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负荷创新高,虚拟电厂来“救火” 世界观察

今年的高温时长、高温范围与常年夏季相比将偏多。近日多地发布高温预警,江南、华南中北部及云南、四川南部、重庆等地部分地区出现35摄氏度以上高温天气,四川攀枝花、凉山州、云南昭通等局部地区超过40摄氏度。

高温天气的持续,拉动空调等制冷设施用电量的增加,多地用电负荷创新高。与气温一样受到“火热”关注的,还有虚拟电厂。

热到爆——多地负荷刷新记录


(资料图)

5月29日13时45分,江苏电网用电负荷突破1亿千瓦,达到1.0097亿千瓦。这是江苏电网历史上首次在5月份负荷破亿,比去年夏季提前19天。

近日,广东用电负荷不断攀升,日均空调负荷已和去年7月高温时段负荷基本持平。其中,广州电网负荷历史上首次在5月份突破2000万千瓦,同比增长22.42%。5月30日17时08分,深圳电网用电负荷创今年新高,达到2054.32万千瓦,同比增长17.7%,为历史上首次在5月份超过2000万千瓦,较2022年用电负荷破2000万千瓦大关时间(2022年7月15日)提前45天。

5月30日21时40分,广西电网统调用电负荷创出历史新高,达到3087万千瓦,较原纪录增加约36万千瓦。同日,南宁、玉林、梧州网区用电负荷创出历史新高。其中5月30日21时30分,玉林电网统调负荷年内首次创历史新高,最高负荷达239.4万千瓦,较去年最高负荷229.3万千瓦,同比增长4.36%。

削峰填谷——虚拟电厂不容小觑

虚拟电厂,作为电力供需重要调节手段,在入夏以来频频被热议。在我国,应对电力供需紧张的主要手段之一是电力需求响应,它以经济激励为主,引导用户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的需求自愿调整用电行为。而虚拟电厂则是需求响应的升级版,其接入了更多样化的元素。

虚拟电厂的主要作用是削峰填谷。在用电高峰时期,它可以作为“正电厂”向系统供电,起到调峰的作用;在用电低谷时期,虚拟电厂则作为“负电厂”加大负荷消纳,配合系统填谷。因此,虚拟电厂对于缓解迎峰度夏期间电力供需紧张具有积极作用。

具体来看,虚拟电厂可以聚合资源。挖掘负荷侧的灵活性资源和调节潜力,为提升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打下基础。另外,新能源装机比例以及间歇性负荷的持续增长,给电力系统调节工作带来困难,电力系统亟需由传统的“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而虚拟电厂能将相对分散的电网、电源、用户以及储能等进行集成调控,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提升电网稳定性、提升新能源利用率。

持续落地——虚拟电厂大展身手

近日,多地虚拟电厂建设进展显著,在调节电力供需,保障电力安全迎峰度夏期间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湖北,5月23日国网湖北省电力首次利用“虚拟电厂”调控一体化平台,成功测试了5G铁塔基站参与用电负荷调峰,为迎峰度夏需求响应负荷管理提供了新方法。目前共有987座5G铁塔基站接入湖北电网“虚拟电厂”调控一体化平台,预计可调负荷3950千瓦,约相当于5300余台1匹空调用电功率。

在安徽,5月23日合肥供电公司在国内首次将“5G+量子”技术全面应用于虚拟电厂,成功实现升级。合肥电网虚拟电厂系统于2020年2月正式上线,目前共接入光伏电站、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桩)、储能站、商业楼宇等多种负荷类型,总容量达22万千瓦。去年夏季持续高温期间,合肥电网最大负荷连续多次打破历史纪录。合肥供电公司于8月11日至15日的负荷高峰时段连续启动虚拟电厂的调峰作用。5天累计调整电力负荷相当于千余户居民家庭实时用电量合计。

在浙江,国网金华供电公司正在探索“全域”虚拟电厂。“全域”虚拟电厂“地域全”“资源全”“时段全”,能够深挖社会灵活调节潜力,形成高互动协同能力。截至目前,金华“全域”虚拟电厂已聚合28.69万千瓦分布式资源,具备6.61万千瓦调节能力,具备了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等功能。

在冀北,2019年底,冀北虚拟电厂建成投运我国首个以市场化方式运营的虚拟电厂示范工程,目前冀北电网辖区在秦皇岛、廊坊和张家口三地,共接11类的可调负荷,总容量358MW。在后夜风电大发、电网低谷调峰困难时段,调动资源迅速拉升低谷用电负荷,最大调节电力达到20.4万干瓦。华北能源监管局5月11日召开华北区域虚拟电厂建设及需求侧响应工作座谈会。今年华北区域最大负荷将达到2.94亿千瓦,存在缺口250万千瓦,保供形势不容乐观,会议强调从5个方面加快推进华北区域虚拟电厂建设和需求侧管理工作。

在宁夏,5月4日,宁夏发改委印发《虚拟电厂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方案》提出,结合宁夏实际情况,构建虚拟电厂管理机制,建设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与可调节负荷等资源,打造虚拟电厂示范工程,通过市场机制引导,提高电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和系统运行效率,有效提升负荷侧可调资源的响应及聚合能力。

在广东,《广东省建筑节能增效行动计划(2023-2025)》中要求推动建筑类负荷资源通过聚合后形成虚拟电厂,开展城市新区、功能区建筑群整体参与电力需求响应,以及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培育智慧用能新模式,实现电力供求之间的“源网荷互动”与智慧协同,促进区域建筑能源协同。

在山西,目前已公示2批共10个虚拟电厂建设试点项目。2023年2月,山西首批由9家售电主体申报的15家虚拟电厂建设完成,共聚合容量184.74万千瓦,可调节容量39.2万千瓦。首批虚拟电厂建设完成,为进入实际运营阶段做好了准备,也为今年山西实施电力需求响应打下良好基础。

未来可期——虚拟电厂前景广阔

目前,广东、山西、山东等地正在加快虚拟电厂参与电力现货交易步伐,山西、冀北、浙江、上海等地也有多个虚拟电厂试点项目,虽然从聚合阶段看我国虚拟电厂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未来的发展空间无限。

根据中电联预计,到2025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为9.5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为4.8%;最大负荷为16.3亿千瓦,年均增速为5.1%。假设可调节能力为5%、投资成本为1000元/千瓦,预计到2025年虚拟电厂投资规模有望超过800亿元。

在应用场景方面,虚拟电厂可以应用于能源管理、电力交易、微电网建设运营以及新能源发电集成等多个场景之中,可调节负荷资源主要包括楼宇用户、工业用户、居民用户、电动汽车、储能等新兴负荷。在虚拟电厂建设过程中,各地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市场机制,明确价格传导机制,探索新技术路径,为虚拟电厂的发展铺路架桥。

(图片来源:veer图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