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完箱子抢舱位 海运行业还能火多久
密密麻麻的集装箱堆积在场地里,依次等待回国的货船航班进港,并准备出海。这是近日《证券日报》记者在上海宝山集装箱码头看到的场景。
码头上,一位从事货运代理业务的王先生正为箱子价格暴涨而发愁。“抢完箱子抢舱位。”他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现在忙得没有时间回复任何消息,每天奔波在舱位和箱子之间,箱子一天一个价,需要找到能承受价格的货主才行。”
对于箱子价格的疯涨,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发展公司相关人士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集装箱紧缺是需求增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外复工复产较慢,而国内疫情控制较好,很多订单转移到我国,这导致外贸业务快速增长,对集装箱的需求也持续增加。
运价一天一个样
有钱没人等不到箱
一家大型海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说:“现在上海的集装箱很少,就是有也很贵,都是坐地起价,其中,定一个40英尺跑美国航线的集装箱海运价格(货代要价)在1万美元-1.5万美元,甚至有个别报价达到2万美元。”
在外贸公司的人士看来,现在定一个集装箱比住八星级酒店还要“奢侈”。
“现在外贸发货要考虑运价问题,如果产品的利润还没有运价高,那么,外贸公司可能减少或停产不发货,不过,对于有利润的一些货物依然在继续发货。”上述海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海运行业中美国航线的价格最贵,欧州航线次之。”
一位上海货代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透露,箱子涨价最厉害的是美加线和欧线,尤其是部分美国航线,与疫情前相比,价格翻了10倍。“疫情前一只箱子运到美国只需要1000美元至2000美元,现在普遍超过1万美元,运价几乎每天都在涨,一天一个价。”
据上述货代介绍,涨价的并非只有欧洲和美加线,包括亚太、非洲、日韩线都在全线上涨,以前一只标准箱从宁波运到非洲的价格,在5000美元左右,现在已涨到20000美元。各条线路运价都在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这波集装箱价格上涨是从去年6月份开始的,原本以为到去年年底会有所缓解,然而价格却越涨越高,箱子越来越紧缺。目前看来,这一波涨价和箱子紧缺到今年年底都不能结束。”上述海运公司相关人士称。
目前不仅箱子紧缺,货船舱位也同样紧缺。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上海,舱位目前至少要提前一周预定,运价也是每天都不一样。”
“有些货代为了拿到箱子直接找生产集装箱的关系,卖给货主,还有货代从船公司那里拿到舱位后转手卖出,价格能涨10%甚至更多。”上述海运公司人士如是说。
国外箱子积压严重
国内出海舱位难求
国内各个口岸都存在缺箱问题。有青岛港方面人士向记者透露:“青岛的集装箱制造厂家现如今供不应求,大批箱子运到国外后回不来。包括上海、宁波等各口岸都在等待。”
缺箱问题的另一面则是,受疫情影响,集装箱的周转速度放缓,进一步加剧了集装箱紧缺局面。
“由于国外港口工人少,加上接卸力不足、效率差等多种因素导致空箱回不来。”某港口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说以前集装箱运回只需要一个月的话,现在则延迟为一两个月。”
国内港口集装箱急缺,国外港口的集装箱却堆积如山。
有港口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外港口空集装箱堆积在码头周边地区可能是因为人力和运力有限。此外,由于港口处理能力下降,导致船舶运输时间增加。总之,多方面原因导致集装箱无法及时运回。”
上述港口工作人员表示:“因为效率降低,原来一艘远洋航线船舶一个月来回能跑1趟,但现在受国外疫情影响可能需要2个月跑一趟,这导致海运整体运力下降。”
运力的下降同时影响到货船的舱位也成为抢手货。“现在不仅是缺箱子,同样还要抢舱位。”该人士表示,“如果说以前一条航线跑8条船就够了,那么,现在跑16条船可能才勉强够用。所以舱位也开始紧缺。”
除了国外箱子回不来的问题,国内港口拥堵,箱子出不去也成为问题之一。
“由于上海洋山港码头都是大船,且跑欧美线的船居多,加上船的停靠班次已经被打乱,不能准点到达,还有船大卸货时间长等种种因素,导致码头拥堵严重。而外高桥码头因为都是小船稍微好一些。”一位跑货代业务的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说,“现在宁波港和深圳周边港口都已经出现拥堵情况。”
近日,全球最大单体集装箱码头盐田港因疫情原因限流,导致周边港口开始拥堵。“目前在盐田港码头工作的人员都被隔离回不了家。在隔离期间,只有这些工人在码头干活,而其他回家的员工暂时不能进入,这导致盐田港目前的装卸能力下降,只有原来的三成。”一位港口工作人员向《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盐田港码头、南沙港码头都出现了拥堵,估计不久会波及宁波、上海。现在南沙拖车,至少需要提前5天排队。这一系列因素加剧了港口及箱子运输拥堵,使箱子来回的周期变长,短期内一箱难求的局面不会缓解。”6月8日,运去哪创始人周诗豪告诉《证券日报》记者。
国外订单转战中国
消化订单尚需时日
“一些白色家电厂家出口需求并没有减少,反而是随着箱子紧缺价格暴涨继续增加,全线爆仓,目前订单正在一点点消化,估计这轮大周期或将持续到明年年中。”上述海运公司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除了因疫情原因转战中国的国外订单增多外,中国新的政策推出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兴盛。
“在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和签订RCEP协议这样的大背景下,山东港口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山东省港口集团董事长霍高原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据介绍,2020年,山东港口成立后第一个完整运营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4.2亿吨,同比增长7.5%,完成集装箱量3147万标箱,同比增长6.5%,在全国沿海港口中名列前茅。同在2020年,青岛港年度新增航线达到20条,其中,外贸航线14条,增速达历史最高。此外,2021年以来,青岛港又新开通8条外贸航线。
业内人士称,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正展现出巨大影响力。集装箱运价大涨与出口复苏密不可分,中国的出口货物大多数通过集装箱进行海上运输。反映在数据层面上,运价指数和出口同比数据趋势一致。
多举措应对“一箱难求”
问题关键在于空箱回国
对于海运行业缺箱缺仓问题,市场已经开始发挥调节作用。上述海运公司人士称:“目前,由于整个供应链出现了问题,导致箱子回不来。疫情前,日韩线都是船公司补贴钱让箱子回国,定箱货主只需要承担很小的一部分,现在则是需要定箱的货主自掏腰包出运费让空箱运回来。”
另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去年以来,集装箱业务快速增长主要体现在外贸业务上。因为外贸货运一箱难求,利润空间丰厚,甚至有不少船东将内贸船只转做外贸业务。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船舱不足问题。”
由于大量空箱滞留国外,船公司开始大规模购买新集装箱。为了应对缺箱问题,中集集团董事长兼CEO麦伯良表示:“我们把每个月的供货量,就是产出量,从二十几万箱提高到四十几万箱。”
据德鲁里数据显示,在今年第一季度,排名前三的中国集装箱制造商占全球集装箱产量的82%。
周诗豪对《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集装箱就算以最快速度生产,也是需要周期的,生产速度赶不上全球缺箱子的速度。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箱子生产太多,一旦疫情得到缓解,集运供应链恢复,多余的箱子怎么消化,所以加大箱子的生产量及生产速度并不是解决一箱难求的根本。”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目前全球的集装箱并不少,“关键是如何解决将空箱运回国的问题”。
业内人士透露:“船公司跑外贸一般都是装满货物出发,运到国外后,再将国外的货物运回国内,这样一来,船公司可以保证有利润。但如果空箱回国的话,则只能赚去的钱,回来则是空跑一趟,除非利润高,否则船公司不会这么干。”
“海运目前确实紧张,我们也会想一些其他办法,比如通过中欧班列、航空运输等手段,缓解海运拥堵及供应链跟不上等问题。”该海运公司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称,“目前全球70%至80%的货物从中国出去,由于周转周期回不来,一天3万只箱子投放进去也是不够的,所以这边的外贸订单只能一点点消化。”
目前世界贸易90%的运输量,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其主要原因是海运集装箱货物出口是外贸公司最为实惠的选择。与中欧班列和航空相比,海运的价格往往不及中欧班列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不过,在海运不畅的背景下,中欧班列也成为外贸企业不得不选的运输方式。
“疫情之前,中欧班列集装箱价格应该是同规模海运的2倍至3倍,即便海运涨价了10倍左右,中欧班列还是比海运贵1倍到1.5倍,所以海运还是最优选择。一般走航空的都是体积较小价格较高的货物,所以即便海运涨价10倍,陆运和空运在价格上依旧没有竞争力,能分出去的运力有限。”周诗豪称。
也有一些行业,随着上游原材料以及运价暴涨,暂时减少了出口订单。“现在出口订单我们压缩得很少了,上游原材料涨价太厉害导致成本剧增,美线欧线价格涨了接近10倍,我们只能压缩外贸订单,或者只接一些利润率很高的产品,低利润率的产品承受不起这么大的运力上涨。”国内一家外贸公司内部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说道。
中集集团董事长麦伯良称,由于码头“堵车”和疫情导致的停工停产双重影响,预计到今年底集装箱“一箱难求”的局面都很难解决。未来一段时间内,集装箱大概率仍是“量价齐升”的走势。
6月10日,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表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们高度关注外贸企业在原材料价格、汇率波动、海运运费等方面面临的困难挑战,将持续会同地方和相关部门综合施策,推动解决。”
也有外贸企业向记者呼吁称:“建议政府补贴空箱回国。”
那么,在政策调控将至的情况下,海运业还能火多久呢?业内人士表示,国外疫情能否有效控制将成为决定因素。(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