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支撑 国家区域协同创新高地加快崛起

    

随着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的实现,国家区域协调创新也驶入“快车道”。《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为形成国家高新区“一盘棋”的良好创新格局,相关部门正指导各国家高新区研究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在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方面,继本月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揭牌成立后,上海金融科技创新中心拟将7月挂牌。京、沪、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东中西部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加快对接与合作。其中,以成渝为代表的中西部创新高地正快速崛起。

区域协同 科创中心多点开花

我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呈现加速态势。作为国家重点布局建设的三个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的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日前在上海正式揭牌成立。《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该中心坚持“共需、共建、共享、共治”理念,按照“一个核心团队、一套运行机制、一体化建设管理、一个创新体系”模式,探索建立一体化高效运行发展的新机制,加强区域创新资源统筹和共享利用,同时兼顾三省一市各自资源禀赋与基础优势,实现各扬所长的差异化协同发展。

“北京、上海、广东科创中心引领地位凸显,辐射带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安徽、江西、河南、宁夏、贵州科技实力快速提升,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0》显示,我国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有力支撑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

事实上,除东部地区外,我国中、西部地区科技实力也快速提升。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不断推进,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川渝合作不断“加码”。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在成渝地区调研了解到,重庆市和四川省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21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重庆、四川两地四个分会场40个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1054.5亿元。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地区多是国家战略科技、国防工业和重大装备所在地,创新资源富集。以四川、重庆为例,去年年初国家启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望成为全国创新版图中的又一个重要增长极。”西南交通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光教授表示。

高新园区成区域发展“领头雁”

高新园区正成为拉动区域发展的主要动力源。《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位于成都科学城内的成都超算中心,自2020年投运以来,一方面为四川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算力支撑。同时在超算中心周边区域也聚集科技创新项目59个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聚集新经济企业超过一万家,为成渝地区乃至西部地区,航空航天、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保障。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中国·雅安大数据产业园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合力打造的数字产业新高地,四川省委确定的“成渝地区大数据产业基地”的核心载体。

“由于距成都较近,且水电资源丰富。雅安在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天然优势。目前我们正在打造成渝地区超大规模绿色数据中心、新型智能算力供应中心、数据创新应用中心、数据人才培训中心。围绕协同成都、融入成渝、服务全国的发展定位,已吸引阿里、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头部企业落户,同时成为中国电信天翼云全国三大资源池之一、中国移动云全国九大节点之一,成功打响‘中国雅云’大数据产业名片。”雅安产投集团董事长周船向记者表示。他透露,到明年年底,产业园力争实现3万个标准服务器机架交付使用,到2030年年底,力争建成“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

此外,在宜宾三江新区,宜宾正举全市之力超常规推进大学城、科创城“双城建设”。在“双城”赋能下,宜宾GDP增速,也从2016年、2017年的四川第五,到2018年四川第二,飙升至2019年、2020年的四川第一,经济总量由全省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

“我国东中西部科技资源和创新要素分布不均衡,发展差异较大。这需要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东部发达地区,把创新资源向中部和西部地区扩散转移。”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赵刚表示。他建议,在这方面可以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比如说东部地区聚集了很多大学,可以使一部分大学在西部建立分校或者联合办学。同时要鼓励西部地区办一些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审批流程和资金等方面要给予支持。

“今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将认真做好新时期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各国家高新区研究编制‘十四五’发展规划。推动国家高新区跨区域协作交流,支持东中西部园区开展对口合作,形成国家高新区‘一盘棋’的良好创新格局。”科技部火炬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

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布局

随着区域协调发展的推进,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在加快落地。以长三角创新中心为例,记者了解到,在任务布局上,该中心将按照“四个面向”要求,充分依托三省一市创新资源集聚、产业基础牢固、科教力量雄厚的优势,主要面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领域,以及电子信息、新能源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聚创新资源,突破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和产业集群。

近年来,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我国创新型产业集群迎来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契机。科技部火炬中心日前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未来一个时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重点建设100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形成若干万亿级产业规模和一批千亿级产业规模的创新型产业集群。与此同时,关于产业集群建设,将采取以评促建的方式,对109家试点及培育单位展开考核。

科技部火炬中心在2021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建设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加快布局建设创新型产业集群,引导支持集群内企业联合开展产业共性技术研发、产业链创新合作,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我国重点产业发展质量和产业链自主可控性。扎实开展创新型产业集群统计评价,促进创新型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

“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有助于地方经济依靠创新驱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表示,加快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是促进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各地都在积极寻找发展新动能,以期在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成为辐射带动其他地区的创新策源地。(经济参考报)

关键词: 多点 支撑 国家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