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自动驾驶重回C位

滴滴的网约车服务虽然每天保持着24小时持续运营的节奏,但滴滴管理团队远离媒体视野已有两年时间。

上市、退市,App下架到恢复上架,有如一道轮回。


(资料图片)

今天滴滴在上海举办了一场面向媒体的《滴滴自动驾驶开放日》,活动开始之前,程维低调现身坐在第一排安静地看完了整场发布会。

他没有上台,也没有发言,发布会甫一结束则随即消失了。

没有留下一张影像。

但他的自动驾驶团队在上海车展之前向外界展示了滴滴自动驾驶自2020年开始连续运营1020天至今,其自动驾驶版图的三个成果和一个目标。

首款无人车量产车型计划在2025年接入滴滴网约车

这三个成果即是一款概念车,两个硬件,一项新业务:

1、展示了首款基于无人驾驶的未来服务概念车DiDi Neuron,这是基于滴滴对未来网约车出行场景的思考的产品。

2、发布了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达和三域融合计算平台“Orca虎鲸”。

3、首次公布Robotruck(自动驾驶卡车货运业务):滴滴自动驾驶货运KargoBot正式亮相,截至今年3月,其累计物流收入突破了1亿元。

一个目标,即是其首款无人车量产车型计划在2025年,也就是两年后接入滴滴共享出行网络,实现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

所谓混合派单即是,当用户通过滴滴呼叫网约车时,接单车辆可能是传统车辆也可能是Robotaxi。

滴滴出行CTO兼自动驾驶CEO张博在开放日上表示,混合派单的共享出行网络,是自动驾驶技术走进人们生活的最佳路径。

当前滴滴已在部分城市区域开放了混合派单。

“目前最新版的滴滴出行App已可在上海(嘉定)、广州(花都)的指定区域内实现混合派单。即起终点均在区域内的订单,用户能在滴滴App上直接看到’自动驾驶’选项并叫车。”张博说。

智驾网打开滴滴App确实发现了“自动驾驶”选项,点击进入之后显示的车辆离活动所在地在20多公里之外的嘉定。

当前,在上海嘉定可选择的Robotaxi上下车站点已超过100个之多,在广州花都区可选择的站点相对较少,仅有十余个。

在这两个区域,均是24小时全天运营,同时要乐意乘客在18-70周岁之间。

不过,目前这一服务依然没有进入到收费阶段,从商业落地的进度上而言,落后于在北京亦庄测试的百度萝卜快跑等竞争对手。

据了解,目前滴滴在广州、上海、北京、苏州等城市共拥有的自动驾驶车辆超过200辆。

这一规模在众多初创Robotaxi公司中属于中游水平,不算多也不算少。

从进度来看,这两年滴滴的自动驾驶业务是不是落后了呢?

如果从2016年滴滴开始推动自动驾驶研发,到2019年自动驾驶团队独立为公司完成初始融资,再到2020年启动Robotaxi运营,滴滴自动驾驶的每一步都是走在探索的前沿,而近两年存在感不高,其实并非进度落后,而是因为其它原因。

这其中,今年年初滴滴自动驾驶在国内率先推出的24小时无间断自动驾驶服务,其实是一大亮点。

它真正将Robotaxi效率放到最大。

让一款车实现24小时全天服务,意味着有专业的团队维护车辆。

滴滴的解决办法是用无人化的运维中心解决无人车的维护问题。

这就是着眼于大规模网约车运营场景打造的国内首家自动驾驶自动运维中心——慧桔港。

它可以自动化满足车辆在运营过程中的需求,自动出车、接单、回港。港内的机器人可以智能化地对车辆进行冲洗、充电、检测、维修、保养,停放等,当前的全流程自动化率据称已达到90%。

在技术维度,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提出了“城市泛化引擎”概念。

它帮助滴滴自动驾驶车辆可以解锁更多复杂城市场景。

通过搭载了一系列作用于感知、预测、规划决策等多个技术模块的前沿技术方法,能针对区域扩充时所遇到的复杂车流以及长尾场景做定向优化,大幅提升鲁棒性,加强技术的可泛化性。

从目前的试运营结果来看,首先在连续运营至今的1020天没有发生安生事故,其次,在试点城市上海和广州两个区域作为网约车出行服务的补充,其送驾里程、送驾时长、每小时单量等体验和效率指标都在持续向网约车靠近。

当然从智驾网的视角来看,这样的样本量依然太小。

如果基于以上数据将全场景的混合派单时间定为两年之后的2025年显然有些过于乐观。

不过以张博、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以自动驾驶为信仰的年轻团队呈现的信心则让人相信,这一天并不会太过遥远。

王传福关于“自动驾驶扯淡”的言论,以及地平线余凯十年内L3也不会实现的预言对滴滴自动驾驶团队没有影响。

DiDi Neuron概念车自带的机械臂最具原创性

在开放日活动中,最具看点的是DiDi Neuron概念车和自动驾驶货运业务。

DiDiNeuron概念车从设计思路上与百度去年发布的Apollo RT6相似,即基于完全无人驾驶场景去掉方向,通过大量的屏幕强化人车交互。

这款车从设计风格上更为大胆,除了“一键躺平”等常规套路,也增加了不少原创类的场景设计,与当年和比亚迪联合发布和首款定制网约车D1要更有未来范儿和移动机器人的感觉。

它最大的特色即是车内有一条灵活的机械臂,它被孟醒称为无人驾驶时代的“管家”。

它通过语音控制可以为用户通提供提行李、递水、叫醒等服务。

这一设计瞬间让这款车有了灵魂和情感,确实很出彩。

车内搭载的大屏交互系统,设计了会议、游戏、影音、街景介绍、氛围选择等模式。

车外用智能交互五联屏代替了传统车灯,可以更为直观、便捷的地显示车辆转弯、到达、充电等状态。

另外一项人性化设计是采用了顶翼门+侧滑门的组合设计,一方面大大提升了开关门安全性,同时也可以让更高大的人上下车,孟醒表示姚明来了也一样可以顺利上下车。

不过这款车发布之后随即在网间引发了争议。

主要是它的配置。

在车辆硬件方面,全车设置了21个相机、14个雷达,其中8个激光雷达,6个毫米波雷达。

在造车结枸上采用了模块化、易插拔的设计。

动力系统方面,通过将轮毂电机和无人网约车结合,四个轮胎能够灵活转向,能实现更小半径转弯、斜向行驶,可相对轻松地应对网约车常见的狭窄道路的掉头、错车场景。

但是单看8个激光雷达,这款车的成本绝不会低于百万元。

如果滴滴2025年接入滴滴网络混合派单系统的车辆是基于这款概念车,那么肯定是实验性质,这样的高成本显然不可能实现大规模铺货。

但这里再说一句,那个机械臂确实很治愈。

相信届时一定是个浪漫的适合年轻人谈恋爱的上佳之地。

不过,滴滴自动驾驶也强调,对于全天候、规模化的混合派单的量产无人车正在结合新能源整车企业能力,共同定义和量产无人驾驶新能源网约车,已在Robotaxi产品定义、车型平台选择及座舱与智驾系统开发等方面合作。

相信届时一定是一款兼顾安全与成本的车型。

发布两款智驾硬件目的也是为了尝试供应商模式

孟醒首次发布的两款自动驾驶核心硬件——“北曜Beta”激光雷达和三域融合计算平台“Orca虎鲸”。

其实都是与合作伙伴一起推出的。

滴滴北曜Beta是滴滴自动驾驶和北醒公司联合研发的国内首个2K图像级高精度激光雷达,它拥有每秒300万高点频、超512线、横向120°及纵向25.6°的超大视场角等性能特点。

此外,北曜Beta增加了可调节分辨率功能,支持常规模式、视场角聚焦高清、局部高清、全局高清等四种模式,不仅200m外感知轮胎等低反射率物体清晰的轮廓,还可以根据场景需求自适应地调节局部区域或全局的分辨率,提升激光雷达在不同环境下的感知效果。

Orca虎鲸则是滴滴自动驾驶研发的行业首个量产化的三域融合计算平台,打造车载超级中央计算单元(SCCU),将智能驾驶域、智能座舱域和网联域三域融集成至一体。

相比于上一代硬件,虎鲸计算平台成本据称下降了88%,整车空间体积减少74%,核心元器件数量减少了61%,线束数量减小了33%。

它的意义是自动驾驶车辆的后备箱能再多容纳一个20寸行李箱,同时,整车装配时的人效比提升了7倍。

首次公布自动驾驶卡车

最后我们重点说一下自动驾驶货车业务。

这是滴滴自动驾驶首次宣布已将L4级自动驾驶乘用车解决方案拓展至干线物流货运领域,它是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部门的最新产品:滴滴自动驾驶货运KargoBot。

这一业务是KargoBot在2021年开始推进的。

滴滴在开放日上滴滴自动驾驶创新业务负责人韦峻青演示了一段KargoBot从天津到内蒙古全程1049公里无接管的视频。

视频中,KargoBot的卡车历经白天黑夜,通过积雪、结冰、修路路段以及国道、高速、收费站、匝道、隧道、城市厂区等环境,全程后排安全员仅虚握方向盘,不干预卡车驾驶。

总之对外呈现的是技术的稳定性已足够可靠。

当然,当前能做到这一点的Robotruck并不鲜见,只是他们有个共同的难题,没有收入,生存困难。

而KargoBot神奇的是,目前其拥有的超过100台自动驾驶卡车,已在天津和内蒙之间开始了常态化的试运营。截至今年3月,KargoBot累计物流收入已经突破了1亿元。

对于滴滴的体量来说,1亿元的收入并不惊人,但对于Robotruck来说,这则是相当惊人的。

KargoBot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韦峻青表示,这是其团队创新性地研发了混合无人化解决方案HDS(Hybrid Driverless Solution)。

该方案由配备人类驾驶员搭载辅助驾驶方案的领航车辆,以及多辆L4级自动驾驶卡车构成。

也不是说由一辆有人的Robotruck,带着多辆无人驾驶车辆共同上路。

韦峻青解释说,这种方式可以大幅提升商业运营中各类长尾场景和复杂交互的处理能力。

这不得不说是技术和聪明的头脑结合的产物。

不过,韦峻青只进行了动画演示,没有真实场景的影像,其真实效果如何尚待验证。

写在最后:

从资本市场和媒体来看,滴滴管理团队的露面比他们展示了什么更让人寻味。

而从开放日上相继进行演讲的张博、孟醒、韦峻青三位年轻人依然保持着当初的热情和一定将无人驾驶落地的信心。

时间并没有消磨这些青年人的斗志。

而从无人驾驶的商业路线来看,在滴滴自动驾驶开放日举办同天的上午,小马智行举行了类似的技术分享,小马智行CFO兼技术商业化负责人王皓俊首次介绍了智能驾驶业务(POV)的发展时间线:2021上半年,纯视觉方案和多传感器的辅助驾驶方案相继上路测试;2021下半年,与NVIDIA合作开发的Orin版域控制器样件下线,也开始了基于这款域控的高速NOA和城市NOA路测;ADC产品在去年三季度拿下新石器定点并交付,四季度工具链和软硬一体项目拿到OEM定点。

从以上内容,可见滴滴自动驾驶与无人驾驶明星公司小马智行,以及百度等竞争对手的进度基本处于同一水平线。

基于网约车强大的平台数据,滴滴推广无人驾驶有先天优势,在这一领域,滴滴依然是天然站在C位的玩家。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