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据”解读高中新课标!原来里面大有乾坤

——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编辑室主任、编审林众在2021全国普通高中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实验教学研讨会主旨演讲。

2018年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将人工智能纳入高中新课标。在这次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修订中,课程兼顾理论和实践,通过多种任务情景,鼓励学生在数字化环境中学习和实践。课程还倡导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到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

那如何解读高中新课标新版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编辑室主任、编审林众在“2021全国普通高中及中小学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实验教学研讨会”上,从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开始,将整个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的课程,围绕“数据”做了系统的梳理:

一、数据与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总结来说有四大要点: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是新课标在高中阶段对学生们的培养目标。

其次,明确几个学科大概念,这是整个高中阶段全套教材知识的切入点和联系点,也是作为主线教学内容贯穿始终。

什么是数据?数据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工具识别、存储、加工的对象,例如图像、声音、字符、数值等。

什么是算法?算法是对特定问题求解步骤的一种描述,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清晰指令。精确的算法是计算工具有效计算的前提条件。

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是由用户、硬件/软件设施、信息构成的人机交互系统。合理设计和应用信息系统,可以更好地感知、传递、处理和应用信息。

什么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是通过创造、分配、使用、整合和处理信息进行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活动的社会形态。其中的社会成员通过创新、高效使用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此获得较高的个人或组织生存与发展优势。

在国家政策中,我们也会看到对“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明确定义。2020年4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将数据定义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要素并列。这在中国市场经济发展历史中具有标志性意义。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所表示的意义,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知识。《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 版)》中提出“人工智能是利用数字计算机或者数字计算机控制的机器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感知环境、获取知识并使用知识获得最佳结果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

二、以数据为出发点的融合教学

在修订版本的方案中,把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内容分成了必修课、选择性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

全面提升高中生信息素养的基础,包括“数据与计算”和“信息系统与社会”两个模块,主要内容有:

1)数据与计算

明白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了解数据编码,学会采集、分析、可视化数据;学会一种程序语言,并完成简单的算法。

2)信息系统与社会

研究信息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开发简单的信息系统。判断安全风险,了解安全防范技术,并学会遵守相关法律和道德伦理规范。

2、选择性必修课

根据学生升学、个性化发展需要而设计。包括“数据与数据结构”、“网络基础”、“数据管理与分析”、“人工智能初步”、“三维设计与创意”和“开源硬件项目设计”六个模块。

3、选修课

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业发展、职业选择而设计。包括“算法初步“、“移动应用设计”以及各高中自行开设的信息技术校本课程。

这一新修订方案在课程容量上,保持了稳定。在课程难度上,三类不同课程形成了相应的难度阶梯。

林众主任在主旨报告中指出,人工智能是一门“强动手”的学科,干巴巴的讲数据,不如做出一个成品更能让学生有体验感和成就感。所以在编纂教材时,不仅需要在教材中体现理论知识的支持,也需要有对应的实践课程相匹配。将新课标切切实实地落地,才是培养具有人工智能专业素养后备力量的保障。

早在人工智能被纳入高中新课标之初,威盛创造栗就很好地领会了新课标的意义和目标,而今适时推出的威盛创造栗人工智能实验箱,紧贴高中信息技术新课标,内容丰富、梯度合理,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同时,拥有产品连接逻辑和多场景方案配置,且贴近生活、注重实战,做到了让高中新课标真正落地。

威盛创造栗表示,未来将会不断提升和完善,为中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平台解决方案,为中国成为人工智能技术革新领跑者奠定基础。

关于威盛创造栗

威盛创造栗是威盛集团旗下的人工智能教育领导品牌,致力于提供青少年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将智能硬件、智能软件平台、课程体系、师资培训、赛事活动、等级考试、AI实验室项目融为一体。教学对象实现全学段覆盖,教学场景涉及课堂教学、社团活动及实验教学等全方位、多场景,打造定制化人工智能教育全方位解决方案。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数据 解读 高中 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