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需探索合理路径 心理保健市场消费潜力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健康应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心理治疗是治疗心理疾病和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之一,随着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心理治疗也越来越被公众所接受。


(资料图)

近年来,我国各统筹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将“心理治疗”项目费用由医保基金支付的合理路径,但是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金筹资水平,“心理治疗”费用大多是被纳入精神疾病患者住院报销范围,以心理咨询为主的门诊治疗还难以实现医保基金“埋单”。自11月1日起实施的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关于将“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明确医保支付标准的通知》突破这一范围,提出用医保基金支付以消除或缓解患者心理障碍表现为目的的治疗费用。该做法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未来又应当以何种结构性制度来保障实施?笔者认为,应当考量该做法的合法性依据并探索合理的实现路径。

中国精神卫生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生患病率为6.8%,其中抑郁症为3.4%。营造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提供适宜的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提升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水平。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约10亿人正在遭受精神障碍困扰,每40秒就有一人因自杀而失去生命,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自杀人数占全球自杀人数的77%。

2021年发表于《柳叶刀》上的研究提到,新冠大流行使得公共卫生安全因素变得突出,但其他和不平等相关的复杂社会因素并未消失,此前已有研究显示,疫情给妇女和年轻人带来的影响最严重。

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两倍

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占比为68%,远高于男性;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

《柳叶刀》发布的多项研究和报告显示,女性受到疫情带来的社会与经济负面影响更大。诸如月经周期、妊娠、更年期激素变化等女性生殖相关的抑郁症亚类也被称为生殖性抑郁。

抑郁症不仅会影响女性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到她们的社交关系、职业生涯和自我价值感,而且会由于生理激素和外界刺激等因素导致她们的病情变得更加复杂。

心理保健市场消费潜力及投资分析

目前,我国心理保健业将迎来大发展时期,尽管业内并未形成激烈竞争,尚未形成品牌,但对从业者来说是建立品牌的好机会。从市场角度来看,资本对于心理健康行业的热度不减,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将视线瞄向这一领域。

如今消费者获取心理健康相关服务需求不断增长,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空间巨大,根据多年从业经验,30岁至50岁的女性面对情绪烦恼,有更强的意愿寻找解决方案,并愿为心理健康服务付费。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消费者为心理健康服务类产品的付费意愿日渐增强,催生了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持续增长,资本纷纷进入赛道。调查显示,18~34岁的青年焦虑平均水平高于成人期的其他年龄段,一线城市当中心理亚健康人群不断增大。而从事心理倾听师工作的人们,则是在帮助人们拨开心中阴霾的一群人。

2020年至2021年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受到全民高度重视。国家卫健委多次发布心理疏导相关的工作方案,支持社会心理服务机构等参与到心理服务工作中。此外,国家近年来还多次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

从心理咨询企业新增数量看,从2016至2019年,每年新增心理咨询企业逐年增长,2021年1-8月,新增心理咨询企业就达到了2.36万家。从行业投融资情况看,从2017年起获得投资的心理企业在增加,投资公司注入的资金量也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我国心理健康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想了解更多关于心理保健行业专业数据分析,请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院出版的报告《2022-2026年中国心理保健行业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关键词: 心理治疗项目纳入医保需探索合理路径 心理保健市场消费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