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技先行!咸宁市已完成春夏播粮食面积174万亩
5月24日上午10时,咸宁市咸安区双溪桥镇峡山村,一台载满植保药剂的无人机盘旋在秧田上空,发出轰隆隆的声音。咸安区双溪新农机防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治国站在田边操控着无人机,看着无人机不断撒下“白雾”,秧苗随着风力翩然起舞,笑意在他黝黑的脸上荡漾开来。
“一台无人机每小时能喷药或给肥作业面积近100亩,一天作业能面积近500亩,省时又省力。”张治国介绍。听罢,一旁的杨堡村种粮大户张方平立马拍板,“好!我的60亩田下次追肥,就交给你了!”
农谚语:“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抢收抢种之后,精准高效田管才能为全年增产丰收打好基础。
如何“管”?咸宁市坚持科技先行,强化示范引领。该市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建设100个高质高效粮食生产示范基地,推广机插秧侧深施肥、水稻无人机条播技术等节本增效技术,组织开展双季稻、大豆等高产竞赛,以良种、粮机、良法配套,提高双季稻、大豆单产水平和作业效率。咸安区夏种作物40万亩,其中中稻33.5万亩,区农业农村局迅速行动,召开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推广演示现场会等观摩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机操作能手500余人次,大力推广一批新机具、新技术。
张治国便是参与培训的农机手之一,他与37名农户共流转水田1.7万亩,购置农机具30余套、无人机7台,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新农机防专业合作社还为周边农户提供农机社会化服务,每年完成订单生产3000多亩,连续3年服务面积超万亩。原本繁琐的夏季田管,变得轻松又高效。
丰收不到手,服务不放松。咸宁市制定印发玉米、早稻等农作物田管技术措施,加密中稻生产进度及早稻、玉米苗情等农情信息调度,成立粮食生产技术服务专家组,深入一线查苗情、墒情、虫情、灾情,加强分类指导,提高关键技术到位率和覆盖面。
咸宁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下一步还将加强病虫害监测预报预防,提前做好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水稻病虫害防治部署,完善应急处置预案,紧盯每一个作物,坚决做到补种改种要及时、颗粒归仓要确保。
庄稼茁壮成长,秋粮丰收在望。截至目前,咸宁市已完成春夏播粮食面积174万亩,占春夏播粮食规划任务62%。(记者 崔逾瑜 汪彤 通讯员 胡剑芳 李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