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看点:2023粮食加工行业调研 粮食加工行业前景分析
粮食加工行业市场多大?粮食加工是指通过处理将原粮转化成半成品粮、成品粮,或者将半成品粮转化成成品粮的经营活动。粮食加工主要包括:稻谷碾米; 小麦制粉;玉米及杂粮的加工;植物油脂的提取、精炼和加工;植物蛋白质产品的生产和淀粉加工;以米面为主要原料的粮油食品加工;粮油加工副产品的综合利用。
成品粮如白米、米粉、小麦粉、玉米粉、玉米糁、高粱米、粟和各种淀粉等是谷物的胚乳部分,是制作食品的基础原料。加工方法主要是干法,少数采用湿法。粮食是人体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世界上主要粮食有稻谷、小麦、黑麦、高粱、玉米和粟。中国除黑麦外,这些粮食都有生产,产量较大的是稻谷、小麦、玉米和高粱。通常将稻谷、小麦以外的粮食称为粗粮。粮食的化学成分随品种、土壤、气候和栽培技术而异。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2-2027年中国粮食加工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显示:
(相关资料图)
粮食加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我国粮食加工业保持稳定增长,发展效益明显提升,节粮减损有所推进。2020年,粮食加工业同比增长超过9%,今年以来粮食加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为保供应、稳市场、惠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发展态势良好。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粮食加工与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约8%。加工企业规模化、专业化程度逐步提升,面粉加工行业加速整合,大型企业持续扩张产能,三大面粉加工企业产量约占全国30%。品类多样化、市场细分化持续加速,速冻食品、方便食品、传统主食等专用粉以及营养强化面粉、绿色面粉、预混合粉等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专用面粉产量已达到面粉总产量的约30%。大米加工企业通过香气固化和营养强化提升大米适口性和功能性,并细分寿司米、低糖米、高锌米、高锶米、生态米等新品类。杂粮加工企业不断涌现,燕麦、荞麦和豆类食品抢占市场。
目前,中国粮食加工业由粗放向精细加工转型,如益海嘉里新型循环经济产业模式,米糠利用率达60%~70%,实现了从传统粗放型加工模式向精深加工的“吃干榨净”式加工模式转变。未来随着粮食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由国内局部竞争转向国内、国际全方位竞争,将由单纯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向“生产能力+流通能力+创新能力”的竞争。
加工水平不断提高。粮食加工装备质量性能不断提高。大型企业技术装备普遍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领域的国产设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且在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占有一定市场。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损失率约为15.7%,其中仓储和运输环节5.7%,加工环节3.7%,消费过程中损失6.3%。加工损耗在占比已降到较低水平。三大谷物在加工过程中基本能做到“吃干榨净”、全值利用。
适度加工水平有待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有过度追求“精米细面”的饮食误区。近年来,我国市场供应的大米标一米以上精度的大米(精米)占90%以上,面粉中特一粉和特二粉(细面)之和超过70%,加工精度更高的麦芯粉、雪花粉等产品的市场份额也在不断扩大。过度追求精米细面,一方面损失了大量的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另一方面增加了能耗降低了出品率。
粮食加工业是粮食再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关系到粮食生产满足市场消费需求,提高原粮加工度和附加值的一项重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行业。粮食加工业的发展,一方面,对于满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粮食食品多样化、优质化、营养化和方便化的需求,对于促进食品工业发展,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和营养结构,提高人民生活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能引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延伸粮食产业链,对促进粮食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发展粮食加工业对提高粮食企业经济效益,增强我国粮食的综合竞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府将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兼并重组,推动上下游联合协作,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支持中小型粮油加工企业强化质量诚信体系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遵循产区为主、兼顾销区和适当考虑重要粮油物流节点的原则,实现粮油加工业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同时淘汰落后产能力度,压缩和疏导过剩产能。
以大米为例,若适度加工,粳米出米率约为70%,籼米约为68%。据调查,目前我国粳稻出米率平均为65%左右,籼稻为63%左右。应用适度加工生产技术,出米率可提高3%至5%,一吨稻谷可增加30公斤至50公斤大米产量,以大米每公斤6元计,每吨可增加效益180元至300元。按2019年1.59亿吨食用稻谷加工量计算,可增加出米量470万吨至790万吨,以亩产470公斤计算,相当于增加了约1000万亩至1600万亩耕地的稻谷产量。
推进在长江中下游、东北等稻谷主产区,发展稻谷综合加工基地;在华北、华东、西北等小麦主产区,形成优质专用小麦粉、全麦粉和副产物综合利用加工基地。积极开发玉米食品,严格控制玉米深加工企业的产能扩张和用粮增长。在东北、华北、中西部等杂粮及薯类主产区,建立一批加工基地,提高加工规模和技术水平,加快发展杂粮传统食品和方便食品。充分发挥东北非转基因大豆优势,提升当地大豆油加工产业带建设水平,引导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严格控制大豆压榨及浸出项目,合理控制沿长江地区菜籽油加工产能规模,推进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
此外,将依托稻谷、玉米主产区大型粮油加工企业、加工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米糠油、玉米油等特色油脂加工;与此同时,在江苏、湖北、湖南、河南等地形成一批粮油加工成套装备制造基地。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实现产品系列化、多元化;鼓励国内企业在境外建立稻谷、玉米和大豆加工企业。
根据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6.7万家粮食加工相关企业,山东省以1.78万家排名第一,黑龙江、江苏分列二三位,济南、青岛、临沂则是全国排名位列前十的城市。2020年,相关企业新注册3.5万家,同比增长84.2%,2021年前5月注册量为1.8万家。
粮食加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营养健康的更加重视,全谷物食品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指出,增加全谷物摄入,可以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降低心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症风险。建议增加全谷物消费,降低并精制米面摄入。我国目前已建立涵盖烘焙类、蒸煮类、冲调类、油炸类、发酵类等种类的全谷物食品生产体系,以全麦面包和全麦饼干为代表的产品成长迅速。
节粮减损科技装备更加先进。科研单位正在利用超微粉碎、生物酶解等先进手段,开发方便主食食品规模化加工关键技术、高效节能小麦适度加工等新技术,在智能加工、柔性加工方面提升装备水平,对糙米、全谷物粉在提升口感、改善产品食用品质、提升加工便利性上进行集成创新。科技装备水平的提升将为行业减损增效带来更多契机。
节粮减损产品更加丰富。适应新消费趋势需要,专用粉、全麦粉和专用米、糙米、营养强化米等新型健康产品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高品质多样化米面方便食品、休闲食品加工、营养健康型杂粮食品等的应用场景和使用范围将进一步拓展。
食品加工流程正在保证成品粮质量和出率的前提下逐步缩短。新设计的加工设备结构简化,单机效率高,并正在发展组合设备。普遍利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生产流程和设备运转;开始采用在线仪器连续检测产品质量和数量。正在进行根据原料和产品质量的变化自动调整设备的研究。根据食品质量的要求控制和改进粮食加工产品质量,进而选配和处理原料。研究原料的加工和制作食品的性能,为选择原料和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依据的工作正在逐步开展。
中研普华利用多种独创的信息处理技术,对市场海量的数据进行采集、整理、加工、分析、传递,为客户提供一揽子信息解决方案和咨询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客户投资风险与经营成本,把握投资机遇,提高企业竞争力。想要了解更多最新的专业分析请点击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2022-2027年中国粮食加工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策略预测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