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汽车2024年量产,集度汽车2023年量产,集度为什么快于小米?

近日,雷军基于小米造车进度及相关页面进展超预期情况,公布了小米汽车量产时间是2024年上半年。而因为这个消息,当天小米集团港股涨幅超5%。由此可知,现在入局造车仍然不晚,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仍旧方兴未艾。和小米情况类似的还有集度汽车,但集度汽车量产时间更为激进,预计量产时间为2023年。

相比较于传统车企量产所需时间,小米汽车和集度造车可谓神速。那么,小米汽车和集度短时间能够量产的底气在哪里呢?

当前的社会,没有人才,企业寸步难行。而小米汽车和集度能够快速量产的最大底气也是来自于人才。

汽车人才在新造车的风口下,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

自动驾驶算法、智能驾驶舱、软件工程师等岗位已经成为目前最稀缺的人才资源,而最热门的车辆工程专业很难找到相应的高薪岗位。

在汽车智能化的浪潮下,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汽车公司,都在从硬向软转变。

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普及率的扩大,带动了互联网大厂的加入,小米、百度、华为等相继下场,带动了相关岗位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长。随着汽车智能转型的大趋势下,自主驾驶研发、智能驾驶舱设计、软件工程师等岗位需求同比增长1.8倍以上,人才短缺岗位平均工资也增长21.6%。

对于新车来说,谁先招到合适的人组建团队,谁就能在这场新能源大战中抓住机遇。面对时间紧迫的窗口期,大量企业花费数百万甚至无限制地招聘自动驾驶相关人才。

除自动驾驶岗位外,目前新造车企业更倾向于复合型人才,在传统汽车企业中挖人不再受宠。蔚小理培养的新造车势力人才正成为猎头关注的焦点。

当然,僧多粥少的结果必然是人才价格上涨,也增强了候选人观望的信心。每日接几十个猎头电话,手持几个准offer,跳还是不跳,不仅让这些员工纠结,还让新车企用工成本不断上升。

但是在高薪抢人的背后,却是这波新造车企业挑剔的眼光和严格的招聘标准。

高端人才一方面稀缺,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新车眼光挑剔,渴望汽车智能软件人才。不同风格、不同节奏的互联网新车很难招人。

以今年新入场的集度为例,到9月底,整个团队迅速扩大到600人。重点招聘目标是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软件开发、人工智能相关人才和专家,预计今年年底将达到1000人左右的规模。团队的快速扩张并不意味着人才筛选标准的降低。根据相关消息,集度录取率不到1%。

虽然难度很大,但集度已经率先完成了自动驾驶、智能驾驶舱等业务线软件团队的配置。

集度CEO夏一平曾经说过,集度将在未来五年投资500亿元研发生产智能汽车。不仅不缺资金,集度也不缺技术基础。集度站在百度和吉利这两个自动驾驶和整车制造领域的巨头身后,是一家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的新汽车制造企业。

百度Apollo作为世界领先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一直致力于先进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道路测试,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吉利浩瀚SEA平台不仅承接了吉利丰富的底盘开发经验,还采用了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能更好地承载百度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的灵魂。

行业领先的自动驾驶和最成熟的整车平台将于2022年发布第一款高级自动驾驶新车,并于2023年量产上市。这无疑是集度招聘人才的最佳背书,优秀人才总是择良木而栖。

同为新造车代表之一的小米汽车,9月1日才正式注册,其中最紧缺的自动驾驶算法岗位都是做了加急处理,最近研发团队才到岗450多人。直到今年年底,小米将会处于疯狂招人的阶段。

雷军宣布造车时,也是以不差钱来标榜自己,未来十年投资100亿美元,换算下来,一年10亿美元,60多亿人民币。招聘人才,除了重金,还需要靠期权激励。

近日,雷军在小米的投资者会议上给出量产时间,小米汽车有望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也就是说,小米还有不到三年的时间造车。

如今,新成立的小米汽车实际上需要补课的地方还有很多,但留给小米抢人才的资源可能已经不多了。

对于这一轮互联网造车,窗口期可能更窄。虽然可能很多公司都可以造车,每个公司都有可能摘下自动驾驶汽车的高垂果实,但其实市场上的马太效应会筛选出最好的选手,淘汰落后的选手。像小米这样的新手,还有很长的路要证明自己,抢人才是第一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小米 汽车 2024 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