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位老人都拥有幸福晚年——解码“甬有颐养”行动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是重要的民生。截至2020年底,全市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人已有160.88万;预计到2025年,我市老年户籍人口总量超过200万,占比升至三分之一。

“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是现代化和共同富裕的题中之义。”市民政局副局长丁导民说,实施“甬有颐养”行动,奋力打造与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相适应的幸福颐养“重要窗口”,就是要顺应人民群众对老有颐养的期盼,围绕基本养老服务做足文章,持续提高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密提质养老服务网络

得知东裕社区一处2000平方米的老建筑正在升级改造为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住附近的老人时不时去询问进展状况,盼着改建完成的那一天。

“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拥有生活服务、老年助餐、医养康养、基础护理、助学培训等八大应用场景,具备16项基础服务功能,将发挥枢纽、辐射、转介等作用,全面链接各方资源,通过建立养老顾问、热线电话等机制,响应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刘震说,这样的建于城区老年人高密度地区的5A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到2025年底全市至少要建成30个。

完善养老服务网络,是实现老有所养的基础性工作。我市连续14年将养老服务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工程,已建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993个,在全省率先实现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

“这还只是第一步,增量的同时更要提质,将‘老人跟着机构走’转换为‘机构跟着老人走’。”刘震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将根据老年人口密度,增加中心城区嵌入式、多功能、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让养老服务触手可及。同时,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支持农村地区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养老服务设施,拓展乡镇敬老院区域养老服务功能,推进“不离乡土、不离乡邻、不离乡音、不离乡情”的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

改革创新养老服务方式

隔出独立卫生间、新安装电热水器、马桶两侧装上扶手、老旧电线改造换新……慈溪匡堰镇93岁“三老”人员史月琴家的贴心改造令人眼前一亮。

近3年来,我市已为近3000户困难老年人家庭免费实施适老化改造。未来将实现困难老年人家庭愿改尽改、应补尽补,支持有需要的老年人家庭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逐步推动由“兜底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老年人需求升级,带来新的挑战。我市正以改革思路推进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破解养老服务中的难点痛点堵点,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美好生活需要。

未来5年,我市将完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优化基本养老服务项目清单,持续提升机构养老服务质量,推进康养联合体建设,丰富服务专业人才供给,力争“十四五”期间,率先建成全覆盖、保基本、多形式、可持续的养老服务体系。

到2025年,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500张以上,将专业照护服务延伸至老年人家中;建成200个以上标准化老年食堂,每日享受助餐服务的居家老年人超过5万人;大规模培训养老护理员等专业人员,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28人,高级和技师级护理员占比20%以上。

强化数字赋能科技支撑

今年5月,我市启动“甬易养”智慧养老平台建设,这将改变传统养老服务供给模式,基于社保卡打造“养老服务码”,围绕居家养老助餐助医助行助学等服务场景,精准对接老年人服务需求,运用老年人可接受方式破解数字鸿沟,提升养老服务效率。“智慧养老平台已纳入宁波城市大脑,为行业监管等提供技术支撑。”刘震说。

数字化、智能化为民生保障插上新翅膀,带来养老心态改变,养老方案更为多元。“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创新发展健康咨询、紧急救护、慢性病管理、生活照护、物品代购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支持研究开发适老化智能产品,简化应用程序使用步骤及操作界面,引导帮助老年人融入信息化社会,创新“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等消费模式。同时,围绕老年人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为老年人获取公共服务提供便利。

在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市还将大力培育养老服务产业,促进养老服务业与新农村建设、绿色农产品开发、教育培训、健康娱乐、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家政服务等产业的融合发展。