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帮扶救活“濒死”企业——湖北应急管理部门在行动

6月23日,一面写有“心系企业精准帮扶”的锦旗送到了省应急管理厅。送锦旗的是湖北新鄂西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鄂西公司)。“感谢你们帮助企业重获新生!感谢你们让400多名老员工保住了饭碗!”新鄂西公司总经理张建航激动地说。

省应急管理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筑牢化工等高风险行业安全屏障。此次精准帮扶救活“濒死”企业,正是湖北应急管理部门积极践行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典型事例。

■ 五赴襄阳驻企“排雷”

新鄂西公司成立于1965年,高峰期有4000多人,几经改制后,因设备老旧、人员能力不足,经营陷入困境。

“2020年,硝酸铵生产线因使用淘汰落后工艺停产。去年9月,合成氨《安全生产许可证》到期,因没有按期延续被注销,合成氨生产线停产。这下企业全面停产,400余名员工待岗待业、人心惶惶。”张建航回忆说,此前省市专家诊断企业存在重大安全风险,要求整改,但企业因自身原因未整改到位,“当时企业‘危在旦夕’,连我们自己都没有信心了。”

困境之中,应急管理部门伸出援手。从去年9月开始,省应急管理厅分管危化工作的总工程师徐克安排危化处联系专家,组建帮扶专班,前后五赴襄阳深度调研,驻企把脉问诊,发现新鄂西公司除了设备老化,中控室和生产区在一起,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更可怕的是,当时企业管理混乱,并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安全管理。“企业主要负责人仍然用老眼光看新问题,觉得这么多年都是这么在干,能出什么大事儿?也正因为这种种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叠加,企业整改迟迟不到位。”宜城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李志伟说。

“其实,企业达到条件就发证,达不到条件就不发,应急管理部门没有义务手把手教我们怎么去做。一想起省应急管理厅对我们企业不离不弃,真的很感动。”张建航说。

张建航在集团公司还负责农牧版块的工作,起初并没有过多关注新鄂西公司。“省应急管理厅真心实意为企业着想,为400多名职工生计着想,他们每次到企业,不仅指导我们开展安全设计诊断,还会约谈我,让我意识到自己必须严格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张建航说。她开始集中精力抓安全整改,带头参与、学习安全管理,督促隐患整改。

企业面貌很快焕然一新,投入2000万元进行整改,对照专家问诊开出的“处方”抓落实,按照设计诊断提出的整改事项,逐项抓整改。重大安全隐患消除后,省应急管理厅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改造工程竣工验收,依法依规优化流程、履行安全许可程序,帮助企业依法重新取得《危化品安全生产许可证》。

■ 服务帮扶脚步不停歇

新鄂西公司具备重新开车条件后,5月28日,省应急管理厅危化处协调2名省级专家进驻企业,对开车方案进一步进行现场论证,并从全省组织10名经验丰富的合成氨一线技术人员进驻企业,分成工艺、电气、设备、自控、应急等工作组对口帮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隐患问题,科学制定复产复工方案,现场指导安全开车。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连续7天调度新鄂西公司开车情况。

6月5日,新鄂西公司一次开车成功,生产运行平稳。该公司生产正常后,年产值预计可达5.5亿元,年上缴税收千万元。

李志伟说,按省应急管理厅要求,他每天与新鄂西公司相关负责人联系,详细了解企业运行情况、产量产能,“因设备老化,不能满负荷生产,我们要求企业产能从40%一步步提升到60%,再控制在80%左右,确保安全生产。”

“应急管理部门要统筹监管与服务,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同时,积极助企脱困,以高水平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省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说。

目前,全省危化监管干部持续推进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省市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危化干部迅速按照“一名危化业务骨干包联、一名危化专家帮扶一家危化企业”的标准,对全省335家危化品生产企业实行全面摸排、精准帮扶、纾困解难。(记者 包东喜 胡雯洁 通讯员 李伟 邓莉)

关键词: 湖北应急管理部门 湖北省应急管理厅 湖北新鄂西化工有限公司 硝酸铵生产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