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印发
3月18日,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的《河北省制造强省建设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2021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5%以上、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5%左右、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5.5%左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县域特色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左右。
重点做好七个方面主要工作。
一、加大技术创新力度,着力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
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计划
推进工业设计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服务制造业企业3000家以上。高水平举办第四届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支持雄安新区举办第二届金芦苇工业设计奖。
实施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行动
新增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0家。争创国家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10家,培树省工业企业质量标杆10家以上。
充分发挥“工业诊所”服务功能
认定50家左右服务能力强、技术水平高、专家队伍精的“工业诊所”。开展多形式的“把脉问诊”工作,开展诊断服务2000次左右。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
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育工程-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5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6000家左右。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250家左右。
实施企业质量管理升级和标准引领行动
引导企业广泛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等质量活动。完善首席质量官制度,推动企业设立首席质量官,组织开展首席质量官培训。
二、统筹推进锻长板和补短板,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实施“千项技改”和“百项示范”工程
发布《河北省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导向目录(2021-2022年)》,滚动实施1000项省级重点技改项目,支持100个左右产业链优化升级、产品结构调整重点项目。
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钢铁、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优势领域为重点,支持一批产业基础再造项目。实施关键核心技术重点研发计划。突出抓好60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稳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
聚焦12大主导产业,依托24条产业链,培育100家产业生态龙头企业和核心零部件企业;开展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培育行动,培育100家省级以上单项冠军企业(产品),争创一批国家级单项冠军。
三、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实施优势传统产业升级工程
加快唐山、邯郸钢铁产业集群及河钢乐亭基地等重大项目建设,壮大渤海新区和曹妃甸沿海石化产业基地,协调推进旭阳化工己内酰胺改扩建、渤海东方化工丙烯酸酯等项目。推进君昌乳业婴幼儿配方奶粉、廊坊益海嘉里中央厨房、今麦郎面品非油炸蒸煮面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清河众多双面呢大衣及服饰、行唐京津冀服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振兴工程
巩固提升SUV、皮卡等传统优势汽车整车产品地位,打造2个整车、3个关键零部件、3个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集群。推动东风世景模板、宇航机械等亿元以上轨道交通装备项目建设。推进涿州海洋装备产业园海洋工程装备重点项目建设。加快石家庄生物医药、安国现代中药、沧州渤海新区3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及药明康德等重大项目建设。
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
支持保定、唐山、石家庄、秦皇岛等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基地(集群)发展,加快奥润顺达国家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链。加快张家口怀安、唐山开平和邢台应急产业基地建设,打造8-10个具有区域特色和应急保障能力的省级应急物资生产能力储备基地(集群),实施百个重点项目。抓好石家庄、秦皇岛、衡水基地建设,培育形成一批省级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园区和一批智能化高端产品,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加快推动张家口国家冰雪装备产业基地建设。
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培育壮大数字经济
强化数字经济发展支持
研究起草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供给。组建河北省数字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加快建设雄安新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扩大5G网络覆盖范围,加快新型信息网络设施建设。
实施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攻坚行动
全省数据中心在线运营服务器模突破300万台。培育10家省级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争创1-2个国家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加快推进一批数字产业化重点项目电子信息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0%以上。
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
打造50个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新增上云企业1万家。在15家重点企业开展工控安全试点。
五、加快发展绿色制造,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
推进工业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0家、绿色园区5个。开展100家以上企业节能监察和公益性节能诊断服务。创建节水型企业100家。举办京津冀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对接活动。
加强污染源排放管控
建立健全企业污染源清单,协同控制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加强VOCS和氮氧化物污染协同防治,实施涉VOCS排放重点行业源头替代、过程管控、末端治理、监测监控全过程治理。
扎实推进工业企业进园入区。扎实推进工业企业进园入区。“一企一策”推进工业企业进园入区,实现集聚集约发展。
六、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提升中小企业
实施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工程
加快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建设,聚焦100个龙头企业、100个重点项目和100个特色产品,集中整合资源,开展精准服务,一业一策,逐个产业集群明确发展目标、路径、载体,不断提升特色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
狠抓政策落实、环境和服务优化
强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培育小型微型企业双创基地10家,开展“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和中小企业志愿服务活动。
加强融资服务和权益保护。持续推进产融合作,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超万亿,加强中小企业上市培育。落实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防范新增拖欠。
实施中小企业专业化能力提升工程
建立完善入库培育一批、组织认定一批、选拔示范一批、推荐入选一批国家“小巨人”企业等“四个一批”工作体系。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争创一批国家“小巨人”企业。
七、强化运行监测调度,精准实施包联帮扶
强化统筹调度
凝聚工作合力,紧盯关键节点,实行日监测、月通报、季评估、年考核。
做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
建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重点培育库,逐企建档立卡,实行靶向培育,强化跟踪服务。落实新增规上企业专项奖励。
实施精准包联帮扶
健全企业特派员、县区联络员、包联责任人“三个机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包联服务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