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背景下,钢铁业这三方面格局将如何变化?

未来5年,中国钢铁行业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二是绿色制造体系的打造。这无疑将主导我国钢铁行业的发展趋势。但最重要的是,钢铁作为工业体系中碳排放最多的制造业,未来的绿色转型压力巨大,钢铁行业的供需格局、竞争格局及产业链格局均有望出现重要积极的变化。

钢铁行业供需矛盾将加剧。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控制产量是最有效的方式和手段,从而形成新一轮的供给收缩,也推动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但同时,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我国经济的发展、制造业的升级以及城镇化的推进,都进一步提高了对钢铁的需求,因此,钢铁供需矛盾加大将是大概率事件。

钢铁行业的市场竞争格局将转向综合成本的竞争。曾经,钢铁企业的竞争主要是规模的竞争;目前,在“双碳”、钢铁产能产量“双控”的前提下,钢铁企业的竞争已经由产量竞争、生产成本竞争转向综合实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钢铁行业将加速走向集中,高能耗、低效益的中小企业将被淘汰,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通过兼并重组掀起新一轮整合潮,头部企业快速形成与小型特色企业并存的局面将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产业集中度会越来越高。

从钢铁行业产业链格局看,钢铁需求增加导致钢铁产业链地位有望提升。我国仍然面临巨大的钢铁需求,推动钢铁需求上升的因素主要有3个:一是我国的钢铁积蓄总量可能会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大,我国的钢产量峰值也会高于国外的平均水平甚至最高水平;二是我国城镇化建设将进一步拓展钢铁需求的市场空间。我国城镇化的目标是在2050年城镇化率达到75%。专家测算,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大体能够带来7万亿元人民币的钢铁市场需求;三是国外发达国家钢铁积蓄量提前见顶与工业产能外移及制造业空心化有关,而我国则承担了世界工厂的作用,即使面临全球产业链的转移,我国自身强大的需求和完善的产业链仍然对钢铁有较强的需求。

在“双碳”目标约束下,钢铁行业的低碳制造能力、节能减排能力将成为重要的市场竞争力,碳交易及总量减排等引导措施将使钢铁行业竞争格局出现两极分化——绿色制造能力强、成本优势明显的钢企将受益,而吨钢碳排放量较高且效率较低的企业或被淘汰。以低碳、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开展研发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并成为钢企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钢铁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制造业提供最基础的原材料,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仍然难以找到一种材料能够完全替代钢铁的作用。因此,在钢铁行业升级换代、高端制造业发展、打造绿色制造体系等多重目标的约束下,钢铁行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