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过剩”了吗? 2023高等教育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研究生“过剩”了吗?


(相关资料图)

当下,2023年毕业季已经临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1158万。这是继去年之后,国内高校毕业生数量再次破千万。这其中,更吸引人眼球的是在北京市的28.5万名高校毕业生中,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从研究生培养规模看,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在绝对规模上成为研究生教育大国。公开数据显示,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每千人中的注册研究生数为9人左右,韩国为6人,而我国仅为2.2人。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研究生培养规模仍需保持稳步增长。

如今研究生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人才在一线城市“饱和”后开始向全国流动,这无疑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将进一步增强人才的培养能力和吸引力。于是,人才有序流动与经济发展形成共振,良性循环遂成。

2023高等教育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持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高等教育指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职业人员的主要社会活动。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互相关联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常包括以高层次的学习与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其主要任务和活动的各类教育机构。

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高等教育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分析

当前公办高等学校和民办学校都走特色化道路,但公办高等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又有国家政策的扶持,产学研一条龙,比民办学校起点高、速度快。过去,与公办高等学校相比,民办高等学校在招生、用人、管理等方面都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但现在公办高等学校的用人与管理机制也开始转变,变得更灵活更富于竞争。因此,民办高等学校必须提高自身竞争力,确立合适的特色定位,以更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去吸引生源。中国高等教育市场的市场集中率仍然非常高,民办高校无论是从学校数量还是从培养学生数量上都只占绝对少数,在校生与招生数量的增长以及实现大众化的绝对主力是公立高校。另外,从整体来看,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为由东部向西部递减、沿海向内陆递减。东部地区以及沿海城市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整体分布不均的特征,与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相符合的。东部地区和沿海城市由于其适宜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在科技力量、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生产条件、资本积累等方面形成了强大的地区优势,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而且在客观上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加旺盛,从而成为促进高等教育发展的有力动力。

2020-2025年普通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1、普通高等教育区域得到优化

高等教育是社会大系统中的重要子系统。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现状的形成,既与中国近代以来经济、文化发展变迁影响下高等院校的自发生成直接相关,又与国家通过制定相关政策进行自觉引导密切相联。

从经济和文化发展变迁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来看,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通商口岸的被迫开放,东部沿海沿江地区和北京成为中西经济和文化交汇融通的最前沿。随着西方势力的侵入,这些地区开始逐渐从古老的传统农耕社会中剥离出来,经济上以现代工商业为主铀,文化上也直接置于西方文化的示范效应之下,从而在经济、文化等方面形成了与广大内地社会不同的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沿海、沿江——腹地”经济和文化特色不尽相同的格局。直到目前,东部地区无论在经济还是中西文化交流上依然优越于中西部地区是不争的事实。现代化的经济和文化基础为中国许多著名高等学府诞生在这里提供了适宜的土壤和环境,从而使东部地区成为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地。从中国现代高等教育萌芽至今,除抗战时期众多高校由于外敌入侵内迁而导致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削弱外,东部地区一直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中心。

西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优于中部地区则更多地是由于政府政策导向的结果。早在抗战全面爆发前,国民政府决策层就已经意识到了发展边疆教育的重要性并制定出一系列发展边疆教育的政策,然而,由于当时动乱的局势,很多政策没有落实。抗战的全面爆发导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东部地区大批高校也向西部地区迁移,政治中心的西移和大批高校的西迁促进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整个抗战期间,相对稳定的西部地区成为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集聚地,大批高等院校在得以保存的同时也部分地实现了国民政府抗战前所拟定的发展西部高等教育的设想。抗战胜利后,出于建设边疆和促进东西部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国民政府制定了“积极建设西安,成都、昆明、兰州四地之教育机构,俾五年内,得树立为西南西北之文化中心据点”的计划,采取多种鼓励性措施,通过政策导向努力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

而中部地区在抗战时期沦为中日争夺的游击区,高等教育遭到了严重破坏,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抗战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对中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态度,除了利用高校复员进行恢复外,并没有予以特别的关注。加上抗战胜利后不久国民党即忙于内战,根本无暇关注教育,从而导致抗战以后至新中国成立之前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在区域分布上“东西强,中部弱”轮廓的初步形成。

新中国成立以后,支援和建设西部一直是国家的重要政策之一。在根据“新的经济区域规划、新的城市规划和国防部署的要求,重新调整高等学校和中等学校的设置和分布,逐步改变高校过于集中少数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现象,逐步加强内地和少数民族地区各类学校的建设”的政策导向下,国家运用行政性手段,通过东部地区部分高校西迁和在西部新建高校,进一步加强了对广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支持和建设,从而使西部地区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强于中部地区。

就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调整来说,在一定意义上,新中国成立后1955-1957年的高等院校区域调整和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的高等院校区域调整政策一样,都侧重于关注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之间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在政策导向上对西部高等教育的扶持和投入力度都强于中部地区。通过历次调整,西部的昆明、成都、兰州、西安逐步建设成为继重庆之后的高等教育重镇,从而使中国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在区域布局上也真正形成了“东西强,中部弱”的格局并一直延续至今。

总体而言,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多寡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一方面,高等教育发展受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但另一方面,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又会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如克拉克•克尔所言:“对大学来说,基本的现实是广泛承认新知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们现在正在察觉到:大学的无形产品——知识——可以是我们文化中唯一最强大的因素,它影响各种职业,甚至社会阶级、地区和国家的兴衰。”东部地区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除了自身的地缘优势、历史形成的深厚积淀以及主观努力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发挥的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以及社会服务功能,也是推动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同样,在西部地区发展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符合西部大开发战略,为西部开发准备了优质的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的发展,对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乃至巩固国防都具有长远和重要的意义。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国家适时地提出了“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以促进不同区域间经济社会的协同发展。然而,中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稀缺在严重制约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可能给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优质人力资源的匮乏势必影响中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进而不仅会影响东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国家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投入的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状况,既不符合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也不适应不同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要求。

为了保证“中部崛起”国家发展战略得以顺利实现,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国家应当在不削弱东西部地区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政策导向的功能,大力提升中部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努力促进中部地区和东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

发展方向

(1)学科专业与区域经济相结合。目前我国普通高校在设置学科专业上未有考虑到各地区不同的区域经济环境的影响,这就造成我国各普高学校学生在毕业时不能快速融入各地区社会环境,因此各区域的高校在设置学科和专业的时候,应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特色出发,使之与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相适应,与区域经济互动,统统促进和发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2)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我国目前普高毕业生的另一个不足就是理论知识在毕业后无法快速应用于工作,学校与社会脱节。因此各区域普通高校应更合理定位自身的人才培养标准,更注重应用型人才,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合理机制,防止出现脱离学生、企业、政府和社会的要求,导致教育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产生脱节的现象。(3)师资合理分配。目前我国各区域普通高校师资分配依旧不合理,各高校之间师资水平有高有低。因此,各区域可以将师资进行合理优化,采取不同学校之间师资流动、师资培训、师资交流等,通过建立高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行合同聘任制,形成统一的区域高校师资市场。据目前国家政策来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也在大刀阔斧,高等教育也在其中,而教育体制改革的中心思想主要是由选才向育才方向走,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无论你我在何岗位,都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面临问题

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面临许多问题与挑战。首先,我国高等教育虽然进入大众化阶段,但是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发展区域分配不平衡。由于我国发展历史及自然环境等因素,东部地区是最早开始改革开放的地区,经济发展程度位于全国一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也最高,而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水平则相对落后,总体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优质资源的分配程度差距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滞后。

欲了解更多关于高等教育行业的市场调研数据及未来行业投资前景,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报告《2023-2028年高等教育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