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宝军:铁路“接骨手术”背后的故事

8月28日,晌午时分,太阳如火,滨绥下行线338公里300米旁热闹喧器的现场打破了午后的宁静。

“12时,施工命令下达,可以开始作业!”黝黑壮实的汉子一边指挥着作业人员,一对冲着对讲机大声说道。他叫孙宝军,是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工务段综合维修车间工长,1996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和两根钢轨打交道,图佳线、滨绥线、苇亚线等每一条线路都留下了他奋斗的足迹。

孙宝军所在的班组主要担任的就是钢轨焊接和打磨任务。“我们几年前便开始了钢轨无缝化整治工作,牡丹江、横道河子、绥芬河等站我们都干过,高质量完成了每一次作业任务。”孙宝军自豪地说。

作业开始后的孙宝军愈加繁忙,他脚下生风地在狭窄的砟道上来回走动,手持工具对钢轨进行细致地测量和调整,眼神专注而坚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偏差。太阳映衬下的钢轨宛如一条银色的巨龙向前延伸,一眼看不到尽头。“无缝化钢轨作业是提升铁路质量的关键一步,线路没有接头就能很大程度减少列车运行中的颠簸和噪音,提高运行的和安全。”孙宝军说。

在孙宝军的带领下,作业人员有序开展各自的作业任务,拆下扣件、锯断旧轨、拨进新轨、进行钢轨焊接……顿时,锯轨机、内燃扳手的轰鸣声和指挥人员的叫喊声交织在一起。“1、2、3,起!”一声声响亮的号子,十来名作业人员用撬棍和抬轨器将旧的钢轨抬起换上新的钢轨后,再锯掉多余部分,为接下来的焊接工作做好准备。“注意安全,加紧速度!”孙宝军手持对讲机,神情紧张而专注,不断发出清晰而果断的指令,沉稳的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这场“战斗”的号角。

几缕凉风袭来,孙宝军摘下帽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来,焊接组准备。”这项被誉为铁路“接骨手术”的工作是个技术活,需要严格卡控时间,把控预热效果,其中每项工序都是掐着秒表来计算的,成功与否跟预热的火候有着直接的关系。“预热时间到,点火。”现场特制的“砂锅”里铝热焊剂在剧烈反应燃烧,多余的钢水流入灰渣盘,绚丽的火花照亮全场,随着“成功了”的叫声,一张张紧张的脸颊上映出火红的笑脸。

随着时间快进到热打磨阶段,打磨机在钢轨上来回移动打磨着,喷洒出1米多高的金色钢花犹如一抹绚丽花……

15时,经过3个多小时的作业,施工即将结束。孙宝军带领大家清点材料器具,慢慢撤出线路。“和钢轨打交道,责任心必不可少,我和工友们一起努力把线路质量提高,让每趟车都能安全通过,这样货运量提上去了,大家的工资也会越来越高,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孙宝军腼腆地说。

阳光下,黄马甲上那群黝黑的皮肤,是最亮的劳动本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