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招投标市场深度分析 “互联网+”招投标催生新业态_环球视点

招投标行业系统网络有2000多个电子招投标平台,覆盖了32个省区和24个行业。其中,有360个按照招投标行业系统网络架构要求的各类电子交易平台、国家与省市公共服务平台和行政监督平台已与中国招标投标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互联对接。招投标行业网络三大平台实现了招标采购电子全流程交易服务功能,以及数据交互共享公共服务功能和行政在线监督服务功能的网络专业服务分工和协同。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招标投标行业作为连接工程、设备和服务业的桥梁,整个行业都要思考如何向服务主体提供适应需求的高质量的服务,通过简事、简流程融合发展来实现。在中国采购与招标网调研中显示,有相当部分比例(49.5%)的市场主体认为,满足专业化需求、流程设置科学合理、审核确认环节精简、适应多种项目特点的电子化招投标,能够提升招投标效率。与此同时,信息化手段在解决弄虚作假、暗箱操作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显而易见。

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出版的《2021-2026年招投标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咨询报告》统计分析显示:


(资料图片)

招投标,是招标投标的简称。招标和投标是一种商品交易行为,是交易过程的两个方面。招标投标是一种国际惯例,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应用技术、经济的方法和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的作用,有组织开展的一种择优成交的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货物、工程和服务的采购行为中,招标人通过事先公布的采购和要求,吸引众多的投标人按照同等条件进行平等竞争,按照规定程序并组织技术、经济和法律等方面专家对众多的投标人进行综合评审,从中择优选定项目的中标人的行为过程。其实质是以较低的价格获得最优的货物、工程和服务。

招投标制度是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法律制度,与国家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密不可分。根据中国采购与招标网调研显示,我国每年的招标投标市场金额达到20万亿元左右,占GPD总额的15%~20%。因此,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招投标法律制度决定了国家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市场主体都在审视对待高质量发展方式。

根据中国采购与招标网调研显示,我国每年的招标投标市场金额达到20万亿元左右,占GPD总额的15%~20%。因此,从国家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招投标法律制度决定了国家的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布局。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电子招投标市场主体都在审视对待高质量发展方式。

2023年招投标市场深度分析 “互联网+”招投标催生新业态

目前我国电子招标采购行业信息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当前形势下,全球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空间屏障弱化;此外我国正加速推进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更高效、更开放、更公平的招标采购市场。推广电子化招投标手段,将极大提高效率,使招投标符合广泛、快速的资源配置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适应高度信息化的经济环境。随着我国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提高招标采购透明度,预防腐败,节约资源和成本,解决目前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方面的独特优势,电子招标采购已成为行业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科技电子化的发展、大数据的渗透,保函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子保函逐渐进入招标行业的人们心中,形成了占据主要地位的增长趋势。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畅通商品服务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降低全社会交易成本”,“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

随着“放管服”改革的不断深化,招标代理行业的政府价格指导已经取消,招标代理机构的资质也已经全面取消行政审批,转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模式,招标代理服务行业竞争不断加剧,更加市场化。电子招投标是“互联网+”时代招投标的新形势,在传统招投标模式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借助电子签章、数字签名技术解决各类文件盖章签字在线化的转变,实现招投标全程无纸化闭环。相较于传统招投标模式而言,电子招投标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进一步保证招投标过程公平、公正;提高招投标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规范管理。

招投标行业研究报告旨在从国家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战略入手,分析招投标未来的政策走向和监管体制的发展趋势,挖掘招投标行业的市场潜力,基于重点细分市场领域的深度研究,提供对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市场竞争、产业盈利水平等多个角度市场变化的生动描绘,清晰发展方向。未来行业市场发展前景和投资机会在哪?欲了解更多关于行业具体详情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的报告《2021-2026年招投标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势研究咨询报告》。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