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速递:河钢王兰玉:“双碳”下的钢铁大国,减污降碳须迎难而上


(资料图片)

“如今,世界钢铁已经进入‘中国时代’,中国钢铁应当站在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在引领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实现更大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王兰玉说,不论是立足当下,还是着眼未来,钢铁行业需要在能源结构、工艺结构和材料技术方面下功夫,应对世界发展变革。

河钢集团是中国第一大家电用钢、第二大汽车用钢供应商,也是中国低碳制钢技术先进企业,并入选中国工业碳达峰“领跑者”企业。为此,今年全国两会,王兰玉带来了有关钢铁行业加快绿色发展的相关建议。

2023年又被称为“碳关税元年”,随着欧盟“碳关税”将于10月起试运行,意味着企业将要为多出的碳排放支付费用。

与此同时,中国“双碳”(碳达峰与碳中和)工作稳步推进,全国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累计投资已超过1500亿元人民币,为能源行业加快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

王兰玉认为,在国际贸易市场上,钢铁产品是各类“碳关税”政策的关注热点。但低碳发展同样也蕴含机遇,对于中国钢铁行业产品结构优化,重塑产品出口低碳竞争力有积极意义。

那如何做到减碳,不减生产力?在王兰玉看来,二者是辩证统一的。“以河钢集团唐钢新区为例,通过构建全流程能源转换体系,实现余热、余能、余压的高效能源转换,自发电比例达到85%以上。”王兰玉说,这种能源的高效回收利用,让企业收获的是“真金白银”。

王兰玉认为,除了改善工艺、延伸产业链,为钢铁行业构筑起新的效益增长极,还要逐步摆脱钢铁生产对化石能源的绝对依赖,从源头上解决钢铁冶金过程产生的碳排放问题。

“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各主要产钢国家近20年来一直在积极研发新一代氢冶金流程。中国氢冶金技术起步较晚,但随着‘双碳’工作开展,近年来国内钢铁企业正由传统‘碳冶金’向新型‘氢冶金’转变。”王兰玉表示,氢能是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以氢代碳”的氢冶金技术研发和应用体系,是中国钢铁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向。

此外,王兰玉建议,推动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还要推进材料技术创新。他说,据测算,使用高强度高性能的钢材,使汽车重量每减轻10%,可实现节油约8%、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4%。且钢铁材料还具有高循环利用优势,应该着力研发和推广应用高附加值、高性能钢铁产品,并从钢铁产品生产、使用、废弃到循环利用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降低碳排放强度。

“因为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活力,以及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中国成长为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和消费国。相信随着新能源、新材料等一批新增长引擎成长,钢铁行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王兰玉说。

关键词: 河钢王兰玉双碳下的钢铁大国,减污降碳须迎难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