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政企通”跑出“直达式”财政政策兑现加速度
作为“企业码”重要的涉企财政政策兑现平台,“政企通”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流程再造、系统优化,实现“一个平台、三大转变、四大功能”,在综合集成惠企政策、优化政策兑现流程、打通政策兑现“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全市已有110项政策陆续上线,469个项目完成申报,累计兑现政策资金1.7亿元、惠及企业8186户。
统一平台,实现“一网智办”
一是“一体化”全市通办。对全市各县(市、区)惠企政策兑现平台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台州“政企通”财政专项资金监管云平台,企业可以通过企业码、浙里办等入口等登录平台,实现财政政策兑现和服务方式从“碎片化、各自为政”转变为“一体化、全域融合”。
二是“一张网”政策发布。按照“一个平台、一个页面、多个端口、全面贯通”的要求,推进全市各部门、各县(市、区)的各类惠企政策,通过平台向企业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市13个部门、110项惠企政策、1243个申报指南,涉及制造业、服务业、科技、金融、人才、文旅、农业等多领域政策,有效解决企业等共性问题。
三是“一站式”审批拨付。平台有效打破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孤岛”,整合市大数据管理平台法人库、税费缴纳、信用浙江、电子证照库、亩产数据等数据资源,实现各部门同步、并联智能审批,削减交叉重复的审查环节,大大提升办理效率。
流程再造,助推“三大转变”
一是政策发布从“坐店等客”转变为“精准推送”。原先企业需要到各部门或各级政府门户网站查看相关的政策信息,费时费力且容易遗漏。现在通过平台,企业可以快速查阅到所有相关的政策,实现“一网查询”。同时,平台将企业个性化需求与各类政策资源精准匹配,量身定制、精准推送符合企业特点的奖补项目,实现“政策主动找企业”,有效解决企业获取政策信息不及时、服务资源不共享等共性问题。
二是企业申报从“多头申请”转变为“一网智办”。原先企业需按照政策要求提供相应的纸质证明材料,在多个部门之间“来回跑”。现在通过平台,企业只要在线上传扫描材料便可轻松完成奖补申请,申报材料较原先压缩60%以上,平均每个项目减少申报材料3.2份,资格定补类项目实现申报“零材料”。企业在填报过程中,通过台州市公共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数据关联,部分可拉取、已留存的信息可以自动填写、智能上传,完美解决“反复提交”既繁琐又容易出错的弊端。
三是政策兑现从“层层拨付”转变为“瞬间秒付”。原先相关部门需要分级进行人工审核,审核流程长、中间环节多,往往容易因某一环节的延误而影响整体审核进程。现在通过平台,在数据共享和流程优化基础上,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自动化审批及金额生成,且对每个环节审批时长进行超期自动预警,大幅缩短审批办理周期,资金兑付时间由原先平均90天的兑付办理周期提速至20天。整个审核过程进行“上链”留痕,企业可“实时跟踪”进展情况,从而实现“零跑腿、快直达”。
迭代升级,打造“四大功能”
对标数字化改革要求,我们在“政企通”平台基础上持续进行迭代升级,创新谋划“财有效”应用场景,通过构建涉企财政政策仿真、兑现与评估平台,打造“财直达、财安全、财绩效、财监督”四大应用功能,对涉企财政专项资金进行全闭环管理,推动提升涉企财政政策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益。我市已列入今年省财政厅“涉企财政政策仿真与评估”创新型应用试点地区之一。
一是资金兑现“更安全”。依托区块链技术,有效保障了资金审批兑付信息无法篡改,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流向清晰、记录可信、责任到人、便于审计。同时,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进行“防粉饰、防欺诈、防错配”预测预警,有效帮助项目审核人员识别项目申报中的各种风险,目前已有效预警71次,节约资金约4300万元。
二是资金绩效“更优化”。探索建立涉企财政政策仿真模型,科学制定绩 效目标,对拟出台政策的预期成效、财政承受能力等进行事前评估,对已出台政策的实施成效进行大数据绩效评价,为涉企财政政策的制定出台、运行监测、调整优化等提供支撑,使资金流与决策流、业务流、信息流相融合,进一步提升部门决策的导向性、科学性。
三是资金监管“更透明”。财政奖补政策兑现,始终是权力运行的关键环节、反腐倡廉的监督重点。平台运行后,奖补项目发布、申报到项目审批、验收全过程在“阳光”下运行。同时,根据各类政策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构建“动态化、图形化、地图化”政策数字驾驶舱,支持各类政策数据分类钻取查看,为人大、审计、财会、社会监督提供重要平台,有力推动构建“亲”“清”政企关系,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