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开展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
2021-2022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动执法准备怎么干?重点打击哪些环境违法行为?2021年6月10日,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部门召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执法联席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线上会商”,安排部署了2021-2022年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重点工作,明确未来将重点围绕大气、水、固废(危废)、移动源及交界处环境违法投诉举报等5个方面开展联动执法。
抓住改革契机完善联动执法机制
自2015年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正式建立以来,三地生态环境部门每年轮值召开“执法联席会”,本次会议是第8次。三地通过“执法联席会”共同制定年度执法联动重点,持续完善环境执法联动思路、打牢环境执法联动基础,严厉打击跨区域生态环境违法行为。
2021-2022年度,京津冀三地以综合执法改革为契机,进一步健全《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对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内容和范围作出调整。推动联合检查制度落实,明确三地每年各轮流牵头组织1-2次联合检查;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增加了线索移送、宣传曝光以及“吹哨”三项制度,其中“吹哨”制度明确要求对于交界处发现的重大环境违法行为,一地发现启动“吹哨”制度,另外两地及时“报到”协同开展查处工作。
明确年度重点工作持续深化移动源监管
会议确定了《2021-2022年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合联动执法工作方案》。部署了大气、水、固废(危废)、移动源以及交界处环境违法投诉举报等5项重点执法联动内容,明确重点时段执法、科技精准执法、执法监测联动、执法普法宣传等4项具体措施。
在往年执法联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开展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重点行业、秋冬季和空气重污染应急等专项执法行动。分段排查跨省(市)界流域水污染问题,保障密云水库、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水质安全。共同打击交界区域的涉固废(危废)等生态环境违法问题。对于群众反映的交界处环境问题,将及时开展联合执法检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利益。特别在移动源方面,继续深化落实“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抓好在用车监管,加大重点路口和主要道路重型柴油车人工检查力度,加强施工工地、物流园区、机场、铁路货场等机械重点使用地点执法检查。强化源头防控,抓新车监管,全面落实新车抽检协同机制,三地共同研究选取2-3个具有代表性的车型,开展联合执法抽测。
在具体措施上,明确四种工作方式。一是在空气重污染、秋冬季等重点时期,加大执法联动力度和频次。二是积极采用监测微站、无人机、无人船、走航车、卫星遥感、黑烟监测、热红外等科技手段提高执法联动效率。三是开展执法监测联动,提高现场执法监测比例,强化污染源排放监管。四是加大执法联动宣传力度,曝光突出环境违法问题,放大执法成效。
2020-2021年度三地联合联动执法成效显著
2020-2021年度,京津冀三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与联动执法工作,拓展深化执法联动机制、健全执法联动层级,共同加强区域交界处污染源监管,成效显著。
市县层面联动多。房山区、涞水县、涿州市生态环境部门制定了《2020年房涞涿三地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工作计划》;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组织召开会议,建立潮河、白河流域联防联建机制;平谷区与承德市、廊坊市建立了“平、蓟、三、兴”环境执法和应急联动工作会商机制;通州区与廊坊市建立“京冀水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会商制度”,并签署了《合作协议》。
重点问题同发力。延庆区与张家口市,通州区与北三县、武清区,房山区与保定市等针对交界地区的涉气污染点位开展联动或联合执法。房山区与保定市、通州区、大兴区与廊坊市、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与张家口市和承德市开展涉水执法检查,保障密云水库、雄安新区等重点区域水质安全。延庆区会同张家口市对丢弃医疗废物案件开展联合调查。
移动源执法强协同。三地同步发布实施了“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污染防治条例”,共同探索新车抽检协同机制,在数据共享、执法一致性、油品质量控制、添加剂管理等方面加强协同协作,强化移动源联动执法,实现超标排放车辆数据信息共享,对超标车辆进行重点检查检测。
会后,三地生态环境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分别对通州、武清交界处的工业企业,群众举报的危废跨省转移线索以及通州、廊坊交界处的觅子店综合检查站过往车辆开展联合执法检查。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相关领导,京津冀三省市生态环境厅(局)生态环境执法主管领导,生态环境执法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相关区(市)生态环境执法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