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实时:今年第5个!多位环保国企高管被查

3月23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消息,国家能源集团科环集团国能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国能朗新明”)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志清涉嫌严重违纪违法,已主动投案,目前正接受国家能源集团纪检监察组和北京市平谷区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据了解,国能朗新明是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治理及其相关设施运营,是国内电力行业规模最大的水务投资企业。

事实上,徐志清已是今年第5位被查的环保水务类国企高管了。在他之前,已经有嘉兴市水源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董长杰、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曹煜、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原总经理王明聪、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单国平等先后落马。


(资料图片)

累计完成EPC工程近600个

电力行业规模最大的水务投资企业

徐志清,男,1966年出生,汉族,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

2017年8月,徐志清开始担任国能朗新明(当时还叫“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2018年10月,升任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2020年5月,任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到了2021年7月,徐志清正式出任国能朗新明党委书记、董事长。

而从2021年11月起,徐志清开始兼任国能朗新明和金瓷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的董事长、党委书记。2022年2月至今,又担任国电科技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节能减排有限公司正处级干部。

一路走来,徐志清基本都是在电力系统的环保企业中任职。

而他所任职的国能朗新明,前身是2001年3月成立的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上市公司国电科环(HK1296)全资子公司。

公司的业务范围,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治理及其相关设施运营,它是国内水污染防治综合实力领先的水务工程公司。注册资金5亿元,总资产规模近4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能朗新明累计完成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近600个,并通过BOT、TOT、BOO、BTO等模式运营的水厂(站)30余座,涉及污水、中水、自来水等运营业务,处理能力约为150万吨/天。

特别是在电力系统的环境治理中,公司打造了多个“第一”:亚洲最大电厂MBR工艺项目,全国首例电厂膜法中水回用项目,全国最大电厂中水回用项目,全国首个百万机组废水零排放工程,国内首个煤电一体化废水零排放示范工程和全国首例火电厂全厂废水的分级、分质梯级利用工程等。

正因为如此,所以国能朗新明也被称为“国内电力行业规模最大的水务投资企业”。

环保国企高管频繁落马

今年以来已经有5个

事实上,国企央企高管落马,在环保水务行业中并不稀奇,今年以来至少已经有5个了。

2月13日至16日,4天之内,先后有3位国有水务集团高管被查,范围涉及浙江、山西、云南等多个省份。

2月13日,“清廉浙江”官微通报,嘉兴市水源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董长杰涉嫌严重违纪违法,主动投案,目前正在接受嘉兴市纪委市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同日,据山西省纪委监委消息,山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万家寨水务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专职外部董事曹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山西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月16日,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云南省委批准,云南省纪委监委对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有限公司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明聪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几乎与此同时,2月15日,《中国纪检监察报》还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单国平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

据了解,光是两个老板赠送的茅台酒,单国平就收受了74箱,总价值高达上百万元。

▼《中国纪检监察报》对单国平案的报道

除了上述4位,去年年底,据北京市纪委监委消息,经北京市委批准,北京市纪委监委还决定给予北京水务投资中心原党委书记、总经理母秉杰(正局级)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

经查,母秉杰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品,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旅游安排,公车私用。

此外,他还大搞权色、钱色交易,利用职务上的影响获得优先购房权,与他人发生不正当性关系,违背妇女意志,强制猥亵他人。

顺便提一句,前不久闹得沸沸扬扬的“江西某县长涉嫌侵犯挂职女干部”一事,涉案的江西安远县县长李秋平,之前也曾经担任江西省水投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一职。

总之,环保水务类国企央企已然成为贪腐问题的“重灾区”,值得所有人警惕和深思。

国资大量涌入环保产业

助长“权力寻租”等不良风气

环保水务类国企高管频频落马,反映出什么问题?

首先,是大量国资涌入环保产业,环保水务类国企、央企数量增多了。

曾几何时,环保产业利润薄、周期长、投资大,并非大家看好的领域,很长时间内都是以民营企业为主。

不过,大约从2013年开始,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工作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国资开始涌入环保产业。

先是央企“入侵”,紧接着是省级环保集团成立,然后是市级环保集团。如今,地方环保集团则已经下沉到了区县一级。

据“环保圈”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超过16个省区成立了自己的省级环保集团,这一数字已经达到全部省级行政区域的半数。

与此同时,随着2017-2018年的一波“PPP暴雷潮”,以及2019年以后的“混改潮”,环保产业的民企势力则逐渐萎缩,失去了主导地位。

如今,环保产业已经由“民企占主导地位”逐步演变成“国企占主导地位”。

其次,伴随着国企央企入场,并逐渐占领“C位”,环保产业的生态也发生了很大改变。

“青山产业评论”就曾表示,国企是我国环保行业举足轻重的构成主体,是撑起整个行业的核心框架。在过去的发展中,一些国央企在诸多重大变革中扮演了开拓者的角色,可谓是居功至伟。

但是,随着市场的急剧变化,环保行业国企这个群体也开始走样。尤其是近年来,四面八方的国企参与到行业中来,其中的一些没有带来秩序和引领,反而助长了“靠资源”、“耍关系”、“权力寻租”等不良风气。

以南京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单国平为例,据《中国纪检监察报》报道,他利用职务便利,将原本属于水务集团下属企业的管材供应业务,交给特定关系人与其哥哥出资成立的公司经营,并亲自出面协调,帮助他们打开销路。

在单国平的关照下,这家公司非法获利1400多万元,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此外,他还受贿上百万元,帮助某老板承接两处管道工程分包业务,工程造价合计4300多万元。

总之,大量国资涌入,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环保产业的产业链、产业生态造成冲击,助长了一些“靠资源”、“耍关系”、“权力寻租”等不良风气,造成了环保产业生态的“畸形化”。

对于这一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尽可能地限制其危害,维护环保产业的良好生态环境,助力整个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