车市场仍面临不少挑战,保证合规化经营仍是其中的重点。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2023年3月,在订单量前10名的网约车平台中,仅有3家订单合规率环比实现了增长。

因此,在崔大勇看来,“安全和合规的方向是不可逆转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政策越来越规范,合规性要求也会越来越严,这方面趋势是不可逆的。”

T3出行加速推动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计划到2026年年末,L4级自动驾驶车辆商业运营1000辆。崔大勇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爆发点的到来,2027年将成为自动驾驶的拐点年。“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是T3出行三年小目标的重要一环,我们致力于打造自动驾驶平台调度运营管理的安卓系统,将推出自动驾驶的‘多核模式’,让网约车更快过渡到3.0形态的未来出行阶段。”崔大勇说。

出行行业到新的历史时期,非垄断化、安全和合规一定是大方向。目前行业又进入了繁荣阶段,同样的成本下提供特色化的服务,这才是终极竞争。”崔大勇除了用调度运营的姿态平衡司乘关系,实现“稳定三角”外,相比于其他出行平台而言,T3出行于整个行业内独特的“调度运营”+“规范发展”的经营模式,似乎更有利于平台的长远发展。

可见,T3出行的“规范发展”,主要体现在面向“数据隐私的平台安全”,基于“司乘关系的营运安全”以及“背后资本的经营安全”。

首先,数据隐私的平台安全。对于T3出行来讲,由于车辆都是由三大主机厂提供,车况数据也将由三大主机厂把控。面向司乘的监控存储、窗口流量、支付服务等则都是由阿里和腾讯来支持。车辆的调度营运则是由T3出行来实现,营运数据由T3出行来掌控。

相比于其他网约车平台而言,既要做平台调度,又要做车辆路测,还要做智驾探索,还想做商业运营……试图将网约车的上下游产业链一把抓。什么都想做的结果必然会出现企业经营上的“重资产包袱”,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基于前瞻性的考量,T3出行则是坚持聚焦在平台调度上,即便是在面向未来L4无人驾驶阶段,T3出行都将自己定义为“自动驾驶时代的核心运营商”。将上下游的车辆、技术、商业放开,交给合作伙伴去垂直深耕,T3出行只需要做好方案的整合和资源的调度即可。

其次,司乘关系的运营安全。对于乘客而言网约车的最主要“矛盾”可能会出现在司乘关系上。在行业发展初期,时常会出现的一些极端情况下的恶性事件,但在网约车发展至今来看,这种极端似乎很少再发生了。即便如此,T3出行依然坚持“持续为司机负担做减法”,试图通过对司机减负和关照,从而让司机能更好地去服务乘客。

记者从T3出行获悉,T3出行自上线四年以来,累计实现订单超14亿次。即便是在这高速狂奔之下,订单的合规率仍高达84%,位居规模平台NO.1。

最后,是背后资本的经营安全。从T3出行自成立至今先后两次的融资可见,近乎清一色的“国内资本”,更关键的是其背后主导的三大主机厂都是央企背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