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助力区农业农村局打造农村生活垃圾智分类

自垃圾分类实施以来,我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至今,全区已实现284个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并成功创建8个省级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村、5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镇和12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今年,我区将继续创建1个省级垃圾分类高标准示范村、1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镇和3个市级垃圾分类示范村,提升改造2个资源化站点。同时,我区计划于今年在100个行政村推进实行农村生活垃圾智分类,集中攻坚源头分类精准率和参与率,3年内逐步实现垃圾智分类行政村全覆盖。

早在2020年,区农业农村局看到数字化应用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就着手物色适合我区“物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化收运系统。经过多方参观走访,最终确定了一套有前端称重、后端积分、积分兑换等数字化功能的智能化收运系统。此套系统可由村民直接扫码查询自家垃圾分类情况,后台可根据农户分类情况对垃圾分类不合格的农户进行查询,及时进行短信提醒、上门指导等一系列跟进措施。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平台上还有分类参与率趋势、正确率趋势、当日垃圾量统计、垃圾分类红黑榜、垃圾收集车实时轨迹等多种数据查询功能,真正实现智能化管理。

今年4月起,裘村镇翔鹤潭村、莼湖街道宋陆新村、金地村正式上线“农村生活垃圾智能收运系统”,仅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上述村村民的垃圾分类正确率由原先的50%提高到了97%以上,参与率也在逐步上升。截至目前,在试点的基础上,农村生活垃圾智分类模式的覆盖率在岳林街道、大堰镇、尚田街道等7个镇(街道)陆续扩大,由此,我区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也开启了“智治”新篇章。

截至目前,已有10个镇(街道)完成生活垃圾智分类前期调研,8个镇(街道)50个村签订了合同,43个村完成了信息收集上传、芯片下发,28个村完成了设备铺设、24个村开展了业务培训。7个镇(街道)的17个村已经开始试运行生活垃圾智分类。

随着“数字浙江”的开启,数字化改革已成为治理农业农村的新手段,数字化手段能否有效破解垃圾分类问题短板,是我区进一步提升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关键。

数字化助力完善分类收运体系。按照生活垃圾“四分法”,科学设置分类桶,为每户农户免费配备1组二分类桶,实现户分垃圾桶配备全覆盖。同时各镇(街道)建立“分拣员、巡检员、宣传员”队伍,做好桶前指导。首先,收集员按照农户分类情况通过生活垃圾智能收集车对分类桶进行称重和图形采集,判断分类是否准确,然后将数据实时上传,进行全方位科学分析,解决农户“想分不会分”的问题。其次,为防止收运过程“先分后混”和抛洒滴漏等现象,严格把好收集关,各行政村制定相应的收运制度并加强考核。同时依托GPS技术,对车辆进行实时高精度定位,获取车辆行驶轨迹,有效规范用车流程,避免“跨片作业”“公车私用”等违规操作的情况发生,实现对收运车辆的高效管理。并且,依托《浙江省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结合各类宣传培训活动,为农户提供多种学习途径,全面营造“我要分”的氛围,大力提高源头投放准确率。

数字化助力完善管理制度建设。区农业农村局负责对农村开展垃圾分类实地考核,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建立健全“区对镇、镇对村”的层级考核激励机制。一是通过智慧化平台提供的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正确率和垃圾产生量等数据,结合市农业农村局第三方考核评估和区月度第三方现场检查,结合后台数据实时比对,监督力度进一步加强;二是对评估检查情况实行公布制度,以浙政钉、微信和纸媒等形式通报,做到“红红脸、出出汗”。三是通过后台提供的“数字证据”,让考核结果运用更为直观公正,与村、户、志愿者等奖补资金挂钩,建立互相监督制度,引导激励农户自动分类。

数字化助力完善激励机制建设。智能监管平台实时记录村民生活垃圾分类的参与率、正确率和各类生活垃圾产生量,同时具有分类积分功能和积分查询功能。一是对后台数据分析得分较高的农户列入“红榜”,得分较低的农户列入“黑榜”,并张榜公布,向农户宣传“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二是经后台数据分析“黑榜”名单持续时间较长的农户,按照村规民约规定减少享受村级福利待遇及其他待遇的机会。三是通过后台记载的积分兑换礼品活动,开设“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是关系到民生和社会发展的大事。农村生活垃圾智分类的实施,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存在的范围广、监管难、评比数据采集难等问题,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评价、大数据统计具有重要意义。

下步,区农业农村局将继续探索垃圾分类管理新模式,因地制宜实施农村生活垃圾长效、精准分类,以点带面将智分类模式向所有村庄铺开,以数字力量实现“参与更积极、分类更精准、收运更规范、监管更高效”的目标,力争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奉化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