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化工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 达州签约12个能源化工项目 计划总投资额316.5亿元
(资料图片)
中国作为能源生产、消费、进口大国,应加快制定适合国情的近、中、远期能源战略规划,并明确技术路线与实施举措。本文提出中国"能源独立"是一个战略性命题,主要目的是希望"能源独立"的战略命题和科学谋划,实现本质上国内能源生产满足至少90%消费。但随着国家经济、技术、军事等力量的显著提升,或许不需要实现形式上的能源生产量与消费量基本相当,就能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自主可控"与"长治久安"。
中国能源发展面临"总量大、不清洁、不安全"的挑战,资源禀赋和基本国情决定不能简单复制美国发展模式,但成功经验可借鉴。从中长远谋划,应以"新能源革命"为主导,开启中国"能源独立"的长征路,是中国未来能源发展的必由之路与战略选择。制定"三步走"发展技术路线图,依靠"洁煤稳油增气、大力提高新能源"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依靠"国内生产+海外权益"兑现"能源自主"愿景,依靠"新能源+智能源"实现"能源独立"战略,分步有序调整能源结构从"一大三小"向"三足鼎立"、"一大一小"转变。
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能源化工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分析:
只有完成新能源占主体的"一大一小"能源结构革命性转型,方可能实现中国"能源独立"战略。政策从严对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合规生产压力与环保设备投资压力,强监管下的环保处罚使得不合规企业停产停工,甚至倒闭,优化行业参与者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短期内虽然导致行业经营规模下降,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行业健康优良发展。
煤化工行业属于煤炭行业的延伸,作为原材料的煤炭在供给端主要由国内中大型国企掌握。从自身资源利用的角度看,随着煤炭消耗重头的燃煤发电在国内受到限制,煤炭企业发展自身的煤化工业务才复合自身需求。因此我国的煤化工行业主要以央企和地方国企为主,它们手中握有上游原材料,可以根据下游需求和煤炭价格的变化灵活调整煤化工业务发展。而民营企业手握煤炭资源有限,业务发展所需的原材料大多需要外购,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根据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煤炭企业"五小"技术创新成果获奖名单,其中煤化工获奖企业包括神华集团旗下数家子公司以及同煤集团下属公司。
达州签约12个能源化工项目 计划总投资额316.5亿元
近日,达州市能源化工产业投资推介会暨合作项目协议签署仪式在成都举行。达州市共签约12个项目,计划总投资额316.5亿元。 签约项目聚焦能源化工产业,涵盖天然气综合利用、新能源动力电池及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其中,广东美联新能源高分子材料产业化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00亿元,选址达州普光化工园区,建设硫—色母粒—新能源材料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产业链。项目分三期建设,全部建成投产达效后,预计年产值160亿元、年创税1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1000个以上。
现场签约项目还包括投资18亿元的宣汉宏浩能源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二期)、投资20亿元的亿恩科电解液项目、投资25亿元的四川裕宏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型硫酸盐系正极材料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将进一步提升达州产业发展能级。
欲了解更多市场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能源化工行业市场前瞻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