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成国常会高频词 年内7次上榜

    

9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下简称“国常会”)指出,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稳定市场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优化营商环境是我国从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的重要举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实现制度型开放的具体体现,也能为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在“放管服”改革上不断有新的进展,不仅提升了在世界上的排名,而且提高了我国经济的韧性。

近年来,我国对标国际先进经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全球排名屡创新高。根据此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培育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研讨会”上公布的数据,中国各类市场主体数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现在的1.44亿户;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91位跃升到2020年的第31位,8年提升了60位。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场经济下,企业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只有建设好营商环境,才能推动企业的成立,才能助力企业的成长。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营商环境逐步向好,企业成立和成长渐趋向好。

实际上,今年以来,“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国常会的高频词之一。据《证券日报》记者梳理,截至目前,今年召开的28次国常会中,7次会议都提及优化营商环境或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其中,9月1日召开的国常会提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三项举措之一;9月8日召开的国常会部署在6个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首先,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要围绕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要求,在行政审批、商事登记、事中事后监管、政务效能等方面深化改革。第二,在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营造更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对接国际通行经贸规则、创新监管方式等方面开展探索创新,加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经验举措。同时,采取减税降费、援企稳岗、金融支持、精准助企等方面的具体措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都在进一步推出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例如,9月8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优化营商环境规划》发布,以“1+4+5”的目标体系和356项改革任务为北京未来五年的优化营商环境之路指明了方向;5月8日,广州营商环境4.0版出炉,《广州市用绣花功夫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提出六方面总体布局,包含35条改革举措、共260项年度任务。

在肖本华看来,我国在纳税便利、信贷可得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未来优化营商环境还需针对这些短板采取有力措施。

田利辉表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是理念、文化和细节。下一步,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尊重市场,公平待企,推进市场化;进一步按制论事,多监少管,完善法制化;进一步定位世界,赶超前沿,逐步国际化。(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