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降本增效 凯赛生物三季报业绩回暖

10月26日晚,凯赛生物(688065)发布2020年三季报。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1.52亿元,同比减少27.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16亿元,同比减少14.47%。

值得注意的是,财报显示,凯赛生物第三季度毛利润1.67亿元,环比增长3.94%;归母净利润1.15亿元,环比增长30.32%;毛利率46.41%,环比提高4.75个百分点,已回到去年同期水平。公司表示,第三季度单季度归母净利润提高,主要源于新冠疫情对海外销售的影响降低,海外销售在第三季度末回暖。

某机构分析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化工行业整体遭受冲击,包括上游生产、物流的中断及下游消费的减少,但目前疫情影响已经逐步减退。从凯赛生物三季报来看,公司拐点已经到来,随着后续产能的持续释放及公司在聚酰胺市场的拓展,较为看好凯赛的后续发展。

打造合成生物全产业链

凯赛生物方面介绍,上市以来,公司的募集项目目前都在稳步推进中,另一方面,公司还在积极进行产业开拓。

据招股说明书,公司募集资金全部用于与公司主营业务相关的投资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实施的产能扩建项目包括金乡凯赛年产4万吨生物法癸二酸项目、乌苏技术3万吨长链二元酸和2万吨长链聚酰胺项目。

10月12日,凯赛生物发布投资公告,拟出资40.1亿元与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管委会合作共建总投资额为250亿元的山西合成生物产业生态园区,投资项目包括了240万吨玉米深加工项目(玉米为生物基聚酰胺的主要原材料之一)、年产50万吨生物基戊二胺项目、年产90万吨生物基聚酰胺项目和年产8万吨生物法长链二元酸项目。

凯赛生物董事长刘修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的采访时表示,“该项目为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标志性项目,公司将与山西各级政府一道,在山西综改区建设一个世界级的‘合成生物材料产业园区’”。

医药行业人士认为,此次投资有利于优化凯赛生物产品结构和产业链布局,使公司在产业链中占据更有利的竞争地位。

据介绍,凯赛生物对聚酰胺市场的开发力度正逐步加大。聚酰胺(PA)俗称尼龙,主要用于纤维,也多作为工程塑料,在纺织品,汽车零件,地毯,包装等领域有广泛用途。据Marketsand Markets预测,到2020年,全球聚酰胺市场规模将达到437.7亿美元。2017—2019年,凯赛生物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均在99%以上,为业绩的主要来源;生物基戊二胺产品与生物基聚酰胺产品仅由研发活动或试生产中产生,未计入主营业务收入。而随着产业化实现和下游应用领域布局完成,凯赛生物在聚酰胺市场将会全面提速,未来有望成长为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

多措并举降本增效

据三季报,报告期末,凯赛生物总资产110.96亿元,规模较2019年末增加85.5%;净资产102.5亿元,较2019年末增加120.81%,公司资产经营规模扩张明显。同时,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63%,较2019年末下降14.77个百分点,说明公司在控制负债规模,强化抗风险能力。

凯赛生物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内部控制和管理机制上,凯赛生物也在持续优化。前三季度公司财务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分别同比减少20.39%、5.79%、23.48%,一方面有销量下降带来的物流费用减少的影响,另一方面也由于公司在进行费用控制。此外,随着公司产品逐步得到市场认可,公司对产业链的把控力也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公司在聚酰胺产品市场的拓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述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内经济环境持续向好,工业、投资、消费均在加快修复,凯赛生物也在第三季度迎来了拐点。随着疫情对公司经营的影响逐渐消退,凯赛生物年底收官之战蓄势待发。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凯赛生物实现商业化生产的产品主要聚焦聚酰胺产业链,为生物基聚酰胺以及可用于生物基聚酰胺生产的原料,包括生物法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和生物基戊二胺,是全球领先的利用生物制造规模化生产新型材料的企业之一。其中,公司凭借生物制造方法自主生产生物基戊二胺,有望摆脱欧美厂商长期通过主导己二胺的前体原料己二腈而控制己二胺生产的现状,解决国内聚酰胺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公司方面透露,凯赛生物占领聚酰胺产业链制高点受到资本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自今年8月12日在上海科创板挂牌上市以来,公司共接待调研机构50余家。(郑馨悦)

关键词: 凯赛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